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预约服务运营管理分析与研究

2024-05-01 18:47李昊天
管理学家 2024年8期
关键词: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

李昊天

[摘 要]为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预约服务对乘客出行的影响及运营管理对策,文章阐述了现行预约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调研了北京地铁预约服务对乘客出行的影响及乘客对运营管理的期望,利用数据可视化和层次分析法分析调研结果。在此基础上,文章针对预约服务对乘客的影响与乘客期望,对城市轨道交通预约服务运营管理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期有效改善预约服务的实施效果,提升运营效益与服务水平,使城轨交通供需矛盾进一步得到缓解。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预约;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U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8-0037-03

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营管理的协同发展出现了“互联网+交通”新模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出行选择[ 1 ]。近年来,预约服务已被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停车和公共交通领域,在酒店预订、购票等服务领域也颇受欢迎。在道路交通领域,高德出行和滴滴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引入了预约服务,允许用户与司机预约出行,提高了交通效率,减少了乘客的等待时间。

在公共交通领域,预约服务被广泛应用于火车和飞机购票以及飞机抵达和起飞的时段预约。交通预约的目的是通过将集中需求分批次处理,避免拥堵或排队中的无效时间损失,这在早晚高峰通勤场景中尤为重要。其中,预约服务与城市轨道交通的结合是当前最具前景的客流组织新模式[ 2 ]。预约机制在2020年3月首次被引入国内地铁系统,成功在北京地铁与重庆地铁应用。据统计,北京地铁昌平线沙河站日均预约进站量4400人,人均排队时间缩短5分钟[ 3 ]。然而,在现有预约机制下,大多数乘客高峰时段无法抢到预约名额,预约机制与运营管理方案(如列车开行频率、票价、客流管控措施等)不配套,严重影响了预约服务的实施效果。乘客出行体验、城轨运营效益与系统服务水平的提高不足,交通供需矛盾没有真正得到缓解。

一、地铁预约服务运营管理调研

在城市轨道交通预约服务中,早高峰被分成几个时间段,乘客通过应用程序预约在某个时间段内进站乘车,可以显著减少等待时间,享受更高效、更便捷的出行体验。但是,如果所有乘客都有相同的期望出行时间(如上下班的刚需通勤),那么预约到最理想的进站时间的竞争将非常激烈,在预约时会导致额外的成本。因此,了解预约服务对于乘客的影响以及乘客对预约机制的期望,进而改进预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为完善地铁预约出行管理措施,提高服务水平,笔者调查分析了北京市居民地铁预约服务影响因素与运营管理措施。调查结果显示,地铁预约服务效率低,乘客难以成功抢到高峰时段预约名额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预约机制没有很好地考虑其对乘客的影响,使得预约机制没有与运营对策相结合。为了使地铁运营方提前掌握乘客出行需求,应研究引导乘客预约出行的运营对策,假设各车站均开通预约服务,预约出行的乘客有機会享受优惠票价。如图1所示,预约票价折扣越大,乘客预约出行的意愿就越强。这种趋势反映了乘客在作出行决策时一定程度上会考虑经济成本因素,即乘客会为了节省出行成本选择按计划出行或错峰预约出行。地铁运营方通过提供更加吸引乘客的票价折扣政策,增加乘客对预约服务的使用,掌握乘客的出行计划,可以合理地实施运营管理对策,提高地铁系统的效率。

假设受调研乘客均选择在高峰时段出行,且高峰时段已无预约名额,针对不同的票价优惠,乘客对错峰出行(即改变出行时间以避免高峰拥挤)进行预约的意愿也有所不同。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预约票价的优惠程度对乘客错峰预约出行的意愿具有显著性。

结果表明,地铁运营方可以根据不同属性的乘客(刚需与非刚需)制定票价政策,通过不同程度的优惠来引导非刚需通勤乘客错峰出行,缓解高峰时段地铁系统的拥挤,提升城轨供需平衡稳定性与系统安全性。

考虑到主观赋权法更适合用来研究预约运营管理对策对乘客出行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问卷结果,确定影响因素权重系数。判断矩阵标度定义如表1所示。

针对预约服务对乘客出行的影响,考虑了五项指标[ 3 ],具体说明如下。

出行费用:指乘客乘坐地铁的票价(同时段同距离下,预约和非预约票价可能不同)。

进站时间:指乘客走预约通道或常规通道至乘车站台的时间。

候车时间:指乘客在站台等待列车到达的时间。

延误时间:指乘客在首班列车到达后因车厢过度拥挤无法上车而延误的时间。

拥挤程度:指车厢内的拥挤程度。

调查问卷处理后得到各指标比较结果表,即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由于CI<0.1,C R<0.1,说明上述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因此,指标权重系数可以取为ω=(0.1226,0.1226,0.1859,0.2453,0.3236)。

由层次分析法计算结果得到,在预约服务中乘客出行影响因素各指标的权重如下:出行费用占12.26%,进站时间占12.26%,候车时间占18.59%,延误时间占24.53%,拥挤程度占32.36%。

