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教育理念的课赛融合教学方案设计

2024-04-24 08:25谢家贵王亚杰
山西青年 2024年7期
关键词:课赛竞赛成果

谢家贵 王亚杰 曾 铮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0

一、背景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成果建设的需求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已走上全面创新之路。高校大学生作为“万众”之一,理应积极参与到创新成果建设的活动中来。为了鼓励和促进成果的产出与转化,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近年来,一系列与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相继出台[1]。如此,OBE 教育理念正是倡导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

(二)OBE 教育的成果导向作用

OBE 教育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2]。在创新成果相关支持政策和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之上,引入OBE 教育理念所产生的成果导向作用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被动变主动、改善学生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产出更多甚至更高质量的成果,最终培养出应用型人才,这也是最根本的作用,示意图如图1 所示。

图1 OBE 教育的成果导向作用示意图

1.明确学习目标,被动变主动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大部分存在迷茫心态,对于所学知识该如何应用、可以产出什么成果等都所知寥寥。其根本原因是老师主动告知的信息均为被动的,有时候老师还特别强调多遍,但学生存在习惯性“不重视”“不在意”等,因此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OBE 通过以某些课程相关的成果为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变学生被动知晓为主动求索,让学生能够按照一定逻辑去梳理出产出成果所需的知识及要求等。

2.改善学生的畏难心理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习惯性按照给定的已知数据以及计算公式实施练习即可,往往不主动去了解如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不自信而畏难。OBE 可以通过将真实案例引入课题练习,让解决实际问题常规化,以改善学生的畏难心理而大胆去应用。

3.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课堂实践多以假设案例居多,且具有一定的理想化,大部分学生只知其然,而实际应用需要分析和考虑得更多,必须要求“知其所以然”。OBE 的成果产出本身就要求有实际意义,因此结合实际情况的案例引入课堂实施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产出更多甚至更高质量的成果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课题教学和课外成果类活动是分开进行的,一方面只有少部分学生参与,因此产出成果就少,另一方面由于沟通的不便利性使得成果质量不佳甚至没有出成果。OBE 将成果产出引入课堂,增加了交流,让更多同学知晓和参与的同时利于成果质量的提高。

(三)OBE 教育与教学成果的耦合

在校大学生产出的成果主要有专利、论文、项目、竞赛等不同的形式,其中以竞赛成果建设为首。竞赛成果又可以划分为学科竞赛和非学科竞赛,为了更好地体现出成果的专业性,本文依托学科竞赛的成果为导向,将OBE 教育理念引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最终形成了OBE 教育与教学成果的耦合,基本思路如图2 所示。

图2 OBE 教育与教学成果的耦合示意图

二、基于OBE 的课赛融合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赛融合的内涵

所谓课赛融合就是指将课程相关的学科竞赛与课程知识相融合[3]。一方面,可以丰富实践教学案例库资源;另一方面,学生更能够有的放矢地设计和撰写更好的竞赛方案,可以助力于学生创新性成果的转化。

(二)方案设计详情

1.分析课程内容

如图2 所示的“准备某专业课程”和“准备某知识内容”。主要分为三步进行:第一,全面认知课程内容,以便把握知识技能与竞赛的关联;第二,识别知识内容的用途以及如何应用;第三,从课程内容角度出发,初步判断知识技能与哪些竞赛相关。课程内容分析的结果按照知识技能名称、用途、应用规则、竞赛列表等方面进行统计。

2.分析竞赛案例

图2 中的分析“课程相关竞赛”,主要分析的内容包括:第一,从竞赛对知识技能的需求角度出发,以是否需要以本课程知识技能来解决竞赛中的问题为依据,初步了解本专业课程相关的竞赛有哪些;第二,结合课程内容分析的结果,分别匹配知识技能与竞赛。相关竞赛分析的结果按照知识技能名称、匹配的竞赛名称、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方面进行统计,其中有些知识技能能够匹配到相应竞赛,有的却不能,因此并非所有知识技能都必须匹配。

