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百年之变

2024-04-24 12:53戚建国
雷锋·强军号 2024年3期
关键词:多极化战略世界

戚建国

世界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方向没有改变,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国際战略格局呈现出的两个突出特点,反映了信息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加强的一种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从经济学角度反映的一种趋势,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世界多极化是从政治学角度反映的一种趋势,是相对两极格局和单极世界而言的,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世界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保持战略力量均势平衡的多极格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遏制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多极化在两极对抗和一超多强中顽强前行。世界多极化萌发于两极对抗的冷战时期。20世纪50年代,随着“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世界出现了一轮民主政治觉醒的热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等呼吁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时,第二世界中不少国家表现出战略自主倾向,美苏两大阵营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断下降。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宣告终结,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地缘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逐渐形成。放眼未来二三十年,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大趋势不可改变。在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下,战略竞争加剧,一方面东升西降、南起北落的战略态势正在重塑国际新格局,世界多极化呈现出加速演进的大趋势;另一方面美国力求巩固“阵营化”战略,西强东弱、北攻南守的战略态势仍在不断强化,世界多极化的阻力不断增大。

首先,金砖扩员凝聚“全球南方”力量,正在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版图。随着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等国加入金砖国家,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叩响“金砖大门”,金砖机制有望成为“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重要平台。

其次,美国加快战略调整,图谋再度回归阵营对抗格局。美国认为世界处于“历史转折点”,其在“关键时刻”作出的决策将决定世界未来几十年的走向。美国政要宣称,持续30年的“后冷战时代”结束,要重建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北约维尔纽斯峰会开启所谓向亚太体系化推进进程,美国在巩固“五眼联盟”基础上,加快打造“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四边机制”,“印太小北约”渐有成型之势。这种冷战思维左右下的阵营对抗模式,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再者,欧盟陷入多重“选择困境”,成为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主要变量。在地缘政治方面,欧盟强调“战略自主”,试图增强欧盟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塑中的分量。在应对俄乌冲突现实挑战方面,欧盟对美国和北约的安全依赖不断增强,客观上削弱了“战略自主”的意愿,一个不断失去战略自信的欧盟,似乎难以成为多极中的一极。我们应该相信,随着历史的进程,将会有更多的欧洲人意识到,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和冷战思维,同欧洲所追求的多边主义和联合自强理念难以相容。

此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在重塑世界经济版图中同步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世界格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运行方式、国际竞争范式和世界发展格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国家间相互联系更为紧密,为世界多极化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物质、技术环境。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对原有国际金融合作机制形成有益补充,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提供了经济动力。

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世界多极化的稳定发展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演变史反复证明,凡是世界各方核心关切得到较好平衡时,世界就会趋于和平稳定;凡是世界秩序安排明显有失公允时,世界就会陷入动乱不安。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共识,国际战略学者和知名专家,对世界多极化作了多维度的论述,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一是,西方主导国际秩序的时代已经结束。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梳理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近400年的世界历史,指出当今世界秩序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基辛格认为长期以来,对世界秩序的探索几乎完全是由西方概念来定义和解释的,而如今作为当代国际政治基石的西方秩序观正陷入危机。基辛格在书中对现代中国模式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中国融入世界秩序、参与建立世界秩序的步伐明显加快。

二是,世界正面临新一轮“民主政治觉醒”。在《大搏奕》一书中,布热津斯基提出21世纪三大主要变化:第一,称之为“全球政治觉醒”,第一次全人类都在政治上积极起来,这是非常巨大的变化。第二,全球力量的中心从大西洋两岸转移到了远东。这并不是说大西洋两岸的国家将会崩溃,而是它们将失去500年来的统治权。第三,则是全球共同问题的出现,必须共同应对。这三大主要变化定义了美国必须面对的挑战,而美国的生存以及全球地位,就取决于美国应对措施是否得当。

三是,多边主义是新的“朝阳产业”。新加坡知名学者马凯硕在《大会合》一书中指出:当今世界深刻变革和历史发展趋势正推动人类社会由“全球单一社会”向“大同世界”的方向会合。提出国际合作共同准则五要素:接受现代科技和科学方法,遇到重大问题在全球寻找最佳解决方案;采用科学推理和逻辑思维,努力找出最优化的共赢方案;将自由市场经济视为促进繁荣的唯一可靠工具,依靠“看不见的手”来实现个人与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遵循管理者必须对被管理者负责的社会契约;实行多边主义,多边主义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