二、地铁运营对策分析与建议

(一)预约常态化与临时客流管控相结合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乘客在出行中对拥挤程度最为敏感。因此,地铁运营方应以预约服务为常态化客流管控手段,辅以如设置围栏等临时性客流管控手段,对地铁入站进行限流,控制站台与乘车时的拥挤状况。这种常态化的管控机制能够有效地调整客流量,提前预防拥堵,保障乘客的出行舒适度。在临时突增客流高峰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临时管控措施,则能够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确保地铁运行安全有序[ 4 ]。

(二)建立预约需求响应机制实现交通供需精准匹配

如果未开设预约服务的站点均开通预约服务,有63.82%的乘客表示愿意选择预约乘车。地铁运营部门有必要增设更多的预约车站,通过预约手段在轨道交通领域建立需求响应机制。这种对策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交通供需双方的信息壁垒,有效平衡客流需求的波动性与运输组织的计划性。

具体来说,乘客可通过预约平台提交出行需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则会根据乘客的出行意愿,统筹运力,制订列车运行计划,在运营日开始前通过预约平台告知乘客。这一流程包括预约阶段、计划阶段、列车运营阶段三个关键时段。在预约阶段,乘客提交出行需求。在计划阶段,轨道交通运营部门根据乘客的出行信息优化运行计划,向乘客反馈响应结果。在列车运营阶段,执行制订好的运行计划。这种紧密的供需耦合机制实现了客流与运力的精确匹配,提高了运输效率。

(三)预约机制精准调控与乘客体验提升

地铁运营方在广泛开展预约服务的同时,应积极宣传地铁预约服务,让乘客充分了解参与预约对出行的积极影响。为此,地铁运营方应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在车站、车厢内、线上平台等广泛宣传,向乘客介绍预约服务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此外,地铁运营方应合理设置预约名额,分批发放次日预约名额,提高乘客参与预约的积极性。同时,要合理安排预约系统的时间粒度,即预约时段间隔。时段间隔设置既会影响预约的实际实施,也会影响预约服务系统的效率。当预约时间间隔被设置时,高峰预约广义成本与入站乘客数量之比的最大限制也将被设定。预约进站的乘客数量越多,高峰出行的预约广义成本越大。预约时段间隔过细会导致乘客难以精准控制到站时间,违约乘客数量增多,乘客失去按计划出行的积极性,会严重影响预约的实施效果;预约时段间隔过粗则会失去精准调控客流分布的意义,无法引导乘客错峰出行,难以改变高峰时段过度拥挤的现象。

隨着预约出行的乘客数量增加,地铁运营方能够更好地掌握乘客出行计划与轨迹,通过对预约乘客出行计划的大数据分析,研究乘客的出行习惯和时间规律。借助仿真模型预先评估效果,地铁运营方可以精准管理客流到站分布,合理调控列车发车间隔,安排列车运力,确保预约乘客灵活出行,实现安全有序进站乘车。

(四)票价优惠与预约机制结合

通过结合票价优惠与预约机制,地铁运营部门可以有效引导乘客错峰出行,缓解高峰时段的客流压力。这项对策不仅可以减少乘客的拥挤和排队时间,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适度,而且能够优化地铁资源的利用,降低运营成本。那些不必在特定时段通勤的乘客更愿意在享受票价优惠的同时选择非高峰时段预约出行。对策的灵活实施不仅能够满足乘客的个性化出行需求,促进交通运输系统的健康发展,平稳地平滑客流峰值,减轻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而且能够提高非高峰时段车厢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地铁运输能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结语

北京轨道交通预约服务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限流管理方式,通过更精准化的客流管理,减少了乘客在站外排队的情况。预约出行作为一种最具发展前景的出行模式之一,在交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掌握乘客需求分布并制定相应的交通运营管理措施,解决交通供给端与需求端的不均衡问题,是未来智慧交通发展的方向。

随着无人驾驶与智慧交通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实施常态化的预约出行将会更加便利,更加融入日常生活。

在这一趋势下,可以从高新技术研究、预约标准规范制定等多个方面不断进行预约出行的实践和深化预约方式的研究,扩大和开展多场景下的交通预约服务,不断提高出行者对交通预约的接受度。利用预约方式,可以探索让乘客更广泛地参与交通治理的途径,使交通系统的有序转型在未来稳健推进。

参考文献:

[1]郭继孚,刁晶晶,缐凯,等.预约出行模式展望[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1(05):160-164+173.

[2]庄黄蕊.考虑预约需求的地铁客流管控与行车计划协同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21.

[3]王倩,郭继孚,葛昱,等.预约出行在北京轨道站点客流管理中的实践[J].交通治理与空间重塑——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20.

[4]Li C, Ma J, Luan T H, et al. An incentive-based optimizing strategy of service frequency for an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18.

猜你喜欢
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电信运营商及物联网运营平台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的方案选择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轨道客流短期预测
新能源公交车辆发展的政策支持及使用管理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
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运营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
智能电网建设与调控一体化发展研究
基于城轨交通车站特殊客流运输工作组织措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