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调查分析

2024-04-15 13:10张瑜婷
保健文汇 2024年2期
关键词:药房医嘱医护人员

文/张瑜婷

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为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除质量问题外,药品一经发出,概不退换。但在实际的医院工作中很容易出现退药现象。患者一旦出现了病情变化或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那么就随时会退药。若不满足患者的退药需求,那么患者的经济负担就会进一步增加,医患矛盾出现的概率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1]。但退药本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因此相比较通过退药工作来纠正原先出现的失误而言,降低退药情况出现的概率,才是未来住院药房应当达成的工作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退药数据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医学研究者对某院用药数据系统中2022 年8 月至2023 年8 月的退药数据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整理。在该时间段内,某医院的住院药房共有退药处方72852 张。

1.2 方法

使用专门的EXCEL 软件完成对主要数据的整合与处理工作。在完成该时间段内退药数据信息整理任务之后,根据退药原因进行退药处方张数来排序。再对不同退药科室的具体退药条目数进行排序。在完成数据整合与排序工作后,根据具体的统计成果完成后续的讨论和交流工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退药原因方面的分析

在有关退药原因的数据整合与排序过程中,发现退药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依次为病情变化导致调整医嘱、患者出院以及患者拒绝用药。导致退药原因出现的次要原因依次为医护执行错误、患者转科、转院、死亡以及不良反应引起的患者不适。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退药原因排序

2.2 退药科室分析

临床各科室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退药现象。其中经常出现退药的科室有三个,它们分别是复苏小儿、复苏成人、急诊重症监护室。因某院科室分科较多,在总退药处方数72852 张的基础上,剔除部分退药数据较少的科室得到具体数据如表2 所示。

表2 各科室退药排序及相应数据分析

3 讨论

3.1 有关退药原因的分析

在众多产生退药问题的事件研究中不难发现患者因素占了极大比例,医护人员因素和信息系统因素也很可能导致退药现象出现,其所占的比例要明显更低一些。这就意味着由于医院医护人员专业素养或水平出现问题而导致的退药现象并不多见,由于患者客观变化出现的退药行为所占比例要明显更多一些[2]。

3.1.1 患者因素

在有关患者因素的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不论是患者出院、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还是由于患者拒用导致退药情况出现,甚至由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导致的不适,转院、转科、死亡而导致退药现象出现,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患者由于病情变化。之所以会出现此类现象,大致是因为我院复苏小儿、复苏成人、急诊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一区,收治的危重症患者较多,此类患者存在明显的病情发展不稳定现象,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较为复杂,且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频繁会导致医护人员重新拟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故产生的退药需求也随之变大。通常,患者需要在出院前一天停止按照医嘱来进行用药,药房也会停止药物的派发。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临时出院的现象要明显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不会及时停止医嘱,因此药房也不会及时停止摆药,这是退药现象出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3]。还有一些患者由于自身的经济状况难以支撑过于昂贵的药品,这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药物使用。在此次的调查研究中,由于患者本身因素而产生的退药情况,占整体退药数据的61.56%,因此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显得尤为必要,只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更具有个性化的用药方案,才能够让退药问题发生的概率大幅度减少。

3.1.2 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由于出现医嘱执行失误或需要修改医嘱等客观操作,导致退药现象出现也值得引起关注。大部分医生在修改医嘱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诊疗方案进行调整。导致医生修改医嘱的原因有很多,譬如有些患者在手术或使用药物之前没有进行系统的检查,又或是患者在原先使用药品过程中所达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更换药物来进行治疗,这些都会导致退药现象的出现。如医生在开医嘱时出现了误操作,可能是因为医生对药品的规格,剂型等具体信息不够熟悉,出现了疏忽大意的现象,倘若是由于护士在录入医嘱时出现了误操作,那么可能是护士对具体的业务工作不熟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才能够降低这类原因导致的退药现象[4]。

3.1.3 其他原因

其他原因中,由于信息系统因素而导致出现的退药情况虽然并不多见,但仍占据一定的比例。药房缺药的讯息并未能及时向系统或病区进行反馈,这也极易导致退药现象的发生。由于医院日常系统运行具有较为明显的压力负荷,系统容易出错,这也是导致退药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些药物会频繁地更换规格,这很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在保存了医嘱之后无法按时给药,那么不仅会给药房和病区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甚至会耽误患者接下来的治疗或出院[5]。

3.2 有关退药科室的分析

在以退药科室进行排序的数据整合与探讨过程中,各临床科室均发生了退药行为,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科室出现的退药情况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复苏小儿科的患者退药处方排第一(16188张,占22.80%),复苏成人科排第二(14088 张,占19.84%),急诊重症监护室排第三(6732 张,占9.48%)、重症监护一区(6396 张,占8.02%)。由于小儿复苏科多为危重症的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健全,相关的肝脏解毒功能,肾脏排泄功能与成人相比差异较大,在治疗过程中对药物比较敏感,容易出现毒副作用,所以产生的退药也随之增多[6]。复苏成人科、急诊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一区因为收治的患者多为病情危重的患者,病情变化频繁且复杂,因此医生需要根据实际病情修改医嘱来执行新的治疗方案,故产生的退药也相较其他科室会更多。复苏小儿科室出现退药情况的次数最多,占医院整体临床科室退药总比例的22.80%,如果患者的病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或患者本身由于个人体质问题,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毒副作用或药物过敏等问题,那么也会导致退药现象的出现。

3.3 优化改良措施的分析

3.3.1 完善信息系统的退药申请机制

为了让退药环节和流程变得更加规范,建议病区要在医院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申请,填写与退药相关的各类详细信息,并对退药原因进行简明的阐述,相应的退药申请需要获得科主任或护士长的认可,否则相应的退药申请不予批准[7]。

3.3.2 完善退药流程

譬如在高清录像下,查看退药单是否有护士签名,核对退药单与药品品规、数量是否一致,检查药品的完整性及有效期,确认无误后回收。如果待退药本身有特殊的储存条件,在退药之前需要按照特殊的储存条件来进行药品储存,譬如有些需要避光储存的药品,需要达到避光储存的标准进行存储,后续的退药工作才能有效完成。如果所需退掉的药品需冷藏或药品本身较为贵重,那么相应药物需要由病区进行妥善的保管,让病区按照既定医嘱来进行使用。如果药品是已经拆掉包装的拆零药物,或是一些精神类药物或麻醉药物、外用药品一旦离开药房就不能再进行退换。口服药品原则上不办理退药,特殊情况需管床医生写退药申请,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签名,否则也不能随意进行退换药[8-9]。

3.3.3 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

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在退药过程中,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电子处方操作技能。医生在相关的诊疗过程中,应做到诊断准确,提高诊疗质量,避免无关用药。也应该清楚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其每日病情,及时调整用药,修改医嘱[10]。医护人员也应当多学习本院相关的用药知识,避免开错医嘱。药房人员也应在平时的调剂工作中,减少调剂和发药错误,以防自己的工作失误给患者带来退药现象。

总而言之,在用药过程中,需要以患者为主导来进行各类用药服务。只有进行更完备的退药管理,才能够让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猜你喜欢
药房医嘱医护人员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医嘱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
药房托管动了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