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耦合·创生

2024-04-25 05:04高双锋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中课程高中生协同

高双锋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强化新时代育人成效的必然选择,这对当前学校发展和教育工作落实都极为重要。基于育人需求,高中课程思政建设要及早提上日程,区别于以往思政课程建设,彰显出同向、耦合、创生主题,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并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从根本上解决教书和育人的双重问题,即可深化素质教育并助力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由此体现了本次研究的重要价值。

一、确立新认知,做顶层设计

新时期,教师要对基于同向、耦合、创生的思政建设形成新认知,除了要认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者的逻辑关系,还要认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的必然形势,将认知上升到一定高度和境界。把握课程思政建设方向、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就可以让高中课程思政建设水到渠成。除此以外,还要在思想认识上强化“育人共同体”思想理念。高中学校作为育人阵地、高中思政教师作为育人责任人,势必要牢固树立共同育人意识,这并非个人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工作,也并非仅仅依靠教师“灌输”就可以达成的目标,所以要基于相同的立场、相同的职责、相同的使命和目标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更要将课程知识、育人理念、家国情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融为一体,共同营造利于高中生健康成长的思政环境。

思想的端正、认知的精准,也要体现在顶层设计中。学校可设立部门、成立小组专门负责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及推进工作,认真领会政策文件并科学执行,在明确思政建设基本职责的基础上实现各部门、小组与个人的相互合作,要求每一门课程都要具备成熟且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课程思政顺利渗透和执行。

二、深度挖掘资源,创新工作方式

之所以要深度挖掘资源,是为了更好地促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结合,要重点挖掘思政教材资源中可以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关键点,更要积极利用微课、慕课等网络化资源,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和解读,延伸和深化思政课程主题至课程思政层面,将教书、育人融为一体,更要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培养高中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而建立健全人格,切实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融会贯通。

在育人资源得以丰富的前提下,思政教师也要革新教学观念、创新育人方式。除了沿用谆谆教诲式的育人方式,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成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发展,如开展歌咏活动、竞赛活动、诗朗诵活动、舞蹈活动、话剧活动、辩论活动等,也可以為高中生提供参加讲座、外出参观等机会,拓宽高中生视野,从而与社会接轨,不断受到启发、鼓舞和熏陶,确保自己可以与时俱进地发展,保证新时期思政课程育人成效大幅度提升。

三、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实现共同谋划与协同发力

同向、耦合、创生的高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内外育人机制能否有效合作、共同谋划和协同发展。所以,要高度关注校内外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构建工作,并为此付出较多努力。

一是要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内部思政教师的综合素养,把握前沿育人趋势、育人理念,高度关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这一重要问题,在努力提升教书能力、育人能力的基础上,竭尽所能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构建良好合作关系。合作基于相互尊重、地位平等这一原则,指导和建议学生家长科学育人。

二是要调动高中生家长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为此积极宣传、和谐互动,进一步改变高中生家长对课程思政的错误认知、偏见认知,使其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可靠后盾。家长在与高中思政教师沟通、互动中,不断增长育人经验,掌握更多育人方法。

三是社会组织也要参与到高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为学生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提供机会,在实践中磨炼学生的坚韧品质、优良品质和提升各项能力,让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显著提升,也确保新时期的高中思政育人格局得以健全。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是当前高中学校要接受的事实、认可的趋势,要基于这一现实将课程思政建设早早提上日程,这是升级育人机制的合理举措。为此,要寻找多个落脚点和出发点去提升思政教育质量,让教书和育人工作真正结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高度统一,为高中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高中课程高中生协同
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变革中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调查研究——以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例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骈散写作与高中课程的结合举隅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