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扫描与DR影像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2024-04-15 13:10吴小桃
保健文汇 2024年2期
关键词:肋骨胸部螺旋

文/吴小桃

肋骨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胸部骨性损伤,多因暴力外伤造成的,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及正常生活。肋骨骨折后应及早就诊,明确骨折部位的详细情况,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帮助患者提高预后[1]。以往骨科多采用DR 影像扫描检测诊断肋骨骨折,但是因为肋骨位置的不同对检测操作有一定的影响,很难确定骨折的具体情况,增加了判断骨折数量、位置的难度;同时,该技术无法准确判断隐匿性骨折,从而使临床误诊率、漏诊率均高[2]。多层螺旋 CT 扫描检测肋骨骨折时,可从多角度、多方面观察骨折的具体情况,且能够清晰地发现隐匿性骨折,具有明显优势。本次研究为进一步论证多层螺旋 CT 扫描技术与 DR 影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项目时间为2022 年8 月至2023 年8 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本院骨科诊治的94 例肋骨骨折患者,共有128 处骨折。其中44 例女性患者,50 例男性患者。年龄下限38 岁、上限52 岁。骨折原因:骨质疏松者2 例,重物撞击者22 例,运动碰撞者24 例,高空坠伤者8 例,交通事故者38 例。为全部患者发放知情同意书,请其阅读后自愿签字。

纳入标准:(1)未有胸部外伤史;(2)伴有局部胸部疼痛;(3)胸部影像显示可疑肋骨骨折。

排除标准:(1)不能屏气,且存在运动伪影;(2)伴有语言功能障碍、认知障碍以及精神类疾病者;(3)伴有重要脏器不全者;(4)患有恶性肿瘤者;(5)其他组织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DR 影像技术检测:选用仪器为锐柯无线X 线机,工作电流为1.75 m As;工作点压为66kV。检测体位为站立或仰卧位,指导患者保持屏息状态,拍摄胸部正位片。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其胸部靠后部位出现明显疼痛感,则应该拍摄胸部斜位X线片,以便进一步了解骨折情况。然后,拍摄切线位片,骨折部位做好相应的标记[3]。

多层螺旋CT 扫描技术:检测仪器为飞利浦128排的 CT 扫描仪,检测前认真检查仪器功能、参数是否正常,自动管电流范围控制在100~150 m As 之间,电压保持125kV,重建矩阵规格为512×512。扫描检测期间,视野范围控制在36 cm~40cm 之间,层距为3mm,厚度为3mm,注意扫描参数与图像重建参数相一致。检测体位为仰卧位,从头部开始向下扫描,指导患者双臂向上伸展举过头顶,确保机体正线与床面中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对患者整个肋骨进行全面扫描,指导患者规律深吸气;同时,将扫描影像资料同步上传成像重建设备。通过后期处理获得二维图像,再经仪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技术处理,得到清晰、准确的肋骨影像学图像资料[4]。

1.3 指标观察

(1)诊断准确率:记录多层螺旋 CT 扫描检测、DR 影像检测结果,与手术确诊相比较,计算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2)观察两种检测方法诊断肋弓、靠近胸椎、膈下肋骨、腋段肋骨以及靠近肋软骨等部位的情况,并计算漏诊率。(3)记录两种方法检测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数据软件SPSS24.0 对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用 t 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比(%)表示,通过x2检验。统计学差异P<0.05 时,研究有意义。

2 结果

2.1 肋骨骨折情况

本次研究共纳入94 例肋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发现128 处骨折。其中,有38 处为单发性骨折,约占29.69%;有90 处为多发性骨折,约占70.31%。

2.2 诊断准确率比较

多层螺旋 CT 扫描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96.09%(123/128);DR 影像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82.03%(105/128),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方法检测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分析表[n(%)]

2.3 漏诊率比较

多层螺旋CT 扫描技术检测的漏诊率为3.91%(5/128)较DR 影像技术检测的17.97%(23/128)明显偏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检测方法的漏诊率分析表[n(%)]

2.4 检测时间比较

多层螺旋CT 扫描技术检测时间为(19.86±3.38)min,DR 影像技术检测时间为(34.18±3.48)min,对比差异明显(t=13.8467,P<0.05)。

