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式思维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4-04-10 13:43舒燕马利云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舒燕 马利云

摘 要: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机械背诵和缺乏整合等问题。教师可运用关联式思维对语文教材75篇古诗词进行整合与梳理,从古诗词的时代、类别、流派、作者等维度构建古诗词基础性学习任务群,以点带面,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和理解。

关键词:关联式思维;古诗词教学;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4-0057-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语文课标》)更新了课程内容,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一新的概念[1]。就古诗词教学内容而言,创设学习任务群需要对古诗词的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进行整体规划。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选取的75篇古诗词,涵盖了古体诗(《诗经》、乐府、民歌等)和近体诗(律诗、绝句等)。从题材和内容看,包括山水、田园、赠别、思乡、边塞、童趣、言志、民俗等;从写作时间看,这些古诗词大部分来自唐宋时期。教材所选的古诗词,意境优美,语言平实质朴,读来朗朗上口,适合小学生理解与诵读。《2022年版语文课标》对不同学段学生提出的古诗词学习要求有所不同(如表1),从“初步获得情感体验”到“领悟诗文大意”再到“体会作品情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涉及内容多、创作时间跨度大,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就容易使小学古诗词教学处于散而无序的状态。

一、当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整合

说起小学古诗词教学,部分教师的脑海里往往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一课一教,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系统整合状况不够理想,最终导致古诗词背诵和理解环节脱节。

1.教学内容零散,缺乏整体性

在古诗词教学中,有的教师未能发现教材编选意图,机械地进行单篇教学,缺乏单元关联性整体思维。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编选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刻画了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歌颂了儿童的纯真,但有的教师割裂了三首古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这种“纯真”的挖掘停留于表面,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孤立,缺乏关联性

部分教师常常把整首古诗割裂成一句一句进行赏析教学,而忽视对古诗的整体把握。在古诗教学中,他们总喜欢来个“三步走”——“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这种死板又不得要领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语文统编教材总编温儒敏在全面解读小学语文教材时说: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过于烦琐,像做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跑了。还有的课堂表现出了古诗词教学的“绕”和“酸”,使得学生的学习更累赘了[2]。

(二)忽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1.忽视情感体悟及情感迁移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清晰浅显,但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之下,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尚未很好地把握古诗词的深层含义,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感知[3]。另外,不少教师重理解分析、轻情感输出,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古诗词教学始终流于表面。例如,教学《静夜思》,许多教师只是机械地指导学生一边“举头”“低头”,一边朗诵,而未能从意象上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异乡的孤寂凄凉。教师很少运用关联式思维进行古诗词整合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诗歌的兴趣,只是机械地读诗、背诗。

教师忽视相似主题古诗词的综合教学,导致学生缺乏情感迁移能力,具体表现为换一首相似意象或者情感的诗词时,学生就不能理解。这不利于学生积累古诗词知识。

2.忽视审美熏陶及审美迁移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仅强调古诗词背诵,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熏陶和培养。例如,教学《江南》《咏鹅》等诗歌时,不少教师仅把这些优美的诗篇作为识字、背诵的素材,缺乏对古诗词内在形象美、意境美的发掘,更谈不上对学生审美熏陶及审美迁移能力的培养。《江南》所描绘的是人们采莲时的劳动场景,若教师未能创设江南独有的水光潋滟和烟雨蒙蒙的唯美情境,学生就很难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无法感知娇艳的莲花和穿梭的小雨,体会不到这种一静一动之美。

二、关联式思维的定义及其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联系

(一)关联式思维的定义

关联式思维是探寻事物间彼此联系的一种思维模式。关联式思维可以分成四个维度,分别是方向、感觉、内容、做事。关联式思维通过方向、感觉、内容与做事四个维度不断联想,使人们从已知的信息中,关联出更多的思考。关联式思维作为人类的思维基础,有助于人类不断扩展与延伸认知,从而生发出更多的智慧。

关联式思维源自语言学中的关联理论。对该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法国学者丹·斯珀波(Dan Sperber),他在说明“关联”一词概念的基础上,将相关理论运用于语言人际交往领域,以此来证明记忆与关联之间的密切联系[4]。近年來,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互联网特性”的研究不断深入,与此相关的关联式思维研究亦得到蓬勃发展。关联式思维是一种整合性、融通性和联结性的思维方式,强调掌握关联策略,挖掘知识联系,树立整体意识,形成有组织、多层次的网状知识体系,注重思维结构中的关联性建构[5]。在解决和处理问题时,关联式思维注重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理性地将相关或看似不相关的几个事物有意识地关联起来,以便整体、全面、统筹地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关联式思维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联系

针对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运用关联式思维解读、研读教材和课标,构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结构体系,梳理整合分布于各册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设计基础性学习任务群,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背诵古诗词,改善古诗词教学现状。设计小学古诗词学习任务群,离不开关联式思维。

