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职食品品控人才的探索

2024-04-21 09:05伟,姚悦,徐
农产品加工 2024年5期
关键词:课赛岗课赛证融通

张 伟,姚 悦,徐 燕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0 引言

目前,高职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原因是企业比学校对社会的变化敏感,高职院校通常因不知道企业的需求而无所适从,学生因失去了明确的工作信息而变得盲从。2021 年10 月12 日,《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竞赛活动。

食品品控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基于“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理念对高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课程进行改革,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高职食品品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1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的基本内涵

“岗”指职业岗位,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每个职业岗位都会对应着一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是任职者的岗位职责。要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就需要这个岗位上的人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职业教育是为职业岗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类型,职业岗位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

“课”指课程体系,这里的课程主要指职业技术课,即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核心能力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缘“岗”而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高职学生成长为合格职业人的桥梁[1]。

“赛”指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2]。职业技能大赛对接生产工作实际和技术革新,是技术技能人才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是课程教学的示范和标杆[3]。

“证”包括职业资格证书和“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2]。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基于工作领域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开发的,是对具体工作岗位能力的社会化验证。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不是“岗”“赛”“证”与“课”简单叠加,机械重合、而是强调“岗”“课”“赛”“证”有机融合,相互镶嵌,发生化学反应,使原来彼此之间联系不够自觉、不够紧密、不够协同的事物在达成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促进就业等育人目标上达成协同关系和整体优势。通过“岗课赛证”的融合,依岗定课,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对接,体现职业教育的跨界、跨行、跨域的类型属性;通过“岗课赛证”的深度融合,引课入岗,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现校企充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属性;通过“岗课赛证”的深度融合,把“证”“赛”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多类型、多层次的职业发展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的因材施教。

2 “岗课赛证”融通是提升食品品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应然要求

2.1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是食品行业深度变革的要求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越来越迫切,对食品提出了便捷性、功能性、享受性等新需求,催生了如复合肽能量饮料、益生菌粉、营养代餐混合粉等新产品;在科技浪潮的席卷下,生物合成技术、感知科学、增材制造、基因编辑、精准营养、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与食品产业交叉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新装备;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食品产业发展方式逐渐调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创新驱动等发展模式日益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催生了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新发展格局下对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因此,高职食品品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必须和食品行业的变革同频共振,紧密对接行业变革对工作岗位的新需求,把岗位的新需求和赛证的新变化融入课程改革过程中,推行“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才能增强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2.2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是新时期食品品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食品工厂智能化和食品产业集群化时代的来临,分工细致、边界清晰的岗位被深度重构,人才边界变得模糊,岗位分工被灵活的、整体性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替代[3]。例如,传统的食品风险分析主要依靠食品品控人员的经验,工作量大且具有主观局限性。“大数据+食品智能制造”时代,食品风险分析主要借助大数据的海量运算完成,不但简单便捷,而且客观准确。岗位任务的不断交叉融合,要求食品品控技术技能人才不但拥有扎实的食品科学技术,而且要熟悉计算机、心理学、统计分析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能够进行知识迁移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倒逼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实一体、项目实施等方式培养具有复合知识、具备复合思维、拥有复合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可增强人才培养的复合性[4],是新时期食品品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切实需要。

2.3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体现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5]。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实行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目前,部分高职院校食品品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大,缺少深入广泛的岗位群调研,岗课联动性不强,不能对照食品品控岗位核心能力和工作任务建立专业课程体系,且与岗位相关的技能考证、技能大赛要求相互割裂,造成了课业的简单叠加,降低了课程吸引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岗课赛证”融通育人要求依岗定课、以赛促技、以证验能,把企业的教育资源,大赛和证书中的教育元素充分整合融入课堂教学,打通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生动实践。

3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的基本原则

3.1 系统设计:“岗课赛证”一体化

“岗课赛证”融通的关键在于融,效果在于通。这就要求“岗课赛证”协调一致,一体化设计。首先,整合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竞赛标准、证书标准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有机融合岗位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内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职业技能大赛要求等,构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策略;最后,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以职业岗位适应性评价为主,充分考虑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情况、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情况,推行“岗课赛证”多元一体化评价策略。

3.2 课程本位:聚焦岗位职业能力

产业深度变革背景下,标准化、流程化的工作任务逐渐被多变化、综合化的工作任务取代。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需要聚焦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实施模块化教学。“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的本质是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虽然“赛”“证”也有内涵丰富的育人元素,但一个专业的承载能力有限,如果过多融入“赛”“证”的内容,甚至简单把“赛”“证”内容叠加进“课”,就会使专业过载,造成职业核心能力偏移。因此,在进行岗课赛证融通设计时必须聚焦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以核心岗位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为依托进行课程设计,确保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走样,在此基础上再把“赛”“证”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不可本末倒置,为了融入而融入。

