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跨区域命题征集活动成果展示(下)

2024-04-19 07:30本刊编辑部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4年1期
关键词:疫病考查劳动

本刊编辑部

1.景泰三年(1452)朝廷颁令“各处攒造黄册官吏、里书人等,捏甲作乙,以有为无,以无为有者,事发,所在法司解京,并发口外为民。”乾隆三十七年(1773)则从江西布政使李瀚之请,“永停编审”。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黄册编审日趋混乱

B.传统的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D.户籍管理的财政功能弱化

【答案】D

【命题意图+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明清户籍制度的演变。明朝景泰年间对编审黄册出现失误与作弊情况进行严格的惩罚,而乾隆年间则“永停编审”,反映了随着清朝“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改革,户籍承载的征发赋役功能削弱,选择D 项;“永停编审”不代表黄册编审的混乱,排除A 项;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后逐渐瓦解,排除B 项;听从地方官的建议,不代表中央集权的削弱,排除C 项。

【创新点分析】题干材料:关于“明清户籍制度演变”在选择性必修1“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有简单描述,本题利用运用《大明会典·卷二十》《清史稿·志·卷九十五》等史书记载,较为具体地反映了相关政策的演变,历史情境设置较为新颖、生动。

设问角度:利用明清对待黄册编审的政策变化,考查对政府户籍管理主要目的及演变趋势的理解与认识。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题型选择:干扰项A 项,利用材料“永停编审”设置;干扰项C 项,利用材料“从江西布政使李瀚之请”设置;考查考生全面解读材料信息并进行合理历史解释的能力。

(作者姓名、单位:汪建华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专家评语】试题突出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基础性的考查要求,考查内容与选择性必修1 第六单元第17 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密切相关,解题过程中考生由明清户籍制度的演变这一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的能力,符合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水平3-4 的要求。题干材料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解读有一定的难度,符合新课改提高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

2.顺治三年颁行的《大清律集解附例》规定:“凡各处人民,每一百户内,议设里长一名,甲首一十名,轮年应役,催办钱粮,勾摄公事。……其合设耆老,须于本乡年高有德,众所推服人内选充,不许罢闲吏卒,及有过之人充应。违者,杖六十。当该官吏,笞四十。”材料表明当时政府 ( )

A.开创了律例合编的编纂体例

B.继承了历代优抚老人的传统

C.重视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控

D.将乡里制与保甲制职能合一

【答案】C

【命题意图+解题思路】题干围绕着基层治理的具体规定展开,包括“里长”“甲首”“耆老”的设置和选任的资格要求,反映了当时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重视和管控,故C 项正确。A 项中的“律例合编”与题干主题无关且无法判断是否“开创”,故A 项排除;题干也不涉及“优抚老人”和“乡里制与保甲制职能合一”,故B,D 项也排除。

(作者姓名、单位:徐丽珠 浙江省平阳中学)

【专家评语】试题突出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基础性的考查要求,考查内容与选择性必修1 第六单元第17 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第二子目“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内容密切相关,解题过程中考生需对题干《大清律集解附例》内容解读提炼出两个信息要点,一是尊老,二是严格管理尊老具体政策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作答。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学科素养的学习掌握能力群的具体要求。题干材料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解读有一定的分难度,符合新课改提高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

3.(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为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下为部分中医药成就一览表: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疫病,即现代医学所说的流行病,指的是具有高传染性的疾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曰:“疫者,民皆病也。”中国古代对传染病肆虐给人类带来危害的认识,有着一个艰辛的过程。中国疫病流行与防治斗争几乎与中华文明同步,一般来说,疫病往往是动乱和战争的产物,越是社会混乱时期,疾疫发病率越高,为害时间较长,疫病的流行肆无忌惮,人民在无助痛苦中生活,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摘编自张剑光、王晓洁《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特点。(6 分)

(2)有学者认为,历史发展存在必然性,但是突发的疫病也会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并举例说明。(6 分)

【参考答案】(1)特点:根植于实践经验;辨证施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源远流长;留有大量的医学典籍;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每点2 分,答对3 点得6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看法:历史存在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疫病的爆发就是人们不能忽视的偶然性事件。例如,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时,雅典鼠疫横行导致军民大量死亡;亚历山大大帝死于疫病,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中国明朝末年鼠疫横行,明军以及大量民众染病,大批患者死亡,这些疫病都给历史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人类并不是坐以待毙的,而是能够认识规律,对许多疫病进行防治。(史实举例2 分,分析说明4 分)

【命题意图+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通过分析对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本质认识的学科素养与能力。通过考查古代中医的成就,提升考生的民族自信心,进而培养考生的家国情怀。第一小问通过分析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特点,通过发展的朝代可以得出源远流长;通过临床经验可得出根植实践经验;根据“五禽戏”等可得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本草纲目》等可得出有大量的医学典著和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第二小问以疫病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在作答时要求做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叙述完整、连贯条理,语言流畅。

(作者姓名、单位:何树君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

【专家评语】试题以古代中医与疫病防治创设情景,与社会防疫热点相对接,通过中国古代至现代对疫病防治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宣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加强了考生的文化自信,立意巧妙。问题设置层层递进,在解题的过程中,考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形成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凸显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核心价值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4.(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摘编自陈南《劳动教育的思想演变与地位流变——兼论开展劳动教育的时空背景》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示例一

论题:劳动教育的地位演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在经历重大社会转型。在对待劳动教育的态度上,虽然墨家重视传授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将道德品质置于社会实践之上,造成劳动教育的地位有限。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腐朽黑暗,政局动荡不安,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即便罢官归隐,参与生产劳动,也未能成为真正的劳动者,其对田园生活的讴歌更多是对现实的反讽。中华民国时期,随着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基于职业养成的劳动教育和培育具有生活技能的新式人才,成为政府关注的对象。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不断成为党和政府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其社会地位和被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示例二

论题:倡导劳动教育的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处于不同的阶层视角,对劳动教育有着不同的态度,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轻视劳动,墨家则站在下层民众的角度传授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士大夫,通过文学作品描绘出对劳动生活的向往。中华民国建立后,在西方教育制度的影响下,政府大力提倡职业养成的劳动教育,积极培育具有生活技能的新式人才,但由于政局动荡的影响,政府发挥的作用不显著。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被国家列入正式课程,诸多举措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党和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大力提升劳动教育的社会地位,全面加强对劳动教育的专业指导。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倡导劳动教育的主体经历了从个人为主到政府主导的过程。

【命题意图+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和墨家的主张、近现代中国的教育,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在认真阅读、充分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拟定出一个具体的论题。例如,根据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对劳动教育的轻视和墨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对劳动生活的向往,以及中华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劳动教育的态度、教学内容等,拟定出劳动教育的地位演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倡导劳动教育的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劳动教育的内容由传授知识和技能到培育劳动精神、劳动教育的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等论题,然后要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并在论证过程中做到论据准确、逻辑清晰、阐述充分。

【创新点分析】一是“劳动教育”的主题选择符合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二是选取材料的时空范围贯穿古今中国的历史;三是呈现出的材料既有个人的言论或行为,又有政府的法令或文件;既有关于劳动教育的社会地位、倡导主体的内容,又有关于劳动教育的教育对象和教学方面的内容,这就给考生作答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

(作者姓名、单位:迟习军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一中学)

【专家评语】本题通过从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对劳动教育的不同描述,考查了中华民族有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试题立意符合立德树人这一高考的根本任务。题干材料以古今贯通的形式呈现,小切口、大跨度的开放性试题,作答时需要对题干材料整体分析解读,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四翼”的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猜你喜欢
疫病考查劳动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热爱劳动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