傅纯平:17载深耕,用光影谱写劳动者的赞歌

2024-05-07 09:39
摄影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油漆工光影劳动者

音符 傅纯平 摄

“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出自法国雕塑家罗丹的格言一直被傅纯平铭记于心,并一直践行着。傅纯平在位于浙江宁波的镇海炼化公司工作,身边环绕着各式各样的工业设备,而这些在普通人眼里“冷冰冰”“无感情”的钢铁巨兽,却是他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林立的塔罐,纵横的管道,在他的作品里化为富有韵律美的线条;机械涂装上千变万化的丰富色彩,工作环境中随时间、角度变化的斑驳光影,都能成为他作品中表达“美”的重要元素。傅纯平专注于工业摄影这一题材已有17年,他在用作品带给人们视觉震撼的同时,更是在用光影谱写着一曲对新时代奋斗者们的赞歌。

你为何会选择工业摄影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

傅纯平:在摄影圈有一种现象,很多人喜欢舍近求远,总是求“新”求“怪”,殊不知这种创作方式就像蜻蜓点水,对表现对象很难有深度的发掘。我从事石化行业,多年来亲眼见证了石化工业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石化工人的辛勤努力与奋斗。我始终认为,身边的题材才是最精彩的,因为用镜头去表现自己身边的生活,才会更有深度,更能够打动人心。所以,自2007年起,我一直潜心于工业题材的摄影创作。

构图 傅纯平 摄

你在创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傅纯平:多年来,我为了工业摄影的创作,冒酷暑顶严寒,穿梭在每一个施工现场,每一处建设工地都留下了我的身影。只要有时间,背上相机早出晚归,已经成为我生活的日常,顶风冒雨、饿肚子也是常有的事。不過,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作品属于日常操作,算不得什么技术上的“困难”。相比之下,如何拍好劳动者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难题。

劳动生产的核心是劳动者,这也是工业摄影领域最容易出片但也最难拍好的部分。要想拍好劳动者,最重要的是拉近和他们的距离,与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在刚开始工业摄影创作时,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被摄对象看到我的镜头会表现得很不自在,会难为情,甚至会躲镜头。他们认为自己一身大汗又乱又脏的样子很“难看”,影响个人形象。等到和他们混熟了以后,他们在镜头前就更“放得开”,神态和表情都变得轻松而自然了。

任何一个摄影题材,在进行了一段长时间创作后都会遇到瓶颈期,随之而来的就是投入时间和精力而不见显著回报所带来的“疲惫感”,工业摄影也不例外。幸好,在无数劳动者那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激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充满热情与干劲地在工业摄影这一领域中不断探索、前行。

工业壁画 傅纯平 摄

在多年的创作历程中,有哪些经历令你印象深刻?请为我们分享一二。

傅纯平:最令人难忘的,是作品《构图》的创作,拍摄油漆工对百米高的电站凉水塔进行高空油漆防腐作业。油漆工从塔顶缓缓而下,犹如天降神兵,场面十分震撼。每天一早,十几个油漆工爬上高高的塔顶,身上系上粗绳,绳子挂在塔顶对塔身进行油漆防腐作业,整天连吃饭、喝水都在空中,夕阳西下,他们才迟迟收工。整个巨大的塔身,他们需要用不同的油漆刷上好几遍,一干就是几个月。

为了拍好油漆工高空作业的场面,在这几个月的时间中,我只要有空,都会在现场拍摄。平时,油漆工都是一字排开,在空中进行作业,有一天,由于刮起了大风,一字排开的队形慢慢变成高低起伏的队形,他们身后的油漆色块也跟着高低起伏,一瞬间,我的镜头里出现了一幅流动的劳动者美丽的画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工业壁画》的创作。当夏日落日的最后一道强光落在装置区白色罐壁上,霎时把罐壁染成金色,巨罐前石化装置与装置里的石化工人被清晰地投影在金色罐壁上,留下了一幅光影完美的工业“壁画”。对我来说,用光影来表现石化工人,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尝试,画面里要表现的,正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石化工人默默无闻的创造与奉献。

工地午餐 傅纯平 摄

筑巢 傅纯平 摄

舞者 傅纯平 摄

耕耘 傅纯平 摄

空中的舞台 傅纯平 摄

能否为我们分享一些创作心得?

傅纯平:我觉得,每一幅令人满意的工业摄影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得到的,有时候,能够用一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来形容,每一个精彩的摄影瞬间,都是作者用心血与汗水凝结而成。

多年来,我的工业摄影实践表明,要捕捉每一道光影,每一个精彩瞬间,靠的就是一个“勤”字,做到腿勤,眼勤,脑勤。用腿去丈量视觉的厚度,用眼去发现视觉的高度,用脑去表现视觉的深度。只要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那丰富的色彩,那斑驳的光影,那无处不在的线条,眼中总会有绝美的画卷,给人的是一种工业之美,劳动之美的视觉震撼。

猜你喜欢
油漆工光影劳动者
劳动者
光影
光影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罐子里的油漆工
太阳是个油漆工
第三选择思维的妙处
光影之下
光影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