3 讨论

人体肋骨生理结构具有对称性,将胸骨与胸椎连接起来构成胸廓,对胸部脏器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5]。肋骨骨折后,必须及时进行复位固定治疗,因此应采取检测时间短、准确率高的一种检测技术,以便为患者创造更充分的治疗时间及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6]。肋骨骨折一般是由于对抗性运动、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原因造成的;通常胸部会出现强烈的疼痛感,使患者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7]。及早对肋骨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诊断,能够为临床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价值参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DR 影像技术检测受骨折部位的影响,难获取肋骨骨折的详细资料,实际诊断准确率较低,增加了医生评估骨折病情的难度。此外,因为肋骨骨折部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实际诊断时还应考虑胸部内重要脏器是否会有所干扰,尽可能避免不利因素,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有些肋骨骨折部位相对较深,或是处于前后胸骨、肩胛骨重叠部位,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加了诊断的难度[8]。多层螺旋 CT 扫描检测的原理为利用大信息量处理、高分辨率的CT 影像技术处理,使肋骨影像学资料更加直观、立体,帮助医生全方位、多角度详细了解肋骨骨折的具体情况。多层螺旋 CT 扫描仪器具有多排探测气球管及框架结构,能够从不同角度、多方面获取影像学资料,扫描时间一般不超过0.3 秒,而且扫描过程中不会产生明显振动[9]。多层螺旋 CT 扫描联合磁悬浮技术检测,会有效减轻扫描的振动感,促使球管曝光使用率显著提高,从而消除或降低了检测过程的不利影响[10]。

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多层螺旋 CT 扫描技术、DR 影像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漏诊率以及检测时间,进一步论证了临床诊断的最佳方法。本次结果可见,DR 影像技术共检测出105 处骨折,准确率为82.03%,漏诊率为17.97%。漏诊的骨折部位主要为肋弓、靠近胸椎、膈下肋骨、腋段肋骨以及靠近肋软骨,漏诊率最高的部位为靠近肋软骨处,达10.94%。多层螺旋 CT 检查技术共检测出123处骨折,准确率为96.09%,漏诊率为3.91%。漏诊的骨折部位主要为胸椎、靠近肋软骨。提示:检测肋骨骨折时,常会受其他肋骨、骨折部位等因素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漏诊率。两种检测方法漏诊均集中于靠近肋软骨部位,这可能是因为人体生理肋骨生理结构呈“弓”型分布,当患者呼吸时,或受到外力因素影响时,扫描正胸部位确定前后肋骨情况,可能发生重叠现象[11]。基于此,若患者骨折部位在后肋骨,扫描时会被前肋骨遮挡,从而增加漏诊率。并且,肋骨相对薄弱,骨折线不够清晰,也会增加临床的漏诊率、误诊率。多层螺旋 CT 扫描与 DR 影像检测相比,能够更加全面地观察骨折情况,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取更多角度的影像学资料,有效降低骨重合影像的数量[12];同时,还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肋骨骨折的细微之处,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确切的参考依据。多层螺旋 CT 检测时间(19.86±3.38)min较 DR 影像的(34.18±3.48)min 明显缩短(P<0.05)。说明:多层螺旋 CT 扫描检测能够为临床治疗争取更充裕的时间,对预后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不管是多层螺旋 CT 扫描,还是 DR 影像技术诊断肋骨骨折均具有一定的漏诊率;因此,在临床检测时,还应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例如患者肋骨出现强烈疼痛感,但是检测时未发现骨折征象,这时应该反复检查肋骨实际情况,通过手部触摸了解疼痛具体位置,尽可能避免漏诊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确切、有力的依据,保证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综上所述,DR 影像技术检测肋骨骨折,能够有效检测出具有明显骨折症状的骨折,如单发性骨折。但是,很难发现胸部深处的肋骨骨折,或是骨折的细微处。多层螺旋 CT 扫描检测诊断肋骨骨折,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更清晰观察到骨折的细微之处,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因此,采取多层螺旋 CT 扫描检测肋骨骨折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评估胸部深处是否有骨折症状,及时调整仪器参数,及时获取更准确地肋骨影像学资料,以利于为临床判断骨折严重程度、具体位置以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参考,保证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猜你喜欢
肋骨胸部螺旋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人体胸部
迷人肋骨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日安,白天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