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养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2024-05-05 07:41武宏涛
运输经理世界 2024年8期
关键词:沥青路面压实改性

武宏涛

(山西吕梁环城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吕梁 033000)

0 引言

近年来,超薄磨耗层养护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道路保养方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厚度较大的路面养护材料不同,超薄磨耗层养护技术采用特殊材料,可以有效修复路面的微裂缝和轻微损伤,同时提升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文章围绕实际案例对该项技术具体应用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促进超薄磨耗层养护技术在道路养护领域的广泛应用。

1 工程概况

吕梁市绕城高速公路主线全长38.188km,全线于2015 年11 月10 日正式通车运营。

该高速公路工程横贯吕梁山脉,沟壑纵横、地质复杂,道路上有较多大型货车通行,不仅交通量大,重载现象也较为严重。同时,受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候影响,增加了路面出现块状裂缝、横纵裂缝、坑槽以及沉陷等病害的概率,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1]。坑槽、修补类病害如图1 所示。文章结合《2021年吕梁环城公司所辖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检测评定分析报告》,采用人工调查法全面检查高速公路病害。

图1 吕梁环城高速公路桥面坑槽、修补类病害

2 路面破损病害原因分析

2.1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贯通沥青面层,宽度在5~12mm,裂缝间距30~50m。横向裂缝的产生,主要由于半刚性基层因温缩或者干缩产生了反射裂缝,在断裂位置对沥青造成应力集中,进而反射开裂;部分重度横向裂缝贯穿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水以及裂缝部位集中应力的作用下,将会逐步发展为连片坑槽。

2.2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通常出现在行车道轮迹带处,属于荷载型疲劳裂缝,其产生原因主要来自车辆超荷载运行。车辆频繁运行使行车道两个轮迹带处沥青混合料处于疲劳运作状态,最终导致道路出现不规则开裂的细小裂缝。同时,在车辆荷载作用以及雨水的耦合作用下,轮迹带部位的细微裂缝将快速延伸、相互连通,最终形成纵向裂缝[2]。此外,随着轮迹带上出现较多相互交织的纵向裂缝,会使沥青混合料破碎,并形成一条纵向破碎带。

2.3 龟裂、块状

龟裂、块状裂缝不仅会出现在轮迹带处,还会出现在其他部位。由于受到车辆荷载以及大气环境的作用,面层混凝土会逐渐开裂;改性沥青混合料局部胶结料老化,其使用寿命缩减;同时受高轴载以及大交通量的影响,最终导致路面出现块状裂缝以及龟裂病害。

2.4 松散、坑槽

松散、坑槽病害多出现在桥梁路段中。松散病害产生的原因为桥面疲劳裂缝或者混合料空隙较大等;受重载交通荷载的影响,动水压力较大,降低了防水层的黏结效果,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受到反复冲刷和剥蚀作用,最终形成坑槽[3]。

3 高速公路超薄磨耗层的技术要求

3.1 原材料要求

粗集料应满足相关质量要求,一般选择当地生产的玄武岩。细集料应采用完全破碎加工的机制砂,其直径在4.75mm 以内,需要足够的干燥和结晶,没有杂质存在,能够良好地黏结沥青。填料则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清洁,其质量技术需要满足规范要求。为确保沥青面层的质量,不得采用拌和机回收粉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

3.2 超薄磨耗层混合料设计技术标准

超薄磨耗层是一种典型的间断级配,由70%~80% 的单一粒径碎石、20%~30% 的细集料及填料组成,沥青用量一般为4.6%~5.6%,其特性类似于SMA。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水损害能力,且易于施工。

3.3 施工工艺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下承层的稳定、耐久、平整和洁净。超薄磨耗层应采用黏结防水层与下承层结合。超薄磨耗层的摊铺厚度一般为1~4cm,以确保其抗滑性良好。黏层油在铺洒时的温度为60℃~80℃,同时黏层油的用量应该控制在0.7~1.1L/m2的范围内。混合料铺筑温度应保持在165℃,沥青铺筑工作完成后及时用熨平板熨平。

