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概念为抓手,促考教成一体
——从2023 年广东高考历史卷谈概念教学

2024-04-19 07:30黄子伟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4年1期
关键词:分封制工厂试题

黄子伟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东山中学)

在“一核四层四翼”的新高考评价体系背景下,关于试题的命题方向、试题结构、试题形式等问题成为聚焦点。通过对2023 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的鞭辟入里,逆向反哺课堂教学和日常练习,从中必能探寻出高效且针对性强的备考启示。概念是任何一个学科研究的基石,历史学科亦是如此。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自然也成为考试命题的重要抓手。本文尝试以一得之见为引玉之砖,以概念为着力点,刍议2023 年广东高考历史卷带来的备考启示。

一、大概念——高处亦胜寒

大概念是由若干个概念组成的集合,具有知识聚合性的特点,处于上位概念,相较于小概念而言,其主要从高度、宽度、深度这几个维度去整合核心知识。其往往处于较为宏观角度的高位,在一系列的知识群中拔高出一个主题,将散乱的知识进行高度整合形成结构化的主题式知识体系,所以就有一定的高度;再者,其涵盖的知识面往往是超过了一个课时甚至一个单元的知识容量,覆盖范围更广更大,所以就有一定的宽度;另外,由于其需要站在一定高度去统摄知识群,故需要透过知识表面形式符号去挖掘蕴含其中的价值内涵,也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在2023 年广东高考卷中,第19 题是以大概念作为命题要素的典型代表,试题如下:

19.(12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该题以“中华文明”作为考查对象,由考生选取题干所提供的其中一个视角进行展开分期阐述,时空界定在中国古代史。“中华文明”作为一个大概念,涵盖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前四个单元,由此可见其地位之重要。而对此大概念在备考中要如何展开,此题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首先,在“中华文明”大概念下,根据题干可获得多个解读的视角,在这些视角中,有从教材直接可获得的,或者从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的,也有些是来自前沿学术研究著作的观点。不管从哪个视角,都能围绕“中华文明”这个大概念自成一个知识体系来解读,这也体现了大概念侧重多维度的特点。其次,需要对大概念中的每个词项进行透析,如角度一的“多元”“一体”“格局”,角度二的“多民族”“交融”,角度四的“雅”“俗”“互动”等,这也体现了大概念的抽象思维特点,如果无法把每个词项理解到位,则无法展开科学的、针对性的具体阐述。最后,题目要求对其进行分期阐述,意味着对“中华文明”需要进行知识的结构化处理,如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的角度看,可分为满天星斗的万邦时代、月明星稀的王国时代、皓月凌空的帝国时代。如此梳理,知识的逻辑层次则跃然纸上。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进行大概念的备考教学可以分为以下步骤开展:

在以上操作过程的第三个步骤中,尤其应该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进行词项的设计,基于此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在词语的选用上,应选择合适的宏观词语作为对某知识的高度概括,在日常备考教学当中需注重对特定时期的宏观词语的解读以及抽象概念的梳理,尽可能借助学生已知的知识进行二次开发;其次,在思维的运用上,由于大概念的词项具有抽象性,故也需要通过抽象思维的养成来支撑,在日常备考教学中应运用唯物历史观展开潜移默化的渗透,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深入分析内在属性及其规律的思维分析能力;再次,在高度的站位上,只有站在一定高度去俯视散、多、碎的知识才能设计出科学的有质量的大概念,所以大概念需要以宏观视角去进行设计,层次越高的大概念所需要的宏观视角就越高,这一点直接影响到了大概念备考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核心概念——张万目之纲

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其呈现的具体形式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实物、重要理论概念等。核心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范畴,一般在新课标或者教材课文标题、子目标题上提及的概念都属于核心概念。它能够反映一节课的重难点的概念,起着张万目之纲要的作用,在知识体系中具有主导性的中心地位。由于概念是试题命制的抓手,故核心概念属于高频的考点,在2023 年广东高考历史卷中,核心概念随处可见。如第1 题考查的分封制,不言分封却处处有分封,主要考查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即分封制的内容;第2 题考查的是无为而治,通过材料情境判断其主要的思想主张,然后分析该思想的时空背景,从而得出答案;另外还有第3 题考查的士族政治、第6 题考查的重农抑商、第7 题考查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第13 题考查的新航路开辟、第16 题考查的新自由主义等。

以第1 题为例,通过调动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可以得出选项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选项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皆为分封制度下诸侯必须践行的义务,不存在周王干涉诸侯内政的情况,而诸侯在其封国内拥有高度的行政、财政、军事等方面的自治权力,D 选项中“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明显已经干预到诸侯的军事自治权,由此可以得出正确选项。通过对此题的解答分析,只要掌握了“分封制”这个核心概念,问题则迎刃而解。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保诸如“分封制”此类核心概念知识会大概率地出现在我们的备考知识清单中。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既需避免对知识点面面俱到但无主次之分的处理,又需争取最大限度将核心概念整合进备考知识清单之中,以防造成“大鱼漏网”的遗憾,这成了我们面对核心概念教学首先面临的问题。故此,对于核心概念的备考教学,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展开:

