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角下的问题引领式语文教学初探

2024-05-04 02:06刘庆新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读书课文

刘庆新

课堂教学改革是现阶段摆在每所学校面前的重要内容。如何变革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通过实践,从单元入手,基于问题引领式教学法研究,尝试变革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了单元视角下的问题引领式语文教学成果。

一、背景:源于四个层面的背景

一是时代的发展,从工业社会走向人工智能社会;二是课程标准的变化,从教的方式走向学的方式;三是素养的导向,从内容导向走向学习单元;四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

二、实施:构建“四动”问题引领模型

(一)单元视角下的问题引领式语文教学的内涵

问题引领式语文教学是指基于问题开展的学习,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基础,探究和解决问题是学习的途径,通过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引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二)单元视角下的问题引领式语文教学的三个要点

第一,基于文本提出问题,发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愿与能力是学习的重要基础;第二,基于问题引领学习,真正的学习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不断产生问题也成为学习的持续动力;第三,基于生活解决问题,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问题要基于现实生活。

(三)单元视角下的问题引领式语文教学的六个关键点

一是聚焦单元整体思考串起“珍珠”的大问题;二是单元各个部分之间的问题围绕大问题形成问题链,对于每一课时又是独立的主问题;三是问题的产生源于学生的真实情境或真实生活;四是激发学生在思维和情感的深度参与中生成问题;五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次自读品悟,多次回应问题;六是引导学生质疑反思,产生新的问题。

(四)单元视角下的问题引领式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型

1.“大问题”的四个特性

一是整体性,“大问题”应该建立在单元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呈现的语文要素对其他问题来说具有统领的作用;二是开放性,无论在问题的语言运用上,还是在学生对问题的语言应答上,“大问题”都能显示其开放性;三是持续性,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整个单元的学习,为单元学习提供持续动力,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始终;四是情境性,在学习过程中相当于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真实生活情境。

2.“问题链”联动的三个特点

一是围绕单元教学总目标,将单元中需要解决的知识内容预先设计成若干个问题,每个问题是大问题的细化;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其逐步呈现出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三是每一个链条都是不可缺少的,是达成下个链条的基础。

3.主问题带动及其设计

主问题是指每篇课文的主要问题,学生通过逐步深入理解每篇课文的主问题,关联起整个单元的深入学习。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设计。一是从课文的标题切入,从课文标题设计主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把握课文思想内容;二是从关键句切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紧扣关键句设计“主问题”,将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三是从文章的留白处切入,教师可以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点,设计教学“主问题”;四是从文章的语言特色切入,通过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4.新问题驱动的三个特点

一是新问题源于学生,是学生在原有问题得到解决后的深层思考;二是新问题的产生具有内驱力,调动学生沉浸在言语实践之中;三是新问题的深入思考回应单元大问题,是大问题解决的进一步深化。

以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单元为例。本单元安排的学习内容有:《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语文园地》,通过梳理整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及课后的练习题,我们发现“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说清楚;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这个单元重点落实的语文要素,每篇课文中都有具体指向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说清楚的练习题和课后的活动提示。

通过梳理课文内容,我们可以确立单元学习目标。①通过预习、自学、交流等方式,会写“魂、存、社”等生字,理解“惊扰、雄伟、创举”等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清明》,感受传统文化之美。③借助注释,想象场景,聯系生活实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④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能借助资料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基于学习目标,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单元的整体构建。通过大问题引动,形成问题链联动,落实每课时的主问题带动,最终以新的问题回应单元大问题。

5.问题引领式语文教学的“四动”单元整体构建范例

在单元视角下的问题引领式学习,在单课时当中是如何落实的呢?创设单元大问题情境,学生自读品悟学习内容,通过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提出问题,形成学习的主问题,在主问题的带动下,形成围绕主问题展开的问题链,在问题链的联动下,通过关联文本信息筛选,解决问题,质疑反思后又产生新的问题,新问题回应大问题,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对大问题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以《忆读书》为例,进一步阐述如何进行问题引领式语文学习的单课时教学。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一个是借助信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另一个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这篇课文在单元中的位置是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在古人谈读书的基础上,感受现代人如何阅读的篇目。本文指向学习分段表述,品悟读书价值,具体操作如下。

大问题引动:“信息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主问题带动:为什么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问题链联动:哪里体现出“我”读的书之多?作者喜爱的作品和不喜爱的作品具有什么特点?读书经历让“我”发生哪些改变?作者为什么说“我”永远感受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通过问题链联动,学生关联文本信息,进行信息筛选。在这样的深入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如下几个环节。一用表格梳理关键信息,品悟“我”读书之多。二用表格体会“我”读的书之好。三用表格建立多重关联,探究读书对“我”成长的意义。四用表格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体会文章表达的顺序。

新问题驱动: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又应该如何筛选我们读书的内容?

三、思考:推进三个层面的实践

思考一:问题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讲堂”变成“学堂”,通过对问题的引领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教师的“主导性引领”。

思考二:学习是逐步完成心理建构的活动过程,基于单元视角的语文教学也要考虑建构过程的层次性。

思考三: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是像串珠子一样构成一个线性结构,而是有点像滚雪球。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不断被重组和改造,而这种质变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问题引领式语文教学研究才刚刚开始,如何发生质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读书课文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