四是,世界在分分合合中不断前进。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一书中提出以比较、互动的全球史视角,分析看待在不同历史进程中东西方的地位作用。瑞士经济学家查德·鲍德温在《大合流》一书中指出,是创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版图。这一分一合两本书,从不同维度否定了“西方中心论”。

多极化的世界新秩序,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础,而不是以霸权为基础,世界真正进入国际政治民主化的新时代。其基本精神是反对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由世界各国通过平等协商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共同治理世界事务。坚持国家平等的原则,这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思想基础。国际事务由各国共同参与解决,不能由一个或几个大国操纵、垄断,不允许以大欺小,仗富压贫,持强凌弱。坚持尊重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这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政治基础。尊重各国独立自主选择本国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方式横加干涉。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原则,這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文化基础。各种文明应该互相包容、求同存异,而不应该互相排斥,搞“文明冲突”。承认和尊重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性,允许各种制度和文明和平共存、和谐竞争,让人民和历史根据实践作出最终取舍和选择。

试图推行“新冷战”完全是倒行逆施

美国对华战略的背后,是其冷战思维及丛林法则。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指出,无论从心理上还是决策上,美国都无法想象世界上有另外一个国家和它一样强大。中国的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的“眼中钉”,而华盛顿以二元对立、非友皆敌的模式来定位和处理美中关系,在新版美《国家安全战略》中似乎压倒性地强调中美竞争,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最为重大的地缘政治挑战”。美国政客频频发出冷战宣言,推出冷战政策,严重影响了世界多极化进程。我们必须指出:时代不同了,冷战之路行不通。

一是缺少构成冷战的时代背景。时代不一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时代依然是一个革命与战争的时代,现在的时代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时代主题客观地要求人们摆脱冷战思维的束缚。同时人类正在全面走向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一个数字化时代,也是一个从物理域到认知域互联互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国家之间的联系不可能完全割断,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完全脱钩。

二是缺少具有同样冷战思维的战略对手。打冷战必须是两大战略对手都具有冷战思维。当今世界,美国人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我们坚决反对冷战思维。一个坚持冷战思维,一个反对冷战思维,如何打得起冷战呢?说到底只能是一厢情愿。

三是缺少构成两大阵营的世界战略格局。打冷战不单是两个大国就能打的,需要两大阵营的全面对抗。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坚决反对阵营对抗,美国谋求打冷战的阵营也很困难,欧盟能完全听他指挥吗?就连所谓“五眼联盟”也不是铁板一块。

四是缺少构成冷战的全体系对抗环境。冷战不是单一领域对抗,而是全体系对抗。美国一些知名人士反复强调现今美国与中国的联系广泛渗透于各个领域,特别是民间交流不可阻断,这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如美国的企业家需要中国的大市场是无法阻挡的,美国在国际热点难点问题上离开中国也是力不从心的。

五是缺少支撑冷战的强大经济实力。支撑冷战是要靠强大的经济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的GDP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当前只有20%左右。打冷战是要消耗巨大资源的,美国已经缺少支持长期冷战的物质基础。

六是缺少支持冷战的世界共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世界大多数国家是反对继续打冷战的,也深知开启一场长期的冷战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这一点也是形不成新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

历史已经证明,冷战时期形成的两强对抗地缘政治格局已经结束,世界多极化正在不断推进,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较量异常激烈;历史还将证明,世界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放眼未来二三十年,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有望形成。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认为,每一种国际秩序迟早都要面对挑战其凝聚力的两种倾向的影响:要么重新界定合法性,要么均势发生重大变化。百年大变局导致世界秩序调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格局:一是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大三角”空间正在形成广域的战略博弈;二是在欧亚中东地区“小三角”之间正在展开激烈的战略较量;三是在政治、经济、安全“利益三角”之间,世界各国正在权衡取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试看世界大动荡大变革大调整的发展趋势,似乎给世人以预示:一个霸权主导的旧国际秩序正在走向终结,一个多极化的新国际秩序正在向人类社会走来!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原上将副参谋长责任编辑:仇学平)

猜你喜欢
多极化战略世界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研究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