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建设探索

2024-04-24 08:25郭凤华
山西青年 2024年7期
关键词:实务国际贸易应用型

郭凤华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2019 年4 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 个部门在天津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旨在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融入传统文科当中,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2022 年1 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强化立德树人,造就一流自立自强人才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要落实到教学,高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载体,加强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目前,教材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早期的教材主要为教师传授知识服务,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材的价值在于教材的具体内容和使用,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强调学科教材建设。20 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材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全新的教材建设理念,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根本出发点的观点创立了教材建设新的学生主体观。国内对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也比较丰富,陈月茹提出“建构主义教材观”,姜来提出“教材弹性建设”理论,均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建设观点。二是教材建设的问题研究。国内学者对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唐伟元提出,针对教材选用定位不准确、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等问题提出,应从高校办学定位和特色、教材选用制度、教材质量评价跟踪和信息反馈机制、教材立体化系列化建设等方面加强改进,逐步完善教材建设与管理模式[1]。陈春茹提出,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要与时俱进、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具有特色的教材建设和管理模式,并对教材建设的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作出仔细筹划和合理安排[2]。

从对教材建设的相关研究来看,宏观研究较多,但对某一科目课程的教材研究较少。国际贸易实务是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核心课程,承担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本文研究如何从教材理论知识体系、网络平台学习资源和课外实训项目技能训练三个方面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建设,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

一、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建设现状

目前,市面上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较多,既包括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也涌现出众多应用型教材,这些教材呈现以下特点。

(一)理论内容丰富

通过线下和线上对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调研可知,所有教材均涵盖了企业进出口基本流程,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整本教材80%左右都是对进出口流程的理论阐述,但由于企业进出口操作与实际紧密相关,理论阐述较抽象,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记住了理论,课堂之外却不知道如何应用理论进行实践操作。

(二)数据和案例滞后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快,教材往往出现“出版即过时”的情况。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并投入使用,周期较长。这就导致教材中的数据比较陈旧,案例跟不上时代变化,相对滞后。尤其是国际贸易变化较快,相关贸易惯例和标准经常更新,教材往往体现不了这种变化。

(三)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考核通常采用笔试方式,反映在试卷上都是对理论内容或知识点的考核,多以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形式出现。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采用死记硬背方式记忆相关内容。在此情况下,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指导精神,此教材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设计思路与实施

目前,市面上国际贸易实务教材更适合研究型人才使用,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强的教材。

(一)指导原则

在“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精神”主导下,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应在以下三方面做出改变。

1.精简理论,强调实践。针对现有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对部分陈旧冗杂的理论进行精简。同时增加与企业对接的真实案例,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进来,优选有代表性的案例融入新编教材中。

2.服务地方经济。现有教材内容涉及各行各业,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教材案例与实践训练忽略了服务本地企业的要求。对此,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案例选择上,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侧重当地企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对当地企业实际开展商品进出口的系统化认识,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3.注重能力培养。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在考核方式上除了笔试之外,可增加小组作业、项目分析等方式。小组作业要求组员分工合作完成,重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项目分析案例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二)“三位一体”的教材设计思路与实施

基于以上分析,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从理论知识体系、网络平台学习资源和课外实训项目技能训练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通过“三位一体”的新形态教材建设实现对学生从理论知识素养到实践能力运用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具体设计思路与实施路径如图1 所示:

图1 国际贸易实务三位一体教材建设图

1.设计思路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商品进出口业务的紧密相关性,根据外贸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和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将教材内容分章节设计(如表1 所示),教材的设计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能力为核心。具体而言,第一,明确教学目标,精简知识点,突出重点内容,辅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掌握章节间的逻辑关系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导读案例”“知识链接”等形式,引入有助于学生思考的资料,提供有价值的学科前沿知识,展示对外贸易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和新成果,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第二,与教材配套的网络平台学习资源建设,平台资源是教材的重要补充,包括对应章节的知识架构、课前预习、案例分析、前沿知识和课后练习。教师掌握平台数据,定期更新案例和数据,保证学生学习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接轨。第三,实训项目技能锻炼,每一章节以企业实际进出口案例设置综合实训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通过小组共同参与完成实训项目,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表1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内容

2.具体实施路径

在“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指导原则下,由教学专家督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导师和本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其中教材的导读案例、扩展案例和实训项目均从本地企业进出口业务中提炼而来。以笔者所在学校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该校位处“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徐州,其对外贸易和跨境电商发展较快,机械产业、纺织行业、玻璃制品是出口的重要产业,围绕机械产品、纺织品和玻璃制品出口形成三大系列案例库,学生通过学习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将学生的解决方案与企业的做法进行比较和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使用要结合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课前,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利用平台学习资源包括国际贸易实务电子教材、微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在课堂环节,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完成重难点的答疑解惑。课后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布置实训任务,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邀请企业导师进行实例分享,经验总结。例如,2022 年徐州市对俄罗斯机械产品出口增长较快,相关案例较丰富,在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中,以此为背景,选取机械产品出口案例贯穿课程始终。通过期末匿名问卷调研可知,学生通过新形态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使用,不仅学习了企业进出口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了徐州市机械产品出口情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幅提升。

三、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使用效果与评价

我院国贸专业根据以上思路自编教材并分章节提供电子版和打印版供学生学习使用,通过国贸19 级和国贸20 级两届学生的使用,效果较好。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通过我院在线教学平台后台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在网络平台学习时间明显增加,阅读教材频率增加。较之以往,报名参加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比赛的人数与日俱增,更多学生到校企合作的外贸企业进行实习,提升实践能力。

(二)学生对课程满意度提高。学期课程结束,通过匿名问卷等方式调研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国贸19 级和国贸20 级对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在是否会建议下一届学生继续使用该教材的选项上,96.39%的同学均选“是”,并对教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三)学生能力有较大提高。国贸19 级学生目前已就业,国贸20 级已进入专业实习阶段,根据我院对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调研和实习基地的走访得知,相较于我院毕业的往届学生,国贸19 级和20 级的工作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显著提高,与贸易商的交易磋商、各类单据的缮制都较之往届学生有了较大进步,企业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通过“三位一体”建设,即从理论知识体系、网络平台学习资源、课外实训项目技能训练三个方面,实现对学生从理论知识素养到实践能力运用的综合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一步,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广范地使用和检验将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猜你喜欢
实务国际贸易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