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卓越GIS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04-09 15:14郑春燕马小洪张静白
高教学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协同育人

郑春燕 马小洪 张静白

摘  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必然趋势,通过开展GIS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打破不同相关专业之间的壁垒,有利于量身定制适应不同需求的GIS工程人才。该文以嘉应学院为例,在良好的校企协同育人基础上,以GIS技术为纽带联合GIS、地理科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以择优选拔的实验班为载体,探讨适应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卓越GIS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三课堂”联动、质量保障体系等实施校企协同建立GIS技能训练体系,以期为地方院校GIS工程人才培养方式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GIS;多学科交叉;卓越计划;协同育人;三课堂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164-05

Abstract: Multidisciplinary cross-fertil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rehensive talents, and by carrying out a special program for GIS talent cultivation, it breaks the barriers between different related major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ailor-made GIS engineering talents adapted to different needs. Taking Jiayi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good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GIS technology as a link to unite GIS, geoscienc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majors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s, and takes the experimental class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merit as a carrier, to explore the excellent GI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and to establish a GIS skill training system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classroom" linkag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etc., so as to find out a set of feasible and practical solutions. It is hoped to provide some useful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GIS engineering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GIS;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excellence program;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he three-classroom linkage

人才培养计划,继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多学科交叉融合,以GIS技术为纽带打通GIS、地理科学、房管3个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适宜在测绘、国土、房产、城建、环境、农林、市政和规划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产业相关工作的GIS工程人才,从而提高GIS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宽非GIS专业学生就业渠道,并摸索出一套具有可行性的创新应用型GIS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常态化、操作性强的有效人才培养方式。

一  现状分析及对策

嘉应学院位于广东梅州,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山区,是广东最早一批开设GIS专业的学校,已向社会输出1 200多名GIS技术人才。所培养的毕业生已分布在广东大小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不少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其中被嘉应学院聘为校外应用型兼职教师的有10余人,有利于校企合作推进GIS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开展。随着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加强生态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等国家战略规划政策出台,社会对GIS人才需求旺盛,同时提出了新的用人需求。一方面,学生招生规模扩大,受限于区位GIS专业录取分数较广东同层次院校稍低,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更新;另一方面,全国人才争夺战打响之际,GIS教学团队建设陷入瓶颈。3年新冠感染疫情,让人们的择业观念逐渐趋向于教师、公务员等较为稳定的职业,虽然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招生火爆,但中小学教师岗位数量毕竟有限,加强GIS技能训练有利于考研深造、拓展就业选择。房地产低迷对房管专业是一個严重冲击,学生专业认同感低,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基于当前形势,开展卓越GIS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对策如下。

以GIS技术为纽带联合三个专业实施教学改革。这有利于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加强GIS教学团队建设,开拓办学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实验班为载体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虽然与“双一流”高校相比,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自控力不够强,但不乏有可造之才,通过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在青春赛道上奔跑,有望培养出更多优质的GIS工程人才。

适应个性化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构成实验班的成员涉及三个专业、两个年级,学生兴趣点、个人成长路径规划等有差异,采取三课堂联动、集中授课+校外专家讲座+兴趣小组导师组指导、校内外实践教学结合等方式,充分考虑专业基础和需求的共性及差异性,因材施教。

设置较为完整的组织框架体系。建立教学工作委员会、课程教学团队、导师组、班主任和班委会等,以确保实验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以规范化的择优选拔程序建立实验班

建立卓越GIS工程人才实验班是开展GIS专项人才培养计划重要的环节,应采取严格的择优选拔程序。事先确定实验班班主任和实验班固定场所。实验班成立的流程如图1所示,班主任参与实验班成立的整个过程。

首先是校企双方共建实验班教学工作委员会,规范项目建设相关制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分工。工作委员会确定招生条件和优惠政策,要求学生真正喜爱地理信息技术,且学有余力,当前无补考科目,综合测评高者优先录取。招生宣传,发动学生班干部、志愿者在老师指导下撰写招生宣传稿,主要面向二年级三个相关专业(为了便于学生梯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除二年级学生外,择优录用部分GIS一年级学生作为预备生加入),主要以公众号推送、院网发布、张贴宣传稿等方式宣传。各专业班主任以线上、线下形式向班上同学介绍实验班,并由各专业班主任收集报名表、成绩单等,经系主任初步审核材料后汇总至实验班班主任,召集涉及相关专业的系主任、班主任、骨干教師等,对报名参与面试的学生,经提问、投票、讨论等环节后确定最终实验班学生名单。一般为20名左右正式生,10名左右预备生(一年级学生)。公示7天后,为实验班配备班主任,选拔班干部,实验班正式成立。

三  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验班的构成人员来自GIS、地理科学、房管的三个专业、两个年级,GIS专业知识基础不同。学生兴趣点存在差异性,如无人机数据采集技术、遥感深度学习、国土空间规划、GIS工程项目实施和GIS二次开发等。此外,还有不少学生有考研、考公、考编及考教资等意愿。为了适应个性化发展需求,总体培养思路是以提高实验班学生培养质量为中心,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为主,导师组引导及指导为辅,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三课堂”联动加强学生GIS实践技能训练。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行导师组制,按学生学习兴趣,如遥感深度学习、无人机数据采集、制图应用等,分为若干小组(4~6人),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导师组(2~3人,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等)。导师组分阶段、分专业、分方向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让学生定期汇报、总结,并指导学生组建团队、申请各类大学生科研项目、参加各类学科大赛及撰写论文等。

