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2024-04-25 05:04周冬冬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时间轴唯物史观史料

周冬冬

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被广大教育者提上议程。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有些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讲解、提问、总结组成主要环节贯穿教学全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极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掣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转变思维,改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在历史学习中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一、构建历史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即基于时间和空间全方位地去理解事物,并了解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取理性认识。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先后顺序,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基于时间轴,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加强对历史事件的认知,从而形成系统的时空观念。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时间轴上依次呈现“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学习内容。通过对历史时间轴中的一系列事件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客观性。通过对历史时间轴的整合,以及对当时历史环境的了解,学生就能够理解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的完成这段历史所展现的辉煌与付出的代价。

二、渗透唯物史观,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唯物史观是基于历史的发展进程,总结和阐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唯物史观,首先要加强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然后引导学生提升解决实际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设计层次递进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等失败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等。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唯物史观。

三、组织史料研究,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但鉴于史料繁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史料从多角度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全方位认识历史,提升史料实证素养。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史料研究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阅读历史类课外书籍,或者观看历史类纪录片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史料研究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史料研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搜集、整理、思考并运用史料,无形中使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萌芽等相关资料,总结、提炼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和变化,以及资本主义在我国的发展等,借此提升学生的史料整合能力。

四、鼓励多角度阐释,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歷史学家会有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突破单一历史事件分析的桎梏,从多角度论证,而后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例如,在教学“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综合各方面的史料,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有的学者认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辉煌局面遭受重创,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掣肘作用。而有的学者认为:这种措施虽然结束了各家思想争鸣的局面,但也使儒学的地位得到提升,统一了思想,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史料辩证分析,提升史料辨别和分析能力,树立全面的历史观。

五、丰富历史学习内容,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指学生对国家怀有崇高的热爱之情,并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愿意为国家作出贡献。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大量的具有家国情怀的人物及历史事件,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深入挖掘历史知识中的家国元素,培养学生学习先进人物的精神气概。在学习过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事件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后,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屈辱的近代史,并深刻认识屈辱的根源,即“落后就要挨打”,从而发愤图强,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理想。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引导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提升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时间轴唯物史观史料
时间轴上二阶非线性非自治延迟动力系统的振动性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时间轴里的“共和国记忆”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时间轴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