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2024-05-04 13:23王晓娜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整本书童话习惯

王晓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教材践行这一理念,在其编排中通过“快乐读书吧”等形式将课外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当前,个别教师在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时,由于方法的不当(如盲目放养或过度干预),导致学生的表现不佳,浪费了时间和资源。本文从三个角度展开详细论述,指出如何立足学情落实整本书阅读计划,继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与能力。

一、阅读前,设计阅读任务,强化阅读引导

小学生阅读能力及经验有限,如果直接将整本书推荐给他们阅读,只会出现两种结果:第一种,学生走马观花地读了一遍,但没有深入思考;第二种,因为懒惰而只读一小部分。不论是哪种情况,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在推进课外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提前干预显得非常重要。当然,不同于传统的手把手指导,这里所说的提前干预是指设计驱动任务,通过任务为学生指明具体的阅读方向,促使学生知道该读什么、如何去读,为高质量完成整本书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六年级学生,他们在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文章,初步了解了鲁迅,教师便向学生推荐了《朝花夕拾》这本书,并为整本书阅读设计了以下驱动任务。

1.对散文集中的人、物、事进行梳理,利用统计表做好统计,标注自己最喜欢的文本中的人物,阐述原因。2.梳理书中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情脉络,即鲁迅先生对待笔下人物、事件持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在这期间,学生可以互相分享阅读心得,间接达到互动阅读的目的,以此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质量。3.将书中十篇散文进行分类,并阐述如此分类的理由。4.将阅读思路、心得体会等进行总结,绘制成思维导图。

当然,上述驱动任务只是基础型任务,旨在给学生提供大致的阅读方向。在实际阅读期间,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对任务进行细分,以便达到锻炼思维、培养良好读书习惯的目的。针对《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散文分别属于批判类、怀念类和童趣类,当学生完成分类之后,教师还可以设计进阶型任务,比如“分析批判类、怀念类和童趣类散文各自的特点”“分析十篇散文的行文结构、风格手法”等,让学生在拓展型任务探究中进一步提高整本书阅读效果。基于图书内容设计驱动任务,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读、读什么,这是改变他们阅读习惯,正确认知语文阅读的前提。教师应重视对驱动任务的设计,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驱动任务,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激励学生持续阅读下去。

二、阅读中,进行跟踪指导,强化习惯培养

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阅读兴趣不能持久,相对于单篇文本阅读而言,整本书字数更多,篇幅更长,内容更为丰富,这也让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感到不适应。针对整本书阅读,教师要改变学生传统阅读单篇文章的方法,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加强跟踪指导,在了解学生阅读进度,组织他们进行阅读分享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反馈情况调整后续阅读計划,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整本书阅读的节奏及模式,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基础。在三年级上学期,教师可以结合“快乐读书吧”要求,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这本书,用3周时间将其读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两次阅读交流研讨活动,具体任务设计如下。

1.交流自己阅读的童话篇目,简要讲述童话故事大概,分享阅读心得;2.指导学生梳理阅读《安徒生童话》这本书中遇到的问题,采用条目式方式进行概述,在小组内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可以交给教师处理;3.梳理较好的阅读整本书策略,并结合学生实际择优推荐;4.结合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以前很少涉及整本书阅读,他们在阅读中很容易遇到一些问题和障碍,甚至有极少数学生根本无法阅读下去,继而导致阅读活动难以推进。《安徒生童话》这本书中的一些童话,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童话通俗易懂,学生能够接受;而《皇帝的新装》等篇幅较长的童话,学生感觉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帮助学生重拾阅读的积极性,可以利用《皇帝的新装》动画版插图,要求学生在看完几十张插图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撰写一篇故事梗概。随后,再将故事梗概和原文进行对比,思考哪个读起来更有趣。此时,为了精确表达,学生必须了解故事内容。所以,这就在无形中促使学生完成了阅读。当然,必要时教师也可以采取课堂论述的手段,设计问题“如果由小朋友们围绕《皇帝的新装》的题目撰写童话,大家会编出什么样的故事呢?”在满足学生创作欲望的基础上,间接地改变他们读的方式,让阅读充满更多的创造性。

三、阅读后,组织讨论分享,提升阅读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说,看完整本书,并不等于整个阅读流程结束。学生才是粗粗阅读完成,对其内容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乏深度的思想体会。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后,教师很有必要组织他们进行一次交流分享活动,一方面帮助他们巩固理解阅读内容,丰富阅读体验;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梳理阅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故事分享会、阅读报告会,还有展示读书摘抄、读书笔记,等等,形式多样,具体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根据阅读内容,结合学期安排,有针对性地进行。针对《西游记(儿童版)》整本书阅读,教师在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具体设计如下。

1.分享《西游记(儿童版)》一书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并且讲给同桌、小组成员以及教师、家长听;2.交流展示《西游记(儿童版)》阅读摘抄笔记以及读书心得体会;3.鼓励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讲《西游记(儿童版)》中的故事,并且借助手机进行录制,通过朋友圈、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分享;4.在这次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同学们分别知道了哪些新知识?5.通过这次阅读,同学们是否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否将困惑完整地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针对整本书阅读,内容理解、阅读体会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在整本书阅读之后,需要积极搭建平台,组织他们进行读后总结,帮助他们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做好整本书阅读的收尾工作,启迪学生反思整个阅读过程,促使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更能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和技巧,从而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整本书童话习惯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上课好习惯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