因此,首先对于分封制的学习目标确定上,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对第1 题涉及内容的学习要求“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确定知识点“早期国家的特征”,接下来展开对夏商周三朝的几个重要政治制度的分析,包括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故分封制必然成为主干知识绕不开的核心概念,务必列入教学备考的清单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核心概念是围绕某个大概念或主题展开的,处于其下位知识的重要地位,其扮演着构建该知识体系的重要抓手,故一定需要紧扣大概念或主题进行筛选确定。其次,对于分封制的内容讲解上,可依据“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习理论,从夏商时的中央王朝给臣属的各族首领授予爵位而实现对其间接统治入手,讲解夏商到周的分封沿革与区别,搭建起前朝内外服制下方国侯伯的职责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的相互联系。最后对于分封制的学习程度把控上,以分封制影响的分析为例,一方面从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这一个主题入手,可以通过其对“天下共主”的文化认同心理的形成和国家疆域的扩大角度着手分析其对国家统一的意义,也可以通过其对民族融合推动作用角度着手分析其对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另一方面从概念的宽度入手,可以分析其与商朝的“内外服”、秦朝的“郡县制”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分析其与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等之间的联系。

三、概念群——前后有来者

概念群指的是由某一个中心概念发散形成的多个概念的组合,这在命题中也是很常见的命制方式。如第5 题是围绕“基层制度”这一个上位概念,以在不同时间跨度下邻保制度、保甲制度、十家牌法、里甲制度的下位概念作为选项进行试题的设计;再比如第17 题,以“中华民族复兴”为中心,分别从五四运动后的民族复兴、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复兴、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复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民族复兴不同时空下概念内涵的演变,组合形成一个概念群。在解答此题时,需要将“中华民族复兴”这个上位概念先进行分解剖析,至少要分析“中华民族”和“复兴”两个词项含义。然后再放置到不同时期去考量,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史实进行展开分析。又比如第20 题,具体试题如下:

20.(12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厂制度在英国形成后,工厂主大多数不是贵族。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算计开办工厂,有的成为万人瞩目的首屈大富。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前半生穷困潦倒。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很快取得专利权,1771 年建立水力纺纱厂。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他创办了铁厂,并帮助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等

材料二工厂制度进入中国始于19 世纪中后期。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到1913 年工厂数量已经颇具规模。据对1913 年以前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 个人的统计,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某学者认为,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不同身份,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此题以“工厂制度”为中心,分别从英国早期工厂和中国早期工厂两种在不同政治环境下的工厂模式进行对比。在这以“工厂制度”作为上位概念,以“早期”作为统一的时间标的,以不同空间的中国与英国作为对比项,形成“英国早期工厂”和“中国早期工厂”两个下属概念;以“工厂创办者的不同身份”作为着力点进行命题设计,以开放题形式让学生对材料观点进行展开评述。

诸如以上,概念群的试题命制由于独具风格,具有巨大的时空容量和高度的知识内容整合,不管从高度、深度还是宽度上,都比起单一形式的概念考查更具有优势,特别是在综合性题目命制上尤其常见。其实概念群就是将大概念作为上位概念,以核心概念作为主干,用一般性具体概念加以补充完善而构成的一个概念大集合。所以,概念群对于教学备考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一,在教材知识关系处理上,可以按照大概念、核心概念和一般性具体概念几个层次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知识的上下位处理越到位,知识的结构层次则越清晰,知识的体系化则越完备,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自然就水到渠成,而且教材知识在次序安排上亦可自然而然。第二,在教材知识取舍处理上,以主流大概念的确立作为始终点,挑选核心概念作为主干知识的抓手,这样知识的主次详略关系就会清晰了然,对于边缘化的次要知识可以采取降维式的简单处理方式,这样时间精力就集中用到刀刃问题上,从而达成更佳的备考教学效果。第三,在教学问题设计处理上,利用概念群中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的结合、知识层次的结构、主题中心的恒定等来设计相关问题,利用概念群内部结构的底层逻辑迁移到问题设置的逻辑上,从而实现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概念群类试题的命制思维的理解和解答思维的掌握,强化学生的主观题应答思维和能力,这也有利于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养成。

综上,概念类型题目的设计不管是以显性或隐性形式出现,其始终会是历史学科试题命制的重要类型。2023 年广东高考卷真题的落地,为接下来的备考方向提供了高价值的研究素材。对2023 年广东高考历史卷从概念的视角进行着手,分析其对接下来的备考教学的启示。以大概念为统摄,以核心概念为主干,用概念群逻辑展开各种教学设计,这对于教学与备考的贯串结合必能带来新的化学反应。

猜你喜欢
分封制工厂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分封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