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复杂地质双层初支拱盖法施工控制研究

2024-04-17 11:07王搏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4年2期
关键词:开挖隧道工程

王搏

摘要:分析工程水位地质探测情况,并对周边建筑物和管线提前采取保护措施。确定隧道超前预加固、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结构参数。上部分岩体采用先开挖两侧导洞再开挖中间导洞,接着进行拱盖施工,以达到叠合支护的效果。针对下部岩体,利用下部围岩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下部岩体从上至下进行放坡开挖,并及时施工侧墙初期支护。同时为保障隧道防水效果,利用综合台车施工柔性防水层,并重点处理施工缝、变形缝、接口地段等薄弱环节。研究结果表明,将双层初支拱盖法应用于富水复杂地质条件,能够有效保障隧道施工质量并保护地下泉水。

关键词:隧道工程;双层初支拱盖法;富水地层;岩体分部;开挖

0   引言

济南位于泰山背斜北翼的济南单斜构造区,城南地势高城北地势低。地表水由南向北通过溶沟、暗河等地下水网流动,到达城北不透水岩层受阻汇聚,在水平运动压力下变为垂直向上流动,地下水穿过地质层向上涌出地表形成天然涌泉。在此工程背景下建设地下轨道交通,必须认真考虑在富水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工法,以确保地下泉水得到有效保护。

已有研究成果中,彭勇波等[1]对地下水区域隧道暗挖采用帷幕注浆、地下水回灌等施工措施,有效保障了施工与周边建筑安全。胡文艺等[2]以风化花岗岩隧道工程为案例,阐述了地下水环境变化的隧道防水控制措施。何秋敏等[3]研究了砂层隧道拱顶塌方、地表沉陷等的超前加固措施。

本文在已有成果基础上[4-6],提出在浆水泉路站暗挖段采用双层初支拱盖法,合理确定隧道结构参数,以辅助施工。针对上部分岩体,采用先开挖两侧导洞再开挖中间导洞。充分利用下部围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针对下部侧墙岩体按顺序从上至下进行放坡开挖。同时为保障隧道防水效果,利用综合台车施工柔性防水层,并重点处理施工缝、变形缝、接口地段等薄弱环节。

1   工程背景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是济南市东西方向U型骨干线,工程全线长40.2km,工程受富水、硬岩、溶洞、浅埋等不良地质条件限制,结合地下管线、地铁沿线道路、建筑物情况,本项目盾构区间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模式。

车站采用暗挖法、盖挖法、明挖法等多种工法。为研究富水复杂地质双层初支拱盖法施工控制,本文以浆水泉路站为研究背景。该车站采用明挖法+矿山法施工,基坑尺寸255m(长)×19.7m(宽)×27.1m(深),结构形式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局部地下二层)。本项目位于趵突泉等泉群南侧,为保泉核心区,浆水泉路站施工极易对泉水渗流路径、地下水位造成影响。

2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浆水泉路站范围内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杂填土、淤泥质土、粉细砂、硬塑状碎屑岩残积土层、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等,如图1所示。地下水以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岩浆岩裂隙水为主,可能存在第四系孔隙水,第四系孔隙水水位年变幅在2.0~3.0m,岩溶水水位年变化幅度5~8m。

浆水泉站周边建筑物情况如表1所示。车站影响管线信息如表2所示。从表1、表2可知,地铁站周边有较多建筑物,建筑物距离地铁基坑较近,务必对建筑物周边进行监测保护。同时地下管线较多,需要将穿越车站主体的地下管线改迁,完成这些工序后才能对车站进行施工[7-10]。分析认为,浆水泉路站地质岩层复杂,岩层呈现出多岩层散布情况,隧道开挖工程中,不均匀岩层容易引发隧道局部坍塌,加上富水地层地下水较快补充,容易造成坍塌区域形成泥水状态,严重影响施工安全。