3.4 压实和养护要求

保证碾压力度适中,及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来调整碾压方案,并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在整个碾压操作中,压路机要紧跟摊铺机,压路机和摊铺机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压路机要在距离摊铺机18m处才能返回。同时,应积极使用双钢筒型压路机来对路面进行压实操作,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以确保路面一次成型。

4 高速公路中超薄磨耗层养护技术的应用

4.1 预防性方案

高延弹超薄罩面、超黏纤维磨耗层、高韧弹超薄磨耗层、复合改性超薄罩面主要针对PCI、RQI≥85 对应的路段:横缝、纵向裂缝、麻面路段。

路面病害主要为行车道横缝、轻微纵向裂缝,部分严重裂缝处伴有局部破损,局部轻微网裂,纵向裂缝处无支缝。路面病害会在短时间内使路面承载力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因此,要对路表面进行维修处理,避免路面出现裂缝等问题,从而确保路面满足安全、抗滑且舒适的行车要求[4]。

该设计维修处治方案为:处理原路面的局部病害。在开槽铣刨后加铺沥青混凝土前,需对下承层出现的裂缝进行清缝、灌缝处理,并在裂缝处铺设40cm宽抗裂贴延缓裂缝发展;铣刨槽底部及侧面洒布0.3~0.5kg/m2SBS 改性乳化沥青黏层油,同时,在整个处治路段加铺预防性养护罩面,并根据不同的路面指标按段落分别采用1.2cm 厚高延弹超薄罩面、1cm厚超黏纤维磨耗层、1cm 厚高韧弹超薄磨耗层、0.5cm厚复合改性超薄罩面进行处治。

4.2 恢复性方案

4.2.1 PCI、RQI≥80 对应路段的恢复性方案

(1)反射型横向裂缝且相对密集路段及轻度坑槽、网裂

反射型横向裂缝较为密集,横缝宽度大于5mm,缝间距10~20m 且存在坑槽、网裂现象,会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因此,应在铣刨原沥青路面上面层后,重铺4cmSBS 改性AC-13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对于裂缝宽度小于5mm 的轻微病害路段,应对下承层裂缝进行清缝、灌缝,并粘贴40cm 宽抗裂贴处治(包括侧壁有缝处),病害处治后洒布0.3~0.5kg/m2改性乳化沥青黏层油并重铺上面层。

(2)轻度车辙病害路段

轻度车辙一般为发展型车辙,位于行车道及部分超车道,引发原因为原路面混合料抗高温剪切性能不足。其车辙深度在10~15mm 时,应采用铣刨上面层后重铺SBS 改性AC-13 上面层进行处治。

该设计维修处治方案为:铣刨4cm 沥青层,重铺4cmSBS 改性AC-13 沥青混凝土。

维修处治结构为:在上面层铺设AC-13 型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厚度为4cm。

铣刨后对下层裂缝进行清缝、灌缝处治,并粘贴40cm 宽抗裂贴(包括侧壁施工缝处)后重铺4cm 改性AC-13 沥青混凝土面层;铣刨槽底部及侧面洒布0.3~0.5kg/m2SBS 改性乳化沥青黏层油;沥青层重铺完成后采用4cm 宽压缝带对施工缝进行封缝。

4.2.2 PCI、RQI≤80 对应路段的恢复性方案

(1)重度车辙病害路段

重度车辙一般为失稳型车辙,主要位于行车道,车辙深度>4cm 为原路面混合料抗高温剪切性能不足引起。需在原路面铣刨10cm 上中面层后,重铺6cmSBS 改性AC-20(中面层)+4cmSBS 改性SBS-13(上面层)进行处治,同时,两层沥青层施工时横纵向均作错台阶处理,以确保摊铺、压实施工质量[5]。

(2)龟网裂严重形成坑槽且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路段

此类病害主要位于行车道。原路面采用铣刨两层重铺两层的技术方案,铣刨后对下层裂缝清缝、灌缝等处治,同时重铺6cmSBS 改性AC-20 中面层+4cmSBS 改性AC-13 上面层,两层沥青层施工时应横纵向均作错台阶处理,以确保摊铺、压实施工质量。

