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菱:写好时代中的孩子

2024-04-24 09:25张竞艳
出版人 2024年4期
关键词:创作孩子

记者|张竞艳

她一直在用心、用情地“写好时代中的孩子,也写出孩子们眼中的时代”。

就像她笔下的那些少年主人公一样,外表温婉的赵菱,有着坚韧的内心和无穷的力量。

在新作动笔之前,赵菱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心中也已经有了好几个孩子的身影,“但是他们仿佛总是站在故事之河的对岸,遥遥地望着我”。直到2021 年春天,她在查找资料时,发现全国有几千万名少先队员注册参加“红领巾讲解员”活动,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无数孩子在演讲中大放光彩,让她很是惊叹,那一刻,她内心萌发出强烈的创作愿望。此后,为了写好这部作品,赵菱随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苏少社”)的编辑团队深入西藏和江苏多地,走进多所学校、多户家庭、多个援藏场所,从校园、家庭到社会都进行了细致的了解,挖掘到很多生动、鲜活的素材,历时三年创作出《会发光的声音》。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周长超评价“小说通过鲜活的、激扬的、蓬勃的儿童群像塑造,为小读者提供了更为深刻的涉及成长、家庭、校园、社会的思考面向,是一部厚重的、深刻的全景式的文学作品,或将成为当下乡村振兴题材、边疆题材、援藏题材儿童小说的巅峰之作”。

赵菱自13 岁起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作品数百万字,著有长篇小说《大水》《乘风破浪的男孩》《父亲变成星星的日子》《厨房帝国》等。从少年作家成长为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等多个大奖的儿童文学作家,她一直在用心、用情地“写好时代中的孩子,也写出孩子们眼中的时代”。

声音的力量让生命发光

在赵菱的创作生涯中,长篇小说《会发光的声音》是令她最难忘也很珍惜的一部作品,“因为它在我的作品中很独特”。

《会发光的声音》讲述了汉藏两地的孩子通过“空中课堂”结缘,在演讲中成长,在演讲中发出光芒的故事。赵菱塑造了四名汉族和四名藏族新时代红领巾讲解员的形象,他们之中,有在爸爸的卡车上长大的“卡车女孩”;有一出生就背负着秘密的“百科全书男孩”;有身患先天性耳聋,却用声音和手语做出震撼演讲的“奇迹女孩”;有喜欢唱南京白局的“活力男孩”;有喜欢和牦牛做朋友的“牦牛男孩”;有喜欢赛马的“马背上的男孩”;有喜欢跳热巴舞的“藏舞女孩”;有被援藏工作改变了家庭命运的“口才冠军女孩”等。孩子们的演讲与自身的成长息息相关,他们讲述爱国爱党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民族团结故事、科技创新故事、先锋人物故事、独特成长故事……在一场场演讲中,他们经历过挫折,却从不放弃,而是在困难中得到磨炼,变得坚强。

“声音的力量,让他们闪闪发光。”赵菱感慨道,“创作《会发光的声音》,历时三年,我投入了我的全部情感,付出了我的全部努力。一本书的诞生,不只是作者的努力,还需要很多人的支持、很多双手的托举。我是从少年作家成长起来的,创作之路的漫长和艰辛我有深刻体会,能在苏少社成长,是我最大的幸运。”

2023 年12 月22 日,《会发光的声音》新书发布会在南京举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徐海介绍道,这本书是凤凰集团和拉萨市委宣传部携手打造的文化宣传精品,以小切口实现了大叙事。拉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慧表示,这本书文笔清新流畅、故事意蕴绵长,是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秀儿童著作。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拉萨市副市长匡晖赞赏赵菱为创作这部小说所付出的努力,“孩子们讲述美好故事的声音,发出的是青春之光、时代之光、真善美之光,相信会吸引广大青少年读者,也会感染感动更多人”。《会发光的声音》中“石校长”的原型人物——南京市中山小学校长庄永洲也来到发布会现场,庄永洲深情回忆了2018 年自己前往西藏送教的难忘经历,也透露了书中所描绘的很多场景都是在南京中山小学和西藏学校之间真实发生过的。“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觉到,汉族同胞和藏族同胞心连心,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赵菱说。

