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

2024-04-15 13:10李倩男
保健文汇 2024年2期
关键词:颈动脉外科康复

文/李倩男

临床较常见心血管内科疾病为颈动脉狭窄,患者因颈动脉分叉部有粥样斑块而患病,多在老年群体中发生,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长及预后差等特征[1]。目前分析此病的病因未明确,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高血压及年龄为常见因素,患病后呈眩晕、言语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表现,病情加重则影响日常生活。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治疗此病常见方法[2],稳定斑块、减少血栓形成,对颈动脉狭窄部位有扩张作用、稳定病情,但手术创伤性及刺激性强,围术期受患者生理、心理等因素,部分群体依从性差,影响预后,故辅助对症护理是关键。种倩文[3]证实,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为新型护理方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围术期应用多学科管理方法、对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措施进行整合,行有效方式减轻手术应激性,加快术后恢复,预防并发症、故被广泛用于临床。鉴于此,本文以我院2020 年8 月14日至2023 年7 月19 日收治的90 例CEA 患者为主体,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2020 年8 月14 日至2023 年7 月19日收治的90 例CEA 患者,快速组(45 例):男/女=37 例/8 例,年龄48~81 岁,平均(64.41±2.34)岁;病程1~4 年,平均(2.21±1.05)年;BMI 值19~26kg/m2,平均(23.46±0.35)kg/m2;教育背景:初中/高中/大学=18 例/12 例/15 例;传统组(45 例):男/女=37 例/8 例,年龄49~82 岁,平均(64.52±2.53)岁;病程1~5 年,平均(2.39±1.18)年;BMI 值18~25kg/m2,平均(23.42±0.31)kg/m2;教育背景:初中/高中/大学=17 例/13 例/15 例。P>0.05 可比较。患者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①经磁共振确诊;②呈言语不利、眩晕及偏瘫等表现;③意识清晰;④年龄60~85 岁;⑤完整资料。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证;②器质性病变;③凝血障碍;④精神异常;⑤资料流失。

1.2 方法

传统组(传统护理),提供口头宣讲、病情评价及基础指导等。快速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1)术前护理:入院后登记患者资料,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提供多样化健康宣教,如专题讲座、面对面交谈及发放手册等,讲解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优势、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等,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并加强术前访视,包括病房护理评估、麻醉护理评估及手术室评估等,主动与患者交谈,利用心理学技巧、动态评价心理情绪,明确是否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引导患者充分重视自身疾病,遵医嘱配合完善术前准备,若存有明显负性情绪者,提供对症心理疏导,给予鼓励、关怀及安慰等,也可通过音乐、视频及报刊等,转移疾病注意力,并告知家属提供社会支持,重建信心、促进手术顺利开展,且术前观察患者的定位表现,涉及是否对侧肢体肌力弱、感觉异常或丧失、乙级同侧同向偏向等,并观察患者是否有头晕、头痛或反应迟钝、记忆力降低,甚至认知功能障碍等非定位体位。(2)术中护理: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协助调整舒适体位,配合完善术前麻醉,对术中所用器械、物品数量认真清点,开展手术后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将手术期间补液及药剂滴注速度适当调整,准确传递器械,非手术部位加盖棉被,加温液体后输注,避免发生寒战或低体温现象。(3)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术后48h内、间隔1~2h 监测1 次患者的生命体征,抬高床头15°~30°,注意对瞳孔、肌力及神志等情况观察,警惕急性血栓形成,有异常及时汇报处理,观察并记录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用微量泵输入降压药,根据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对微量泵流速做调整,将血压控制在手术前水平,并将患者头部偏至一侧、及时将口鼻腔分泌物清理干净,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窒息;②饮食护理:术后主张早期进食,一般是术后6h 进食,进食过程中观察是否有呛咳,从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于普食,以清淡、易消化及少食多餐为主,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引起不良刺激;③并发症预防:术后结合实际、合理放置负压引流瓶,对患者引流液颜色、性质密切观察,明确是否有负压情况,对引流瓶及时更换,若每小时引流量>100ml,则及时汇报医师处理,并对患者颈部观察,对比患健两处,明确是否有持续增大或肿胀现象,且由于术中全身肝素化,术后抗凝治疗,血液处于持续低凝状态,切口易出血形成皮下血肿,故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局部干燥卫生,预防伤口感染,对患者凝血功能定期监测、避免发生颈动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自理能力:以自我护理能力量表[4](ESCA)评价,有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满分100 分,分值愈高愈好。

