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波跨过万重山:从外来媳妇到省人大代表

2024-04-30 08:09一鸣
恋爱婚姻家庭 2024年10期
关键词:收购站服装厂小伙

●文/一鸣

从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到成为省人大代表,施立波用行动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的真谛。

2024 年3 月春雨霏霏的一天,记者一行赶赴安徽广德。依稀的泪光中,那段饱含着彷徨、坚韧、不向命运低头的励志故事,徐徐展现在记者的眼前,让人唏嘘,让人动容……

走过孤独的伤 阴霾背后有阳光

施立波后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次善心,却让安徽小伙从此对她一见倾心。

那是1993 年初冬的一天晚上,正在宿舍休息的施立波,听到隔壁宿舍一个男子哭泣的声音,“肯定是遇到了什么过不去的坎,要不然一个大男人不会躲在宿舍里哭的。”施立波敲开隔壁的门,发现哭泣的男子是在学校食堂打工的一个小伙子。一番问询后,施立波得知,原来小伙是安徽广德人,因为离家远,在食堂切菜时手部受伤,工作的不顺再加上想家,让他忍不住哭了起来。施立波见小伙这么冷的天只穿着一件短袖汗衫,心地善良的她,便带着小伙去医院包扎伤口,又给他买了一些冬天穿的衣服。

1975 年2 月,施立波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中毕业后,她在大庆党校工作。

1994 年正月的一天晚上,施立波正在老家和家人团聚,在食堂打工的小伙却突然出现在她的眼前,那一刻,施立波被深深感动了。

几天后,施立波跟着小伙去他的老家游玩。出现在施立波眼前的,是两间破旧的土坯房,家徒四壁。在施立波返回大庆的前一天晚上,小伙的父母抱头痛哭,他们边哭边说:“都是因为家里穷,这么好的姑娘就要走了……”就这样,心地善良的施立波选择留了下来。

婚后,施立波把仅有的几千元存款全部取了出来,盖了两间瓦房,打算和丈夫共建美好家园。为了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施立波上山挖竹笋卖,在集镇上卖过麻花。很多村里的老人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夸她这个外来媳妇漂亮又能干。

不久,女儿的出生让家里的生活更为捉襟见肘,偏偏丈夫又染上了赌博恶习。施立波一边苦口相劝,一边在镇上的玩具厂打工。玩具厂工资低还常拖欠,这让等米下锅的施立波一筹莫展。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这时施立波却生病住院了,借遍了亲友,1 分钱也没借到。最后还是当地政府给了50 元钱,救了施立波一命。出院时,施立波在心底暗暗发誓:“我不会穷一辈子,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要报答政府的救命之恩。”

一次,施立波下班回家,发现家里唯一值钱的黑白电视机不见了。她问了丈夫才知道,因为丈夫欠下赌债,电视机被别人抱走了。就在那一刻,施立波内心的支柱轰然倒塌,她擦干眼泪,将手上的戒指卖了200 元钱,100 元给了丈夫,她揣着剩下的100 元钱,上了一辆过路的大客车。

在车上,施立波经过打听才知道,这是一辆开往浙江湖州的车,车上的乘客大多是去那里打工的。施立波心想,别人能干的活,我肯定也能干。

下车后,在别人的指点下,施立波花了5 元钱去职业介绍所找工作。很快,一位开服装厂的老板录用了她,工资是每月400 元。

施立波异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只要有活她就干,就连厂里的厕所,她也在下班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能干的员工,哪个老板都会喜欢,可同事们就容不下她了。干活舍得出力的施立波,在一次搬货时突然晕倒在车间里,同事们见状,便在老板面前添油加醋,说万一出了人命,服装厂担不起这个责任。七嘴八舌下,老板立即把施立波开除了。

老板娘回来得知这一切后,和老板大吵一架,她一直把施立波当女儿看待。那几天,好心的老板娘天天在街头的职业介绍所转悠,期待有一天能再次遇到施立波。

不久,老板娘真的在街头遇见了施立波,她拉着施立波的手说:“闺女啊,我可找到你了,咱哪也别去了,跟我回家。”尝尽世间冷暖的施立波,顿时被老板娘感动得热泪盈眶。

不曾忘记扬帆远航 纵使前路苦海漫长

此后,施立波一直在服装厂打工,不仅待遇水涨船高,还学会了裁剪以及服装厂的全部运营。

2003 年初,服装厂老板转型去做别的项目,将厂里所有的设备无偿送给了施立波。在老板的帮助下,打工多年的施立波终于成了老板。

因为没有运营资金,施立波只能在乡下租了一家民房的走廊摆放机器。机器安装调试完毕后,施立波连买电饭锅的钱都没有。娘家人得知后,火速带着6 个老乡赶来支援。

卖出去一批货,手上有了一点钱,施立波就给工人加工资。正是靠着大家的鼎力相助,3 年时间,施立波就有了20 万元存款。

因为敢想敢干,又事事亲力亲为,施立波的业务蒸蒸日上。2008 年,小儿子呱呱坠地,更是给一家人带来了无限的干劲。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施立波在老家盖了新房,又添置了轿车。2013 年,乡里的一些领导多次去浙江看望施立波,并说出了村里撂荒现象严重,鼓励她回乡再创业。

那时,施立波的业务蒸蒸日上,但一想到自己生病走投无路时乡政府的大义相助,施立波决定返乡二次创业。

很多人说施立波傻,放着挣钱的服装厂不干,回来当农民,但她有着自己的考量。施立波和另外两位创业者一起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流转了一千多亩土地,大家一致推选施立波担任理事长。成了合作社的带头人,强烈的责任感,让施立波感觉肩膀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那时,农村基础设施差,不仅都是乡村小路,一到栽秧季节,很多村民就会为抢水而打架,流血事件时有发生。施立波提出先修路,修蓄水坝,建设大田制,她的想法得到了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

