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份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及相关性分析

2024-04-30 14:40陈曦李军利吴家静胡晓强王玲燕朱红彩李中敏韩清新李栋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7期
关键词:相关分析大豆

陈曦 李军利 吴家静 胡晓强 王玲燕 朱红彩 李中敏 韩清新 李栋

摘要  通过鉴定15份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分析相关性,旨在为新乡市大豆生产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运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15份大豆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份大豆品种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单株有效荚数次之,遗传变异丰富,主茎节数变异系数最低,最为稳定;单株平均粒重与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7-0033-03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4.07.009

Identificat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jor Agronomic Traits of 15 Soybean Cultivars

CHEN Xi, LI Jun-li, WU Jia-jing et al

(Xinx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nxiang,Henan 453000)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soybean production and variety selection in Xinxiang City by identifying the main agronomic trait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15 soybean varieties. Variation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other data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7 agronomic traits of 15 soybean varieties. The effective branches of 15 soybean varieties had the larges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ollowed by effective pods per plant with abundant genetic variation,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number of main stem nodes was the lowest and the most stable. The average grain weight of a single pla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grains per plant and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pods per plan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ffective branches,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lant height.

Key words  Soybean;Agronomic traits;Correlation analysis

大豆是我國粮食、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除了具有高蛋白、高油的特性外,还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磷脂、异黄酮、皂苷等营养组分及生物活性物质[1]。我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2021年进口9 651.8万t,消费1.16亿t,自给率仅为14.05%,其中93.71%的进口大豆来源于美国和巴西[2]。刘世梦倪等[3]揭示了玉米新品种改良对玉米单产的贡献率达42.18%,证明了品种在保障粮食安全及农产品供给中的重要作用。张敏敏等[4]研究认为,对品种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刘迎春等[5]对20个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和鉴定。潘文婧等[6]通过对156份中国和欧洲大豆材料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2份综合表现优异的材料。种质资源的征集及农艺性状的鉴定是新品种选育的基础。近年来,新乡地区大豆生产面临品种单一及遗传背景狭窄的问题。笔者对现引入外来品种进行农艺性状评价,为新乡地区的大田生产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黄淮海地区的15份大豆材料,具体信息见表1。

1.2 试验方法

于2021年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辉县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等偏上,能代表当地土壤情况,符合试验对土地的要求。

6月15日播种,10月8日收获。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5行区,行长1 m,各小区面积2 m2,行距40 cm,株距13.3 cm,按治虫不治病原则管理。

1.3 调查指标与方法

收获时,每个品种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5株代表性植株调查7个农艺性状,以每个性状5次考种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该性状数值,主要性状包括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用5株的单株平均粒重作为产量的参考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田间记载和考种具体标准参考《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7]。各品种农艺性状具体见表2。

1.4 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使用Excel 2019进行各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基本处理,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分析

由表3可知,7个农艺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其次是单株有效荚数。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底荚高度、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由此可见,株高和主茎节数变异幅度较小,说明15个大豆品种中这2个农艺性状表现相对稳定;有效分枝数与单株有效荚数的变异幅度较大,说明这2个性状的变异潜力较大,为亲本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背景。

2.2 农艺性状统计分析

2.2.1     株高。

参试品种的平均株高变幅为62.20~107.60 cm, 株高最高的品种为荷豆28,株高最低的品种为圣豆101,所有品种的株高平均值为87.52 cm。

2.2.2    底荚高度。

参试品种的平均底荚高度变幅为14.40~ 31.50 cm,底荚高度最高的品种为荷豆12,底荚高度最低的品种为郑92116,所有品种的底荚高度平均值为22.78 cm。

2.2.3    主茎节数。

参试品种的平均主茎节数变幅为14.60~ 19.40节,主茎节数最高的品种为阜豆9号,主茎节数最低的品种为圣豆101,所有品种的主茎节数平均值为17.41节。

2.2.4    有效分枝数。

参试品种的平均有效分枝数变幅为020~3.60个,有效分枝最多的品种为郑9525,有效分枝最低的品种为荷豆14和郑1427,所有品种的有效分枝数平均值为1.59个。

2.2.5    单株有效荚数。

参试品种的单株有效荚数变幅为30.80~77.20个,单株有效荚数最多的品种是郑92116,单株有效荚数最少的品种是荷豆14,所有品种的单株有效荚数平均值为55.60个。

2.2.6   单株粒数。

参试品种的单株粒数变幅为72.00~17000粒,单株粒数最多的品种是圣豆101,单株粒数最少的品种是荷豆32,所有品种的单株粒数平均值为120.53粒。

2.2.7    百粒重。

参试品种的百粒重变幅为20.70~32.60 g,百粒重最大的品种是齐黄34,百粒重最少的品种是郑1427,所有品种的百粒重平均值为24.97 g。

2.3 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株高与单株平均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主茎节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底荚高度呈正相关。底荚高度与单株粒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株高、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呈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平均粒重呈负相关。主茎节数与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平均粒重呈负相关。有效分枝数与单株有效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株粒数和单株平均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百粒重呈负相关。单株有效荚数与单株粒数和单株平均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P<0.01),与百粒重呈负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平均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百粒重呈负相关。百粒重与单株平均粒重呈正相关。

3 结论与讨论

在大豆生产和品种选育改良的过程中,优异品种(系)的利用是关键因素之一,大豆的生态适应性相对较弱,引入外来品种对当地生产及大豆品种改良具有实际意义[8]。该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误差变异系数较大,在该区域育种工作中应该首先选择这些性状。

产量一直是大田生产和品种选育改良的关键目标之一[9]。该研究结果表明,代表产量的单株平均粒重与单株粒数和单株有效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数呈负相关。这表明在品种的选择中,株高和单株荚数对产量的贡献大。百粒重越大越不利于产量的提高,这与刘迎春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

育种目标随着生产要求的变化不断变化,品种资源是宝贵的财富,随着不断的开发利用,会为社会带来越来越多的益处[10]。在新乡地区对该区域外的品种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新乡地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连铮.大豆研究50年[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汤碧,李妙晨.后疫情时代我国大豆进口稳定性及产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2,43(10):123-132.

[3] 刘世梦倪,宋敏.品种改良对玉米单产的贡献率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21,55(2):364-371.

[4] 張敏敏,闫秋艳,董飞,等.近25年我国审定的彩色小麦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3,24(2):458-473.

[5] 刘迎春,赵玉山,周学超,等.20个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与利用[J].贵州农业科学,2022,50(11):6-12.

[6] 潘文婧,孙亚男,高陆思,等.中国和欧洲大豆资源农艺性状综合性评价[J].作物杂志,2023(4):91-97.

[7] 邱丽娟,常汝镇.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8] 刘业丽,刘萍萍,何琳,等.中国和欧洲大豆种质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4):21-28.

[9] 黎松松,赖建军,张红梅,等.江苏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及综合评价[J].大豆科学,2022,41(4):385-396.

[10]  刘金梅.安徽省大豆主产区品种资源的鉴定及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1998,26(2):114,123.

作者简介   陈曦(1993—),男,河南驻马店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大豆栽培与育种研究。

猜你喜欢
相关分析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大豆带状种植技术如何提升我国大豆产量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用大豆“炸沉”军舰
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与蒸煮品质相关分析
海南红毛丹栽培品系果实矿质元素和品质指标的测定与相关性分析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相关分析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