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赵菱从小就非常喜欢阅读和写作,童年时就有了成为作家的梦想。

发大水的故事,是赵菱小时候听过的最喜欢、最震撼的故事。“那时我就想,有一天我要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因为奶奶用她真实的人生经历给我上了一堂宝贵的生命教育课:热爱生命,珍惜生活。写这部作品也是我多年的心愿,情感饱满,一气呵成。”《大水》描写了在洪水不断来袭的大灾难中,人性的温暖和光辉。书中主人公兰儿的原型,正是赵菱的奶奶。该书出版后,入选2018 年度“中国好书”。

赵菱作品中的主人公总是乐观、向上的。“因为我在成长过程中,就是这样的一个少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我都不喜欢让自己软弱、沮丧,而是在心里一遍遍鼓励自己,战胜挫折,保持乐观。在作品中,我也想传达给小读者这样的力量: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难关,没关系,不要怕,相信你能行,你就能勇敢地跨过难关,带着笑容成长。你会变得更美好,也更强大。”

赵菱创作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乘风破浪的男孩》2020 年出版后,再次入选年度“中国好书”。“这是我特别擅长和喜爱的题材,因为我一直关注新时代孩子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灵世界,我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群阳光向上的帆船少年,想让更多孩子也感受到他们积极奋进、自信勃发的精神力量,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气馁,面对压力敢挑战’,成为更好的自己。”赵菱说。赵菱告诉记者,她笔下的好故事“来自能特别触动我心灵的情感、故事和人物,有这样强烈的情感冲击,才能让我写下感人至深的作品”。她感觉童年生活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它从来没有消失。“我们长大后的很多和人相处的情感模式,潜意识里都来源于童年喜欢和依恋的某种亲密关系。所以,我在阅读和创作中常常重回童年,寻找那些逝去的、只有孩童才具有的珍贵体验。我觉得,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受世界,这样能够写出更贴近孩子心灵的作品。”

保持纯真和对世界的好奇

从少年作家到杂志社编辑,赵菱一路跋涉,一路成长。

年少时,赵菱在江苏《少年文艺》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小说、童话,那时她的作品常发在头条,常被读者评为“最喜爱的作品”,这给了她莫大的激励。“《少年文艺》的编辑老师们也经常鼓励我,给我很多帮助。后来,我成了《少年文艺》杂志社的编辑,这是一个美好的事业,也是我发自内心热爱的事业。”在赵菱眼中,“儿童文学编辑是富有童心、拥有创意、特别可爱的一群人,我周围的同事们就是这样。和他们相处特别愉快,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儿童文学工作,我们心中都保持着一份纯真和对世界的好奇,仿佛永远是少年一样,这是很可贵的。”

赵菱认为,创作、编辑、阅读三者互为促进。“我喜欢在编辑工作中阅读众多优秀的作品,编辑工作让我的文字功底更加扎实,同时也磨炼了我的敏锐度,让我对作品的观察、判断始终保持敏感。”作为杂志编辑,赵菱编辑过很多优秀的短篇小说、童话等。“当时的我和现在的我相比,成长的地方是在编辑技能上,经常阅读很多作品,能够快速判断出一个作品的品质。当然,对作品的理解,也随着阅读量的增多而提升了。学无止境,阅读始终是我最爱做的事。”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滋润孩子心灵,陪伴孩子成长,给孩子带来坚韧、乐观的精神力量。让他们长大后,回忆起童年,能记得曾经有这样的作品,感动过童年的自己,并且依然能够感动长大后的自己。”行走在作家与编辑双重身份之间的赵菱,希望未来能为读者写出更加独特、动人的作品,也希望能发现更多优秀的作者,激励他们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猜你喜欢
创作孩子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创作随笔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