三、关联式思维在古诗词学习任务群中的应用

(一)从时代维度构建古诗词学习任务群

时代是诗人创作的土壤,同一时期的作品具有诸多共性。在学习鉴赏古诗时,不能将时代背景与古诗学习割裂开[6]96。《2022年版语文课标》把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来编排,可谓独具特色。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思路,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设计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属于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该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古诗词作品组成,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学习目标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编排学习任务群所遵循的逻辑思路便是关联式思维。以诗人、主题、时代、类别、流派等分别构建古诗词学习任务群,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古诗词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设计古诗词学习任务群,通过时代背景关联一个古诗词学习任务群,总结归纳出同一时期作品的共同特点。关联式思维在古诗词学习任务群中的运用以时代为依托,综合古诗词的意境、意象、情感等基本教学元素,共同指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唐朝诗坛群星璀璨,有李白、杜甫、张九龄、王维、孟浩然等。小学语文12册课本中一共编选了60篇唐诗,其中三年级上、下册课本中共编选了11首唐诗(如表2)。

唐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分布较为零散,教师针对唐诗设置学习任务群有利于学生诵读和积累唐诗。例如,三年级下册共收录了6首唐诗,在结束一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堂名为“本学年我学习的唐诗”的复习课,通过教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回忆古诗词的意境、意象、情感、诗眼等学习元素,然后背诵,做到举一反三,并运用关联式思维形成一个唐诗诵读和积累的知识小体系。

(二)从类别维度构建古诗词学习任务群

诗歌按照内容可分为爱国诗、思乡诗、田园诗、送别诗、乡村诗、四季诗、边塞诗等;按照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教师可根据诗歌的题材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群。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是“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为了突出爱国主题,本单元安排了李白的《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刘禹锡的《望洞庭》四首古诗,教师可以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作为主线,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内容。结束单元教学后,可以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一同复习背诵本单元的4首古诗词,使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热爱之情;可以组织一场名为“祖国风光诗词朗诵比赛”的古诗词专题朗诵比赛,提示学生通过查找课外资料积累相关的古诗词,选择一首或者几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诵。这样,学生在课后自学感兴趣的诗歌,既积累了古诗词,又提高了自学能力。

唐诗通常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唐朝是绝句诗艺术成就的高峰期,教师可以组织一场绝句诗专题朗诵会,把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为五绝组,另一组为七绝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两组分别朗诵对应的诗歌,最后数量多的获胜。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诵读能力,也让学生丰富了诗词积累量,同时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从流派维度构建古诗词学习任务群

诗歌分流派,如王孟山水诗派、陶谢田园派、岑高边塞诗派、韩孟诗派、婉约词派、豪放词派等,每个流派的作品各具特色。教师引导学生从艺术风格的角度对同一流派的作品进行鉴赏,能让学生由此及彼,学会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关联式思维方式进行诗歌的鉴赏并建构自己的审美图式[6]97。以六年级的古诗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教材中山水派田园诗的内容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以“欣赏王、孟山水诗”为主题设置学习任务群,让学生收集王维、孟浩然写的诗,并利用两个课时进行欣赏、对比学习。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王维的诗篇有《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鹿柴》《山居秋暝》《鸟鸣涧》《送元二使安西》《十五夜望月》等,孟浩然的诗篇有《春晓》《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等,教师可引导学生诵读和赏析相关诗歌,从心境、思想情感等方面感知两位诗人描绘山水的异同。从收集到欣赏、对比,再到完全内化,学生发展了整体思维能力,提高了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四)从诗人维度构建古诗词学习任务群

小学语文课本编选了李白的《古朗月行》《望天门山》等9首古诗,王维的《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7首古诗,杜甫的《绝句》《春夜喜雨》等4首古诗。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期的诗篇风格可能会大相径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从中了解其人生经历、思想、性格等,使学生对诗人加深认识,在对比分析中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例如,以“诗中的李白”为题构建古诗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课本中有李白的9首诗歌,《望天门山》和《望庐山瀑布》是诗人青年时期的作品,联系此时盛唐的背景和他本人的经历,可读出他的雄心壮志;《早发白帝城》创作于李白晚年时期,是他在长期辗转流离后终获自由所创作的,表达了他的畅快之情。通过关联式思维,教师可以将李白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关联成一个系统(如图1)。

《2022年版语文课标》强调的相关课程理念,与关联式思维在教学中强调教学内容内外联系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是一致的。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把握单篇与单篇诗词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设计古诗词教学,并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进行教学,是古诗词教学的创新实践。它不仅为小学古诗词教学提供了全新思路,也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是课程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互动的引导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从古诗词的时代、类别、流派、作者等维度,引导学生运用关联式思维去构建学习任务群,改变过去的割裂式、单打獨斗式的教学,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散到集中,引导学生形成富有逻辑性的古诗词学习网络框架,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拓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0.

[2]温儒敏.小学语文中的“诗教”[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6):4-10.

[3]刘云峰.浅谈如何在小学古诗分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J].考试周刊,2019(80):39-40.

[4]斯珀波,威尔逊.关联:交际与认知[M].蒋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85-187.

[5]魏皓洁.“关联式思维”视域下高段古诗组合学习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1):64-67.

[6]尚辉.古诗词整合教学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上),2021(10):96-97.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