亲力亲为是施立波的一贯作风,天天奔波在田野里的她,脸晒得黝黑,很多村民和她开玩笑说:“看看现在的施老板,比我们农民还黑。”对此,施立波一笑而过。路修通后,水利设施也建好了,村民们对施立波的认同感提高了,大家的凝聚力也加强了,村民们聊天时就会说:“施立波是个实干的人,她不会害我们的。”

施立波又投资100 多万元盖了农场,就在大家准备大展身手大干一番时,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那就是新收割上来的稻子,如何快速有效晾晒成了新的难题。稻子如果不能及时晾晒干,出现发霉发芽就会一文不值。

一次,在粮食收购站,施立波亲眼看见了50 多岁的老王号啕大哭的场景。原来,因为连日阴雨天,老王家里的稻子既不能及时晾晒,又无法快速卖给收购站,导致十几万斤的稻子一下子全部发霉发芽了。老王想便宜点卖给收购站,也遭到了收购站拒绝,绝望的老王边哭边说:“这一年全白忙了,一家人的生活可怎么办啊……”

老王的遭遇让施立波寝食难安,可建一个烘干厂,需要投入的资金非常大,但要想合作社有发展,这是个必须跨过去的坎。

施立波找到当地粮食收购站,提出共同出资建设烘干厂,她说:“烘干厂不仅能解决农民们的实际困难,还能为粮站提供稳定的粮食收购来源,这是个双赢的项目。”

烘干厂建成后,合作社的社员们对施立波就更加佩服了,他们信心十足地说:“跟着施立波干,肯定有前途。”

时钟总是嘀嗒嘀嗒响 风雪过后唱出希望

难题一个接着一个,似乎要考验施立波对待创业的决心。

稻子的烘干问题解决后,一个新的难题又出现在大家面前,那就是粮食的收购价低,社员们的积极性不高,一些社员甚至产生去城里打工的想法。如何提高社员们的收入,又成了困扰施立波的一个难题。

施立波四处考察学习,希望能找到突破困境的新路子。实地调研多了,一个新的方案在施立波的脑海里逐渐成形,那就是拉长产品线,对稻谷进行深加工,由过去的卖稻谷升级为卖大米,对农民进行订单式种植,保护价收购。

说干就干,施立波注册了“宣米”品牌。品牌注册好后,接着就要盖厂房,买设备。别人创业都是挣钱,施立波返乡创业,把开服装厂挣的几百万元现金全部投了进去,手上没有钱的她,只能去贷款,但她相信,只要能为社员们多做一些贡献,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2018 年的一天,施立波在村里走访时,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现在农村很多都是留守老人,一些老人得不到有效的照顾,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轻生。

施立波的心碎了,她想到合作社还有不少的空房子,能否将这些空房子改造成养老院,让这些老人住在一起,既不太孤单,又能得到有效的照顾。

建养老院不仅需要大笔的资金,还需要再招工作人员,其中的困难艰辛不言而喻,但施立波觉得,这是为乡亲们办的好事实事,即便再难,自己也愿意去尝试。

让施立波高兴的是,养老院建成后,99 张床位一下就全满了。因为工作人员少,施立波经常忙完合作社的事,又回到养老院帮忙,每天都忙得分身乏术,但她觉得日子充实又有奔头。

施立波的言行,不仅得到了社员们的支持,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注。2018 年,施立波光荣当选为安徽省人大代表。

施立波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她一方面积极地为百姓发声,一方面扎实地投入合作社和养老院的事项中来,她对记者说:“我这么多年来,打工、创业我都做得不错,但最为亏欠的,还是我的两个孩子。”

2023 年7 月,施立波的大女儿研究生毕业后,因为学业扎实,南京和北京两家待遇不错的单位都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但女儿觉得妈妈这么多年太不容易了,她更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和母亲一起把事业做大做强。

目前,施立波的小儿子正在广德读高一。因为陪伴少,正值青春期的小儿子,有段时间非常叛逆,经常和母亲对峙,母子关系剑拔弩张。施立波在咨询了一些专家后,经常带着小儿子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2023 年暑假期间,施立波在宣城开会,便将放假在家的女儿和儿子一起带到了宣城。施立波的小儿子,见到平常在家唠唠叨叨不修边幅的妈妈,换上职业装,神采奕奕地站在主席台上发言时,顿时觉得自己能有这样的妈妈,非常骄傲光荣,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理解了妈妈,也知道了妈妈的不容易。此后,母子俩不仅能和谐相处,儿子还默默努力,争取不让操劳的母亲再为自己分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施立波几度哽咽,她说:“没有人知道我这么多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我的人生都能拍部电视剧了。也许,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容易的,我现在的最大目标就是把两个孩子照顾好,把养老院的事业做扎实。虽然眼下困难重重,但有句话说得好: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坚信,我的明天会更好……”

猜你喜欢
收购站服装厂小伙
黎族小伙闯“深海”
靠“卖云”年入百万,90后小伙治愈4万人
获外交部发言人点赞:95后小伙火『出圈』
烟叶收购站管理风险防控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再干十年
2017年大理州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建议
蒋忠伟:自办服装厂 雄霸德国品牌店享誉欧美
安徽省农委组织开展生鲜乳收购站大检查
签订合同不容欺诈
某服装厂为何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