四  “三课堂”联动的GIS技能训练体系

“卓越计划”要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中心,实际工程环境为背景,组织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活动[4]。嘉应学院一直以创新应用型GIS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产学研校企合作,在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绩[5-7]。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校企双方依托教学工作委员会商讨制定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体系,如图3所示。按照递进式设计思想,从大二到大四有层次地开展基础实训、综合实习、创新实练;充分考虑学生专业性质和兴趣差异,划分为GIS基础技能、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三大类并设定相应教学实训侧重点。

通过“三课堂”加强实验班的GIS实践技能训练,见表1。随着时代进步已不能将第二课堂看成是除第一课堂教学之外的所有活动[8],不少学者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分为三课堂,一般第一课堂是指校内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指课余科技创新训练,第三课堂包括校外实践、基于课程网站资源的线上学习等[9-11]。学生在实践中精炼知识和提升思维,并转化为创新实践动手能力[12]。

第一课堂主要是集中授课的专题实验训练,强化学生现代测绘技术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等,主要包括多源数据采集(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RTK实地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仪数据采集等)、数据处理与分析、地理数据建库、地理信息可视化、GIS二次开发和遥感影像判读等。第二课堂是校内外导师组指导,学生参与教师纵横向课题开展项目承做、项目实训,或实验班跨专业、跨年级组队承担各级大创、攀登项目,或组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如地图制图、GIS应用、无人机技术和GIS开发等大赛),或撰写学术(毕业)论文等,以科研、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班主任指导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以增加实验班集体凝聚力。第三课堂是实验班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其他碎片时间,分散自主线上学习GIS工程案例,或到校外参观学习、开展生产项目实习等,从而提高空间数据获取、GIS工程设计、软件开发和工程项目管理等GIS工程能力。非GIS专业由于GIS相关开设课程少,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如申请选学常规GIS专业课程,房管专业学生若学有余力甚至辅修GIS专业以更系统地学习GIS技术,利用节假日到GIS企事业单位实习。“三课堂”互补,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方便实现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方向和学习时空等的有效融合。

具体实施时不同专业教学内容侧重点会有差异。课内外结合,集中授课与分散实训结合,尝试按GIS基础技能、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三种类型授课,强化“地理信息化”训练,提高地理信息输入、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非GIS专业学生重点在GIS基础技能和GIS工程应用,熟悉数据生产流程、数据建库技术,能解决空间决策性课题。GIS专业学生还需熟练掌握GIS软件二次开发能力。集中授课时间主要在实验班成立第一学期,重点是基于项目工程案例加强ArcGIS等GIS软件操作训练,第二学期主要请校外知名教授、技术骨干作专题讲座,并进行无人机技术培训、MapGIS软件工程应用培训等。

五  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质量保障体系

“卓越计划2.0”教育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其中,“学生中心”满足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产出导向”要体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适应产业需求能力,“持續改进”则强调培养质量持续提升[13-15]。为了保证实验班的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共建的教学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制订一套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准入、监督、考核、评价和改进等环节,以形成一个闭环。

第一,严格的准入条件。规范选拔程序,遴选出热爱GIS技术、基本功扎实的学生组建实验班。第二,完善的教管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班级管理制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并督促“三课堂”联动、导师组指导、校企协同育人等顺利实施。第三,灵活的考核手段。制订科学、系统、灵活考核机制,主要由校内课程成绩、创新实践能力考核、校外实习考核及导师考核等部分构成。第四,多样化评价方式。从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发展、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实验实习条件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分析所取得的成效及不足。第五,定期组织优化。根据评价结果,教学工作委员会召开研讨会,优化上述环节,以学生培养结果为导向,推动实验班GIS工程实践技能持续提升。

六  结束语

通过GIS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十多年的实践,建立了长期良好合作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6]。2023年,与深圳飞马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无人机遥感应用”校企联合实验室已获广东省教育厅立项资助,广东省科技厅认定广东省数字果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都可进一步推进校企科产教融合。稳定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基础有利于开展GIS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主动服务、适应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更新人才培养逻辑,推进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及地理科学、房管、GIS专业交叉融合。现已经成立第二期实验班,同学们整体积极向上,申报大创项目、参加学科竞赛踊跃,20多人次获得各类大创、攀登计划项目立项,11人获得MapGIS软件应用工程师;在深圳飞马机器人赞助的“飞马机器人杯”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大赛中,学校30组同学参赛,卓越班7组同学都进入了前9名。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迅猛发展,对GIS人才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协同育人。考研、考编、考公等也成为了大学生普遍的选择,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行业和个性化需求,必须不断优化GIS人才培养计划,以促进实验班GIS工程创新实践、主动学习、团队协作和自我管理等能力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菲,杨倩倩.“卓越计划”2.0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路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1):26-33.

[2] 孟小亮,边馥苓,崔晓晖.地信产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J].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卓越计划的《交通运输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