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两周年后,俄乌局势走向何方?

2024-04-24 12:53郭军
雷锋·强军号 2024年3期
关键词:乌军乌克兰冲突

郭军

2024年2月17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向俄总统普京报告,俄军已完全控制乌克兰军队的重要防御枢纽阿夫杰耶夫卡市。当天凌晨,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为避免乌军被包围并保护乌军官兵,他决定将乌军从乌东部阿夫杰耶夫卡撤离至更有利防线进行防御作战。

舆论认为,俄乌冲突爆发两周年之际,夺取阿夫杰耶夫卡是俄军去年5月攻克交通要地阿尔乔莫夫斯克(乌方称巴赫穆特)以来,前线发生的最大变化。分析人士指出,俄方在战场上掌握一定主动权,但美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也将随之加强。在俄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两年之后,未来局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俄罗斯取得“重大战果”

阿夫杰耶夫卡位于顿涅茨克市以北15公里处。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过后,乌克兰亲俄的两个东部州在俄罗斯的支持下“独立”,这里就成了乌克兰政府军和当地“人民军”武装拉锯的前线。而其后方约48公里处,就是乌军的重要后勤枢纽波克罗夫斯克。到俄罗斯在2022年对乌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之前,乌军一直在加强对阿夫杰耶夫卡的军事投入,将之打造成一座碉堡城市。以此为依托,乌军进可对顿涅茨克实施袭扰破坏,退可依托坚固工事进行防守,消耗俄军有生力量。

乌克兰军队丧失对阿夫杰耶夫卡的控制,意味着俄罗斯将彻底拿下整个顿巴斯地区,而乌克兰构建的面向乌东方向的整条防线将被从中间切断,其“收复失地”的军事行动将失去立足点。俄军控制该地后,将有能力更加灵活地调动兵力,对乌军的其他防线构成威胁,将拥有进一步向西推进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俄军的这场胜利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乌克兰战场的战略态势,使乌军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对于占领阿夫杰耶夫卡的这一成绩,俄方做了大量的宣传。2月20日,绍伊古再次向俄总统普京汇报了有关特别军事行动和俄军夺取乌军重要防御枢纽阿夫杰耶夫卡的相关情况。按照绍伊古的说法,在阿夫杰耶夫卡击败乌克兰军队是俄军的重要胜利,作战计划十分周密,或将被写入军事教科书。《俄罗斯报》也刊文说,乌军撤离阿夫杰耶夫卡,标志着乌军自2014年起在乌东建立的最后一道防线被俄军突破。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一战果的意义更多是政治层面上的,真正的军事意义并不大。俄罗斯今年3月中旬将进行总统大选,官方需要一场哪怕名义上的大胜展现胜利前景,来提振军心士气。在此种情况下,“公投入俄”已久的顿内茨克州首府市郊居然还有这么一块地方天天打炮,就实在太跌面子了。

然而,乌克兰方面坚守此地同样也有政治上的需要。去年夏秋的反攻遭遇失败后,乌总统泽连斯基一直不愿承认战争态势的转变,毕竟乌军只有展示出顽强的战斗决心才能有助于其到海外四處化缘寻求援助,所以这个时候乌克兰政府也不希望乌军在前线丢地。也就是说,阿夫杰耶夫卡战事的微妙之处在于,它表面上看是俄乌两军之间的争夺,实际上却是两军与各自政府、总统之间的博弈,是算政治账还是算军事账之间的博弈。自去年年末起,阿夫杰耶夫卡突然逐渐成为俄乌战场上的“绞肉机”,原因主要是政治上的。

但从军事角度来讲,攻城通常要比守城付出更多的伤亡。据俄军军事博主透露的消息,俄军为攻克阿夫杰耶夫卡,动用的军队总数达到6万,而伤亡人数则超过2.7万。综合乌军公布的伤亡,有人估算俄乌此次攻坚战的战损比可能超过了十比一,甚至二十比一。

有分析认为,阿夫杰耶夫卡战事结束之后,俄军马上将面临“战略失焦”的窘境。

西方对乌援助或将再发力

从军事角度看,决定阿夫杰耶夫卡之战的关键,是弹药问题。分析人士认为,俄方攻势猛烈,令乌克兰作战部队疲于应付,加上乌方弹药短缺,最终导致阿夫杰耶夫卡易手。2月17日凌晨,负责阿夫杰耶夫卡防御作战的乌军指挥官亚历山大·塔尔纳夫斯基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在俄军以十比一的炮火优势进攻和不断轰炸下,撤军是乌军唯一正确抉择。

其实,“弹药饥渴”已成为乌军普遍面临的严重问题。由于美国国会两党之间存在争议,导致政府承诺的武器援助供应不足。另外,欧盟方面原本打算在3月前向乌克兰交付100万发炮弹,现在也只能提供一半,对战局产生了严重影响。