3.3 动态调整:服务产业升级迭代

“岗”是本源性的,是“课”“赛”“证”的逻辑起点;“课”“赛”“证”缘“岗”而设,是派生性的[3]。新时代,产业发展迅速,技术迭代升级速度越来越快。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随着产业和技术的变化而变化,开发设计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技能大赛也要随之升级。因此,“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必须遵循协同、动态的调整原则。紧紧聚焦食品产业升级和技术迭代,及时捕捉“岗”“赛”“证”的新变化,动态调整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效果评价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4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食品品控技术技能人才的“牧院实践”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理念,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牧院”)对高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进行了改革:2021 年以来,学院推行了食品合规管理、食品检验管理、粮农食品安全评价等3 个“1+X”证书试点,参与了“1+X”食品合规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制定和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22 位教师取得了职业技能考评员和培训讲师资格,316 名学生获得了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近3 年,学生获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12 人次,形成了典型的“苏牧实践”。

4.1 系统设计:构建“基础+核心+拓展”专业课程体系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的关键在于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牧院系统深入地调研了食品品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基于核心工作岗位不走样,结合与食品品控岗位相关的证书与职业技能大赛,一体化设计了高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包括“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质量管理”“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大数据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食品安全管控工具”“食品合规管理”“全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等8 门课程(图1)。

图1 “岗课赛证”一体化设计高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岗课赛证”一体化设计高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见图1。

在此基础上,基于课程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基础化学”“食品微生物基础”“食品生物化学”“分析化学技术”“食品仪器分析”“食品加工技术”等6 门专业基础课程。

基于学生分层分类培养及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设置了职业延伸课程、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和专创融合课程三大类专业拓展课程。职业延伸课程分为检测岗位和管理岗位2 个方向,包括“实验室安全与管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在线检测技术”“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技术”“食品毒理学”“食品企业生产现场管理”“食品安全监管技术”“进出口食品管理”“食品追溯及召回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10 门课程;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包括“虚拟工厂HACCP 计划建立与实施”“肉制品工厂认知VR 资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虚拟仿真操作项目”等3 门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包括“农产品创新与营销”“食品连锁经营与管理”“大学生科创项目”等3 门课程。

4.2 标准制导:构建融通型模块化课程内容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课程内容应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源于岗位任务规范,岗位工作任务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分级,并借助职业技能大赛高端展示。因此,课程内容应在“岗”“赛”“证”等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模块化重构,并随岗位工作任务的变化和“证”“赛”的更新适时动态调整。学院在食品品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接食品品控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确定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模块化项目任务,采取内容修补与能力转化相结合的方法[6],将“1+X”食品合规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中的必备技能点转化融入到课程项目的工作任务中,使课程内容包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并配套建设了食品合规管理课程资源库,及时融入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新技能,形成了“纸质+数字化资源”的立体教材资源库。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的课程学习,除获得学历证书外,还能取得食品合规管理(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充分发挥了“X”的赋能作用。

4.3 以赛促改:构建“班校省国”四级技能比赛体系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验证教学成效,以赛促改。学院构建了“班校省国”四级技能比赛体系。例如,为了提升“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效果,选拔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到省级以上的职业技能大赛平台上竞技。通过班级技能比武的方式,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校级“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技能大赛,再通过校赛进一步历练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心理素质,遴选最优秀的选手备战江苏省职业院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赛和全国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技能大赛。这种阶段递进式技能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既显著提升了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有利于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又能以赛促改,通过将赛项设备转化为教学设备,赛项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赛项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赛项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4.4 依岗验效:构建全生命周期教学评价体系

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 质量改进循环认为,任何一项活动均可通过周而复始的P 策划、D 实施、C检查、A 改进4 步螺旋提升质量。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检查评价与持续的改进提升。“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成效评价的起点为职业岗位的适应性,核心是职业能力的获得。为此,牧院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借鉴经典的柯氏职业能力评价理论[7],综合考虑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和职业技能竞赛成绩,确定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赛证获得、社会价值4 个评价要素,专业认知等12 个评价指标,分别运用SMART 原则[8]、烙印理论[9]、数据分析、调查统计等方法在教育教学全生命周期进行分析评价,最后通过加权的方法确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成效。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成效评价体系见表1。

表1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成效评价体系

5 结语

在高科技主导的新时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且变幻无穷,今天的技术技能不一定适应明天的社会,教育真正是“为一个尚未存在的世界培养新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直接面向经济社会的教育类型,其育人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有生命力的,课程的设置需要和区域产业发展同频,与职业岗位需求共振,与职业技能证书和职业技能大赛紧密对接。“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可使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既适应当前的职业需求,又满足未来的岗位迁移的需要,是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猜你喜欢
课赛岗课赛证融通
“岗课赛证”融通在职业本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