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专家”时刻在线

2024-04-24 12:53张连元伍海峰周楚竣
雷锋·强军号 2024年3期
关键词:插口战车连队

张连元 伍海峰 周楚竣

初冬的藏东腹地,寒风凛冽。“发动车辆!做好出动准备!”霎时间烟尘滚滚,战车呼啸。西藏军区某边防团一场以实战化为背景的战时演练拉开帷幕。

“老洪,有情况!”正当演练进行如火如荼时,对讲机里传来求救,一辆侦察指挥车任务终端系统持续发出高温报警!驾驶员费尽周折,也无法找到“症结”。随队保障的老洪立刻从车厢内跳了下来,飞奔来到已经“瘫痪”的车前。

“检查水温传感器了吗?”“传感器正常!”沉默片刻,老洪再次发话:“变速箱有无漏油?”

驾驶员一边挠头,一边面露尴尬地说到:“这个还真没注意。”

话音刚落,老洪抄起家伙就往底盘下钻。“果然不出所料,变速箱真的在漏油。”

众人惊呼:“嘿,真神了!老洪!”

几分钟后,老洪扭着“小蛮腰”艰难地从底盘下爬出来,“系统恢复正常”的话音刚落,上级出动命令已到:侦察指挥车迅速向指定区域机动……任务结束,众人齐赞:“这个老洪,有一套!”

这个“有一套”的老洪全名叫洪延鑫,一级上士,是西藏军区某边防团的一名指挥班班长。演练中关键时刻的保障,源于洪延鑫从军14年始终紧盯战位、瞄准打赢的不懈努力。

“都是一块学,但老洪总能快人一步!”副班长向春森举了一例:几年前单位更新装备,洪延鑫作为连队骨干被安排参加某新型装备集训,一同参加的还有其他连队的精英。集训期间,当别人还没搞清楚部件名称时,洪延鑫已经在探究装备工作原理了;等装备接回单位的那天,洪延鑫已经简单整理出一份《常见故障排除手册》。

向春森说,老洪的绝招是熬夜。有一年,大年初二深夜,部队领导到连队查铺,发现洪延鑫床上无人。连长熟稔地将领导带到学习室,果然看见洪延鑫身上裹着大衣,嘴里叼着根笔,一手捧书,一手握电筒,正借着微弱灯光学习……

其实,老洪自己清楚,只有高中学历的他,起步比别人晚,底子比别人薄,那就用勤来补。抓紧一切时间学基础理论,练基本操作。深冬时节的藏东高原,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严寒,洪延鑫全然不顾,依然埋头在车底研究各种结构性能。凭着这股韧劲,洪延鑫的专业技术慢慢让连队的战友刮目相看。

一次,兄弟单位的一辆战车常常冒黑烟,一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没发现问题所在。洪延鑫听到后,立马飞奔过去,一边了解现场情况,一边手绘故障要图,最终确定为发动机温度过高,一块起密封作用的皮垫损坏了。事后,洪延鑫对类似情况进行了分析整理。次年,连队野外驻训,一辆战车竟也无端冒起黑烟。洪延鑫结合上次的经验,对比分析后认为,问题应该出在密封性上。果然,有一个垫片正是“罪魁祸首”。

今年1月,洪延鑫所在的单位要被拉至海拔4500米的陌生地域组织实弹射击。实弹射击前一天,一辆车载速射炮发电机出现故障。当时已是下午6点,洪延鑫顾不上吃晚饭,带领班里同志连续奋战3个小时,终于修好了发电机。

正当大家准备离开时,洪延鑫却说:“我刚才看到发电机下面防火开关的电线有点儿发黑,电源插口可能有问题,再检查一遍。”拆开插口,果然发现里面线路的绝缘层已经被高温烫得发脆!大家倒吸一口凉气:“如果明天射击时防火开关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随即,洪延鑫改装插口,重新连接电路。晚上11时,这个可能导致炮弹炸膛的隐患被完全排除。多次和洪延鑫一起执行重大任务的战友说:“老洪就像我们面前的一道‘安全屏障,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踏实。”

说起洪延鑫,连队官兵都说他是个热心肠。大家知道,不论是训练还是日常生活,一听有战车出故障,老洪总会第一个跑过去“大展身手”。

从军14载,洪延鑫始终把岗位当战位,把工作当事业,先后参加10多项重大演习演训任务,被陆军评为“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

(责任编辑:刘超)

猜你喜欢
插口战车连队
美军M2A3战车
最炫战车秀
改进型双胶圈钢制承插口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施工工艺技术探讨
未来战车大猜想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自动辨认插口方向的U 盘
大口径球铁管水压试验机插口密封失效分析
我们的战车驰过来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