面对这样的窘境,泽连斯基只能到处化缘寻求援助。有心人注意到,就是乌军决定从阿夫杰耶夫卡撤军前一天,乌克兰分别同德国和法国达成了双边安全合作协议。其中,《法乌安全合作协议》涵盖安全合作、协调机制及救援、重建等内容,有效期10年。根据这份文件,法国今年将向乌克兰提供价值30亿欧元(1欧元约合1.07美元)的军事援助,较2022年的7亿欧元和2023年的21亿欧元有大幅提升。而德国的出手更为大方,德国总理朔尔茨在社交媒体上说,德国今年再向乌克兰提供70亿欧元的支持,协议还包含武器交付、紧急磋商机制等。此前的1月12日,泽连斯基与到访的英国首相苏纳克在乌首都基辅签署两国国防和安全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英国今年将继续向乌提供25亿英镑(1英镑约合1.27美元)的军事援助。

2月17日,泽连斯基又跑到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哭穷,声称对乌克兰提供的武器出现“赤字”。有分析说,乌方选择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宣布从阿夫杰耶夫卡撤军,就是想借机向西方施压“解锁”军援。当天,美国总统拜登同泽连斯基通电话时,指责美国国会在对乌援助上不作为,并强调国会需尽快批准白宫提出的特别拨款请求。另据多家外媒报道,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向乌克兰提供射程更远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导弹,让乌克兰能够打击到比克里米亚半岛更远的地区。

美国对乌克兰援助法案在国会遭遇阻碍时,也在试图将欧洲推至援乌抗俄的前台。当地时间2月1日,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特别峰会上,就500亿欧元援乌计划达成一致。2月19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将在最近几天内,将“使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的收益用来支持乌克兰”这一决定合法化。据媒体报道,欧盟已经启动相关法律程序。

不过,欧洲国家在久拖不决的俄乌冲突中也表现出疲惫心理。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8月至10月,西方国家承诺对乌援助计划总额21.1亿欧元,比2022年同期减少87%。《2024年慕尼黑安全报告》则指出,乌克兰危机破坏了该地区建立合作安全秩序的愿景,后果便是整個欧洲无法继续享有和平红利,不得不在自身防务和援乌方面耗费更多资金。日前举行的北约防长会上,各成员国在美国的要求下同意组建无人机联盟和扫雷联盟,向乌克兰提供支持,但这一承诺能否兑现尚属未知。欧洲国家在美国施加的“对乌援助”枷锁下渐渐不堪重负,财政吃紧和国内民众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正在削弱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

战事走向仍不明朗

俄乌冲突已经打了两年时间,但战场走向仍不明朗。俄军虽然在付出重大代价之后拿下了赫尔松、马里乌波尔、巴赫穆特和阿夫杰耶夫卡等重镇,但也遭遇了突袭基辅失败、哈尔科夫败退、黑海舰队覆灭、普里戈津的反水等闹心事。

在军事专家看来,俄军控制阿夫杰耶夫卡后,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但自身也面临人员和装备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经历了美西方多轮制裁以及乌军的强硬抵抗之后,俄方今后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就是扩大和巩固对乌东地区的占领,而不会无限制地向西进军。

当然,乌克兰方面并不会同意接受领土被占领的结局。这就决定了,俄乌双方之间的冲突仍将继续下去。一方面,乌方将继续利用第二道防线组织防御和反击;另一方面,此次撤军体现乌军在新阶段的作战策略,乌军接下来将主要利用无人机、电子战设备和防御工事最大限度消耗俄军,打击对方后勤补给,而非与俄军在正面战场比拼消耗。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不久前在北约防长会上表示,北约盟国正力求实现向乌克兰交付100万架无人机的目标。与此同时,在过去数月,北约已经同意了价值百亿美元的合同,北约弹药生产将“从和平时期的慢节奏转向冲突时期所需的快节奏”。

在俄乌双方背道而驰的战略目标之外,美国则是俄乌冲突持续的最大外部因素。两年来,美国利用俄乌冲突打俄弱欧,同时大发战争财,实现地缘利益和经济利益“双丰收”。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日前刊发题为《在欧洲的战争如何利好美国经济》的文章,揭露美国经济因俄乌冲突获利颇丰的事实。文章说,过去两年,美国国防工业武器和弹药订单大增。拜登政府有官员表示,在950亿美元的追加国防预算案中,有607亿美元被指定用于乌克兰,其中64%实际上将回流至美国国防工业。与此同时,欧洲国家成为美国军火的“大客户”。欧洲各国政府近几年在美国制造的喷气式战斗机和其他军事硬件上的支出相当于“一代人的投资”,过去几年的投资等同于之前20年的投资。截至去年9月一年里,美国有800多亿美元的重大军火交易,其中约500亿美元的军火都卖给了欧洲盟国,是历史正常水平的5倍多。此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断,刺激了欧洲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需求。预计到2030年,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将增加近一倍,其中约三分之二将出口到欧洲。如此巨大的利益,也决定了美国并不乐意看到俄乌之间停火止战,“冲突不能停”。

纵观人类战争史,大多数战争都不需要打到最后的你死我活,只要战争价值与战争成本之间来到一个“交叉点”,双方就会坐下来通过谈判寻求停火实现。俄乌之间,无论是战场上的对抗还是舆论的宣传,都是为了推迟或者提前这个“交叉点”的到来。具体这个“交叉点”什么时候到来,只能交给时间来检验了。

(责任编辑:吴维满)

猜你喜欢
乌军乌克兰冲突
乌军反攻要从马里乌波尔开始?
美报告:乌军持续作战能力正在下降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乌总统渲染“八万俄军压境”
失控的乌克兰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