生活质量:以简明健康问卷简表[5](SF-36),有生理职能、社会职能、躯体疼痛及精神状态,百分制,分值愈高愈好。

满意度:制定调查问卷,总分100 分,满意≥90 分, 一般60~89 分, 差<60 分[6], 满意率=。

并发症:统计血压升高、切口感染及皮下血肿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EXCEL 表整理,SPSS22.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t 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x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自理能力

护理前分析自理能力无意义(P>0.05);护理后较传统组,快速组ESCA 值更高(P<0.05),见表1。

表1 自理能力比较(±s,分)

表1 自理能力比较(±s,分)

组别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护理前护理后tp护理前护理后tp快速组(n=45) 62.27±3.42 88.72±4.57*#31.085<0.0565.32±3.47 85.53±4.62*# 23.464<0.05传统组(n=45) 62.34±3.39 82.34±4.36*24.293<0.0565.28±3.46 80.41±4.57* 17.707<0.05 t 0.0986.776——0.0555.285——P 0.923<0.05——0.957<0.05——

续表1

表1 自理能力比较(±s,分)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护理前护理后tp护理前护理后tp快速组(n=45) 64.13±3.25 86.34±4.23*#27.930<0.0560.17±3.36 90.62±4.38*# 37.002<0.05传统组(n=45) 64.12±3.29 80.14±4.28*19.907<0.0560.25±3.32 84.12±4.27* 29.604<0.05 t 0.0156.912——0.1147.128——P 0.989<0.05——0.910<0.05——

2.2 生活质量

护理前分析生活质量无意义(P>0.05);护理后较传统组,快速组SF-36 值更高(P<0.05),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生理职能社会职能护理前护理后tp护理前护理后tp快速组(n=45) 60.25±3.37 90.62±4.27*#37.452<0.0563.32±3.51 86.28±4.37*# 27.479<0.05传统组(n=45) 60.34±3.46 84.14±4.15*29.549<0.0563.34±3.45 81.16±4.42* 21.320<0.05 t 0.1257.300——0.0275.526——P 0.901<0.05——0.978<0.05——

续表2

表2 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躯体疼痛精神状态护理前护理后tp护理前护理后tp快速组(n=45) 65.29±3.34 85.46±4.35*#24.671<0.0562.37±3.26 88.54±4.29*# 32.582<0.05传统组(n=45) 65.51±3.25 80.42±4.28*18.611<0.0562.42±3.37 82.46±4.38* 24.325<0.05 t 0.3175.540——0.0726.652——P 0.752<0.05——0.943<0.05——

2.3 满意度

较传统组,快速组满意率更高(P<0.05),见表3。

表3 满意度比较[n(%)]

2.4 并发症

较传统组,快速组并发症率更低(P<0.05),见表4。

表4 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7],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用于CEA患者中具有可行性,分析:①CEA 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但手术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较大,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至关重要,可影响术后恢复和并发症风险,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为新型护理方式,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护理模式,旨在减少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影响,促进患者更快、更安全地康复,通过术前教育,患者了解术前术后的情况,有助于减轻紧张情绪[8]。②术中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完善术前麻醉并清点术中器械,定期监测患者体征、调整药液滴注速度,做好寒战、低体温预防等,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③术后加强病情监测、及时清理患者口鼻腔分泌物,维持呼吸道畅通,降低窒息风险,加强膳食调理,满足机体营养所需,提高免疫力、抵抗力,增强体质,为术后康复提供有效支持,重视并发症预防、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及性质,及时处理异常现象,做好伤口清洁卫生,降低感染风险。本研究显示如下。①快速组ESCA 值高于传统组(P<0.05),提示:言语不利、眩晕及偏瘫等症状,对患者自理能力造成影响,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减轻不适程度、提高自理能力;②快速组SF-36 值高于传统组(P<0.05),提示:传统护理单一、缺乏研究广度及深度,影响日常生活,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提高生活质量;③快速组满意率高于传统组(P<0.05),提示:护患关系紧张、导致患者遵医行为差,影响配合度,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彼此间建立信任度及信赖度,避免纠纷;④快速组并发症率低于传统组(P<0.05),提示:如果护理不当容易起并发症发生,影响术后康复,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保证手术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CEA 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通过多方位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精细化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手术后的更快康复。

猜你喜欢
颈动脉外科康复
骨外科知多少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