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如何在学科中落实?

2024-04-27 03:37曾宣伟
留学 2024年7期
关键词:筷子教育学生

文_曾宣伟

国际理解教育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和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主要指向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亦称全球素养、国际素养),其中包含探索世界、分辨视角、沟通思想、采取行动四种关键能力。我们须充分重视国际理解教育的本土化实施,让国际理解教育进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日常,通过学科和跨学科教学来落实。

情境创设法:将包含国际理解元素的主题材料用在教学的示例、练习的情境中。如在讲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一课时,运用同一国家的多个货币单位引申出单位之间的进率,比如人民币1 元=10 角、1 角=10 分。在数学领域里,不同国家的货币单位在计算时必须统一,由此便自然而然地引申出汇率的概念。又如五年级数学,可以将小数乘法、除法和可能性三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实践活动“鞋码中的数学”,重点研究“不同国家鞋码与脚长的规律”。将某个学科的知识点迁移到生活情境中,不仅可以解决具体的问题,还能促进学生对学科核心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

目标聚合法:增进学科课程标准理解,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思考知识与人类、知识与世界的关系。文化多样性、社会风俗差异等在艺术、英语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国际理解教育目标趋向。如五年级音乐,以“行吟家乡”为主题,将小学阶段教材中有关家乡的歌曲予以整合,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类别进行分组,按照“航海”路线,设计出“行吟路线”,通过对比聆听、合作探究、课堂展示等方式,感受中外歌曲在表演形式、地域风格和情绪表达上的异同,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厚植家国情怀。

比较对照法:让学生从现象中审辨事物的关键属性和本质特征,增进对事物价值的理解。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单元,引导学生发现中国和希腊天神的性格差异,并运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对中、希两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海洋等知识进行猜想,寻求差异证据。

主题探究法:以社会性主题/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探索世界,形成分辨不同立场和思想的能力,采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决策等。主题或议题通常指全球化视野下与社会道德观念和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内容,如克隆技术、能源分配、人工智能等。例如,围绕“气候变化”议题,探究海平面上升的原因、预测后果并采取行动,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数学、信息科技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科学教育中的“地球环境”、道德与法治中的“生态环保”等知识撰写研究报告,开展宣传保护环境行动。通过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能够从全球视角建立理解,作出决策。

价值引领法:以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辨识与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从文化视角看,国际理解教育最深层的内核是“价值观”理解。价值观指向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评价、取向和选择,在深层上表现为人生处世哲学,在表层上表现为对利弊、得失、真假、善恶、美丑、利益的权衡和取舍。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文化表层要素—景观、语言、服装等,中间层要素—英雄人物、礼仪、社会规范等,揭示出对于核心层价值观要素的理解。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杠杆原理时,老师常用筷子作为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在使用筷子时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当学生得出费力杠杆的答案时,有同学不解地问:“既然使用筷子是费力的,为什么我们要使用筷子呢?直接用手不是更好?”学生又问:“西方人不用筷子,用叉子和刀子,这两种工具也是费力杠杆吗?”教师敏锐地觉察到这些问题不仅包含物理知识,更隐含了“文化理解”。基于此,教师在第二节课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筷子文化进行理解:中国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则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理解。从饮食上来说,我们祖先的日常食物是一种黏稠的半流质食物,不能用手抓着吃,也不便于用手捞食,于是筷子便成为主要的进食工具之一。而刀叉的使用则与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在马上生活,食物是烤熟或煮熟的肉块,所以需要刀叉切成小块拿在手中进食。这是不同自然环境中衍生出的不同文化习俗。教材中丰富的文化表层、中间层要素,使国际理解教育更向前一步,逐步接近对核心层的理解。

除单一学科外,跨学科教学是落实国际理解教育的又一重要路径。为此,我们深入挖掘国家课程与教材的育人内涵,以“我与世界”为母题,按照自然地理、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历史文明四大领域设计了40 个学习主题,从人种、海峡、能源、建筑、名画、茶与咖啡、战争、节日、神话、发明、技术、娱乐等角度出发,以正确的价值观(家国情怀)、必备品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关键能力(探索世界、分辨视角、沟通思想、采取行动)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如整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低碳生活每一天》、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绿色出行》、六年级上册科学的《能量与太阳》等内容,设计了“能源”主题“宝藏在告急”的三个学习活动:了解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探索世界);了解自然资源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分辨视角,家国情怀);设计、绘制能源地图,计算能源消耗关系(沟通思想);开展家庭节能行动(采取行动,必备品格)。

目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许多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正是“新挑战”的内涵之一。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在我们的课程设计、教材编制、教学实施、教师培训等方面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我们应从中国立场出发,培养学生对于他们所生活的日益复杂、多元、相互依赖的世界形成实质性理解,以及在世界中采取行动的胜任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全球化语境中为所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筷子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说『筷子』
筷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竹筷子
筷子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