3.设定应用型目标

如图2 所示,应用型目标通常设定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XX 竞赛要求中的XX 问题”,只针对匹配了竞赛的知识技能才设定应用型目标。

4.设计OBE 课赛融合教学与考核

如图2 中从“收集并展示往年获奖作品”到“认定课内实践成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1)基于前文分析的结果去收集相关竞赛的获奖作品,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2)详细分解对应知识技能在作品中是如何应用的、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带着学生一起参与练习,为了避免太禁锢了学生的发挥空间而导致设计新作品时千篇一律或者大量重复,这里强调只归纳总结逻辑思维及具体应用规则,同时告诉和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发散思维。

(3)将同一个竞赛的最新案例引进课堂,用相同的案例分析与设计的逻辑思维以及相关知识技能来设计出新的参赛作品或部分作品,一方面作为知识技能应用的巩固,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更多同学参与,此环节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新作品为OBE 导向,必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4)这时的教师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新的竞赛案例背景下难免会有不清楚或不确定的内容,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答疑解惑,辅助学生完成作品。

(5)最终通过“教学—练习—巩固”完成参赛作品,并送以参赛,对于获奖的作品又可以良性循环到下一轮的课赛融合的教学过程中,并予以加分奖励和实践成绩认定,对于未获奖的作品也相应地进行实践成绩认定。

5.形成OBE 课赛融合方案

综上所述,基于OBE 教育理念的课赛融合方案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分析清楚知识技能与竞赛的匹配关系,最终方案可以展示为如表1 所示。

表1 OBE 课赛融合方案

三、实践与成效

(一)应用与实践

以某课程为例,与课程相关的竞赛有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其中,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以创业项目计划书为作品,作品中有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为市场分析,对此,设定教学目标为:应用理论分析模型来解决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的市场分析方案撰写问题。

基于OBE 教育理念,实践教学过程为:1.直接向学生展示往年的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获奖作品。剖析获奖作品的市场分析要素与分析方法,其分析要素通常挖掘行业、政治、经济、技术和竞争者、消费者等要素,在分析方法上通常选用SWOT 分析法,总结出创业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2.在课堂上加强对以上市场要素的总结练习和SWOT 方法的运用练习。3.结合新一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要求设计新作品。例如,新提出的红色旅游、乡村振兴主题等,在此新背景下开展创业项目,完成新环境、新项目的市场分析。改变分析对象,而不改变分析思路。4.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作品的全部内容,提交比赛作品,完成课内实践考核。5.作品若能获奖则应进行考核加分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升,且获奖作品的成功经验又能被下一届学生继续分享沿用,形成良性循环。

(二)成效分析

近三年的课程总体建设成效如图3 所示,从课程成绩、参赛积极性、获奖成果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图3 近三年教学成果(竞赛)建设成效图

1.课程成绩

通过系统化、多样化、科学化的教学方法,该课程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从2022 年成绩对比和成绩分布比例来看,70 分以下的低分段占比相对稳定;70 ~79 分段的人数降低16%;80 ~90 分和90 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数有跨越式增长,分别增长了8%和12%。

2.参赛积极性

通过广泛宣讲和全程辅导,各项相关竞赛的知情学生人数实现全覆盖,由原来的56%逐渐增长至100%,物流专业学生无不知晓此竞赛。此外,参赛率也不断增加,由2020 年的42%,增加到2021 年的60%,再增加到2022 年的79%,绝大部分同学都已积极参与此竞赛。

3.获奖成果

通过以竞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本课程取得了丰富的竞赛成果,近三年与本课程相关的竞赛获奖已从一年6 项上升到15 项,成果数量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年获奖省级以上数量也从2 项上升为7 项,成果质量也有所提升。

四、结论

本文基于OBE 教育理念提出了课赛融合教学,试图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知识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加强在校大学生的竞赛成果建设,包括数量的建设和质量的建设。通过教学实践归纳总结出了课赛融合教学方案设计的思路,并通过应用与教学实践实证了课赛融合方案的成效良好。

猜你喜欢
课赛竞赛成果
“岗课赛证”融通在职业本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工大成果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