3   工程施工合理化建议

浆水泉路站作业区主要包括浆水泉路站主体、附属部分等土建施工,该车站采用明挖法+矿山法施工。双层初支拱盖法是在双侧壁导坑法基础上,结合济南地质特点改进形成的一种暗挖施工工法,如图2所示。

双层初支拱盖法将隧洞岩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针对上部分岩体,采用先开挖两侧导洞再开挖中间导洞,接着进行上部分岩体第一层初期喷射混凝土支护,第二层初期支护采用模筑混凝土,两层支护达到叠合支护的效果。针对下部岩体,则充分利用下部围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下部侧墙岩体按顺序从上至下进行放坡开挖,并及时施工侧墙初期支护。在拱脚下2m范围内,采用松动爆破或机械开挖等方式,确保拱脚岩石完整从而实现下半岩体的开挖。

4   浆水泉路站暗挖段主要参数设计

对浆水泉路站暗挖段主要参数进行设计,主要包括辅助措施(超前小导管、管棚),初期支护、拱盖支护。

4.1   辅助措施

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长度设为3.5m,环纵向间距设为0.4m×1.5m。φ159大管棚间距为0.4m。

4.2   初期支護

采用φ8钢筋网,间距为0.15m×0.15m,双层。系统锚杆采用φ25中空锚杆,长度为4m,环向间距为1m,纵向间距同格栅,梅花形布置。喷射混凝土采用C25早强混凝土,厚度为0.35m。格栅钢架间距为0.5m。

4.3   拱盖支护

C35、P10模筑钢筋混凝土厚度为0.8m。拱盖浆孔的布置应沿隧道起拱线以上布设。环向间距起拱线以上为2.0m,纵向间距为5.0m,呈梅花型布置。

5   车站暗挖段拱盖法施工流程及要点

5.1   施工流程

浆水泉路站车站施工采用明挖+暗挖组合工法,其中暗挖段里程为CK22+624.000~CK22+682.000,全长58m,车站主体地层主要为中风化石灰岩,为Ⅳ级围岩。

双层初支拱盖法将隧道轮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岩体,上部分岩体细分为三个导洞。双层初支拱盖法在开挖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左中右导洞的步距,相邻导洞步距不得小于15m。左、右、中导洞按顺序,分别进行导洞开挖、混凝土喷射及格栅拱架架设、钢筋绑扎、混凝土喷射、导洞封闭,然后对上部分岩体进行拱盖施工,并拆除相邻封闭区域的临时支撑。采用分区域台阶法进行车站下部开挖,开挖步序按照从上至下分阶段对称开挖,开挖区域错开距离为10~15m。

5.2   施工要点

5.2.1   左、右侧导洞施工

沿隧道上部分岩体外侧轮廓进行超前小导管施工。按照设计参数施作超前小导管,使超前小导管布满上部分岩体整个外轮廓。将上部岩体分为面积大致相同的三部分导洞区域,先开挖左侧导洞岩体,如图3所示。开挖完成后,喷射40mm厚C25混凝土封闭左侧围岩,接着架设格栅拱架、临时钢拱架、绑扎钢筋、喷射混凝土,完成左侧导洞封闭。

按同样原理进行右侧导洞开挖,如图4所示,并进行右侧导洞的围岩封闭。施工开挖作业时,遵循相邻导洞错开不小于15m。

5.2.2   中间导洞施工

完成左右导洞封闭后,进行中间导洞开挖,如图5所示。中间土体开挖过程中,不得扰动左右两侧已施工完成的混凝土封闭。中部土体开挖完成进行喷射混凝土,接着进行架设格栅拱架、绑扎钢筋、喷射混凝土等必要工序,完成中间导洞封闭。

5.2.3   拱盖施工

拱盖施工区域为左、中、右导洞的顶部封闭区域,即沿3个导洞的隧道外轮廓区域的内部,导洞与导洞之间的相邻封闭区域不进行拱盖施作。完成设格栅拱架、绑扎钢筋、喷射混凝土等工序,待拱盖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导洞与导洞之间的相邻封闭区域的临时支撑。拱盖施工如图6所示。