处治方案为:铣刨10cm 沥青层,重铺4cmSBS 改性AC-13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cmSBS 改性AC-20 沥青混凝土中面层。

维修处治结构为:一是上面层。铺设AC-13 型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厚度4cm。二是下面层。铺设AC-20 型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厚度6cm。

在沥青层间洒布SBS 改性乳化沥青黏层,洒布量为0.3~0.5kg/m2,同时在铣刨后的路槽侧面洒布黏层油;在新旧路面衔接处,每个结构层均应铣刨台阶进行过渡,纵向过渡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5cm,横向台阶长度不宜小于1m;沥青层重铺完成后采用4cm 宽压缝带对施工缝进行封缝。

在铣刨后加铺沥青混凝土前,需对下承层出现的裂缝作清缝、灌缝处理,并在裂缝处铺设粘贴20cm 宽抗裂贴(包括侧壁施工缝处),以延缓裂缝发展。

4.3 技术应用效果

超薄磨耗层养护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路面养护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对交通影响小、使用寿命长等众多优势,通过对本工程项目中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即在工程项目结束后的1~2 月,对整个施工线路以1~3km 为一个评价段开展质量验收工作。就外部形态来看,目测整条线路密实、平整,表面无松散花白现象,且每条横向接缝对接平顺,纵向接缝全线连续,宽度<80mm,不平整<6mm。边线全线连续,任意30m 长度范围内的水平波动不得超过±50mm。

根据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可知,摆值Fb(BPN)为5 个点/km,高速公路、一级公路≥48。构造深度TD为(mm),5 个点/km,高速公路、一级公路≥0.60,路面质量达标。

5 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养护技术的优化建议

5.1 定期巡检和维护

在进行定期巡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仔细观察磨耗层表面,寻找裂缝、鼓包、坑洞或剥落的迹象。损伤可能由车辆交通、恶劣气候条件或施工质量问题引起。对于小型损伤,可以采取及时修补措施,防止其扩大。

二是检查磨耗层的排水系统是否正常运作。应确保排水口通畅,没有堵塞物,并且能够有效排除路面上的积水。

三是检查路面平整度,如果发现部分区域出现凹陷或突起,需要及时修复。

此外,定期维护也是保持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良好状态的重要措施:一是补修工作。对于发现的道路损坏或变形,应立即进行修复。根据损伤的程度和类型,可以选择填补裂缝、修补坑洞或更换受损的部分,从而有效防止损伤扩大,并延长磨耗层寿命。二是养护剂使用。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适当的养护剂增加磨耗层的密实性和耐久性。应选择合适的养护剂,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操作,养护剂可以填充小孔隙,从而提高路面的抗水性和耐久性。

5.2 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和压实度

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的养护过程中,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和压实度至关重要,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和磨耗层的性能。

第一,施工温度控制。施工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沥青材料流动性增强,难以控制。因此,在高温季节或炎热天气下,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降低施工速度、施工温度等,以确保路面施工质量;在低温季节或寒冷地区,可以通过加热沥青材料、提高施工速度等方式,以确保该材料正常流动和压实。

第二,压实度控制。压实度是指对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进行压实的程度。适当的压实度能够确保磨耗层的密实性和均匀性。在进行压实作业时,应确保每个区域都能得到足够的压实,避免出现松散问题。

6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了超薄磨耗层养护技术的应用要求、施工工艺和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路面抗滑性、耐磨性和防水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升行驶质量和安全性。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新型材料涌现,超薄磨耗层养护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该技术有望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中发挥更大作用,为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同时,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超薄磨耗层养护技术性能和应用范围,为路面养护维修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

猜你喜欢
沥青路面压实改性
抓落实要“放权赋能”——要压实责任,不要“层层加码”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振动压实法在水稳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一场直面问题、压实担子的大考
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鄂尔多斯长8储层的影响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的研制
P(3,4HB)/PHBV共混改性及微生物降解研究
ABS/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聚甲醛增强改性研究进展
聚乳酸扩链改性及其挤出发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