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基于广西“田东模式”的经验启示

2024-05-06 10:30莫红英
当代县域经济 2024年5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

莫红英

[摘要]  银行普惠金融不仅关注经济效益,还强调社会责任和公平性。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存在经济增长相对滞后、财政收入有限以及金融支持不够等一系列问题。银行普惠金融可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本文以广西“田东模式”为研究案例,分析田东县普惠金融开展情况,从提升县域金融服务包容力,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增强县域金融供给持续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激发县域产业发展潜力,优化县域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探讨普惠金融赋能县域经济发展的实现逻辑,提出银行普惠金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银行普惠金融;县域经济;“田东模式”

[作者单位]  广西恭城农村商业银行

银行普惠金融是为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群体提供全面、便捷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县域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的繁荣,也是国家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为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有必要深入挖掘银行普惠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广西田东县自2008年开始探索以农村金融改革为核心,以普惠金融服务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农村金融改革典型案例,被称为“田东模式”。这一成功实践,展示了金融改革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为田东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变化,也为其他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田东模式”的普惠金融内涵

田东县曾经是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村金融面临缺服务、缺资本、缺信用、缺支持的“四缺”困境。2008年底,为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时任中央领导批示:“以田东县为试点县,破解农村金融服务难题。”田东县由此开始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创新和破冰之行。经过多年改革实践,形成了农村金融改革的“田东模式”。

“田东模式”的基本内涵在于,瞄准农村金融服务“四缺”难题,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支持作用,更好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田东模式”的“六大体系”,即组织体系、信用体系、支付体系、保险体系、抵押担保体系和村级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金融的活力。“田东模式”主要经历了两次创新升级:第一次从2008到2017年,通过涉农信贷产品创新以及农村信用体系、支付体系建设进行金融扶贫,主要措施包含多层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完善担保机制及风险补偿机制、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第二次从2018年至今,以构建“信用+信贷+支付”联动模式为核心,以盘活田东县闲置资本,主要措施包含六合一(金色乡村、差别授信)、金融机构信贷对接系统、电商平台、村级服务组织。截至2023年末,田东县各项贷款余额203.01亿元,同比增长12.1%。

普惠金融赋能县域经济发展的实现逻辑

金融属于经济和社会机体的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田东县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农村金融的“田东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为县域经济发展持续赋能。

提升县域金融服务包容力,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田东模式”普惠金融主要创新融合了产权交易体系和金融产品,通过有效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等业务,将当地森林资源盘活,并且通过活体抵押贷款试点,促进养殖企业贷款可获得性的提高,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明显拓宽,农村资源配置得到有效优化,农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也得到切实满足,县域农民收入增长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银行普惠金融有利于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支付环境的有效改善,主要是因为其有利于县域金融服务包容性的提升以及服务规模的扩大。在银行普惠金融的支撑下,无论是县域金融基础设施还是县域农民金融素养都将得到提升,从而为农民以不超过负担水平的低成本,精准获取针对性强的金融服务提供帮助。在这一模式下,县域金融资源可以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可以享受普惠金融服务,进而对县域资本离农化倾向进行修正,在满足县域农民实际金融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县域农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最终实现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增强县域金融供给持续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田东模式”普惠金融有机融合了金融扶贫的普惠性及可持续性,这一模式的升级版主要借助风险补偿和保险保证等机制,充分激发县域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使其经营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以更低的成本推进金融扶持工作。在完整金融体系的支撑下,县域企业信用评级信息的可信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增强了金融机构经营的可持续性。该模式借助“信用+信贷+支付”联动机制,促进县域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提升,田东县各中小微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真正实现金融扶持的普惠性,为当地实体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县域金融交易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银行普惠金融可以降低县域金融服务信息成本,其中县域信用信息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对于县域金融机构提供了大力支持,有利于县域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缩小,间接促进其利润的提升,确保县域金融机构可以保持较高的商业可持续性,进而增强县域金融供给能力。银行普惠金融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深度加深以及交易成本降低,不仅有利于县域储蓄的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县域企业利息收入。同时,银行机构汇集储蓄资源在金融体系内部有效流通,以信贷等方式将金融资源有效转化为投资,稳步提高县域投资转换率,从而使县域企业获得更加丰富的融资渠道,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进而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持续优化,最终为县域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激发县域产业发展潜力,优化县域产业结构。“田东模式”普惠金融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有效实现了金融支持产业扶持层面供给和需求之间匹配度的提升。从金融供给的角度来看,在该模式“六大体系”的支撑下,田东县金融扶持的制度架构得到有效优化,将所需要的资金有效汇聚起来。而从金融需求的角度来看,在该模式“四级联创”的支撑下,通过推进“四级产业提升计划”,提升扶持的精准程度。并且依靠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为经营主体时刻保持正确的竞争意识起到激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经营主体普惠金融服务需求的提升,使汇集的资金可以精准地流向具有需求的产业,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充足“血液”,在推动县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

银行普惠金融在对县域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时,主要通过提升县域居民收入和激发县域产业发展潜力两条渠道。在普惠金融的刺激下,县域居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将得到有效优化,进而从侧面促进县域产业结构朝着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方向调整。同时,县域产业发展潜力以及内生发展动力得到深度激发,从而促进县域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质效不断提升,进而有效发挥县域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县域第二、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产业結构持续优化,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普惠金融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要立足县域实际,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居民生活等不同领域实际,通过合理分配金融资源、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县域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方联动、协同发力。普惠金融要建立起以各类金融机构主体、财税农业等部门为支撑,金融监管部门为保障,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广泛参与、多方协同的格局,通过完善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保、银担合作平台,解决农村金融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双向不足问题。

合理配置县域金融资源。“田东模式”解决的是金融机构贷给谁、贷得出、收得回的问题,解决的是农民找谁贷、怎么贷、用得好、还得上的问题。因此,银行机构要牢固树立普惠金融服务理念,在机构网点、金融产品、服务手段等方面统筹布局,城镇与乡村均衡配置,做到金融服务城乡全覆盖。要注重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通过增加对新型经营主体信贷投入、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大农业资源整合力度等方式,不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注重与农民生活相结合,强化农村居民金融知识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普惠金融功能,以更好地运用普惠金融便捷服务,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激发金融机构支农内生动力。通过信用评级降低银行贷前调查成本,利用“三农金融服务室”降低银行贷后管理成本,推动财政与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为金融机构提供一定风险补偿,保证县域金融机构在推行普惠金融的同时大幅提升盈利水平。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
郑州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外向型县域经济的跨境电商模式研究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对进贤县地税收入的影响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