5.2.4   车站下部岩体开挖

拆除导洞与导洞之间的相邻封闭区域的临时支撑,为隧道下部岩体开挖提供作业空间。本项目主要将下部岩体分为3层6个作业区域,分别是第四区域(4-1、4-2)、第五区域(5-1、5-2)、第六区域(6-1、6-2)。首先沿下部岩体的面层区域逐步往下开挖,顺序按照4-1、5-1、6-1放坡开挖进行,如图7所示。

完成下部岩体的中间土体开挖后,进行下部侧墙岩体开挖,并及时施工侧墙初期支护。开挖顺序按照4-2、5-2、6-2两侧对称向下进行,如图8所示。针对靠近隧道拱脚处的岩体,需要保证岩体完整性。在拱脚下2m范围内,采用松动爆破或机械开挖等方式。

5.2.5   优化混凝土自防水和柔性防水技术

对混凝土的自防水和柔性防水进行了施工技术优化,重点处理好施工缝、变形缝、接口地段等薄弱环节的整体性防水方案,利用综合台车施工柔性防水层,保证防水工程的质量。

6   结束语

本文基于工程水位地质探测情况,提出在浆水泉路站暗挖段采用双层初支拱盖法,以有效保障隧道施工质量并保护地下泉水。针对上部分岩体采用先开挖两侧导洞再开挖中间导洞和支护,然后对上部分岩体进行拱盖施工,并拆除相邻封闭区域的临时支撑。下部侧墙岩体按从上至下顺序进行放坡开挖,并及时做侧墙初期支护。在拱脚下2m范围内采用松动爆破或机械开挖等方式,確保拱脚岩石完整。为保障隧道防水效果,对混凝土的自防水和柔性防水技术进行优化,利用综合台车施作柔性防水层,并重点处理施工缝、变形缝、接口地段等薄弱环节的整体性防水方案,保证防水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勇波.地下水丰富区域透水地层地铁隧道下穿建筑群暗

挖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22,44(6):1314-1317.

[2] 胡文艺,陈令强,罗其奇.风化花岗岩隧道矿山法施工地下

水渗流特征与防水技术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20,27

(4):215-222.

[3] 何秋敏.周冬辉.魏琪.浅埋暗挖全断面砂层隧道超前注浆

加固技术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9):166-171.

[4] 李鹏飞.岩溶区超大断面地铁车站暗挖工法比选与应用[J].

市政技术,2022,40(9):142-148.

[5] 苏玥,叶斌.基于上海软土模型暗挖法隧道施工的力学特性

[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5):11137-11146.

[6] 强健,高程鹏,康明睿.长距离暗挖综合管廊设计关键技术

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22,38(16):77-82.

[7] 王桂林,陈相宇,冉龙宝.隧道明暗挖分界面处基坑支护桩

施工力学效应[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1,17(5):1557-

1568.

[8] 陈梁.盖挖逆作法地铁车站中间桩基础选型研究[J].现代

隧道技术,2021,58(2):166-173.

[9] 杨春颖.富水地层暗挖施工地下水治理技术综述[J].西部探

矿工程,2019,31(4):183-187.

[10] 郑欣,程崇国.基于交叉中隔壁法的三车道公路隧道极限

位移[J].公路,2020,65(12):132-136.

猜你喜欢
开挖隧道工程
浅析渭河隧道拱部外露地表开挖施工技术
隧道工程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
某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控制技术
隧道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策略探析
隧道工程中的软岩支护技术
隧道工程教学体系改革方法探索
软弱腐殖土隧道开挖施工技术
顺德水道和甘竹溪水道航道整治工程 三江船厂段切嘴工程航槽调整和开挖方案
讨论高压旋喷桩在基坑开挖支护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