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4-04-09 09:17尹海龙陆志波刘佳徐斌
高教学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生态文明课程思政

尹海龙 陆志波 刘佳 徐斌

摘  要:为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实现模式,该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建立环境专业“一干、八支”思政元素顶层设计架构,并以此响应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围绕将其有效融入教学过程,针对专业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分别提出思政教育融入的具体教学方式。最后,分别以典型专业课程和实习课程为例,介绍思政元素和教学方式融入的具体实践,以通过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教学案例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同频共振、双向提升。

关键词:环境专业;生态文明;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120-04

Abstract: To explore a realization mode f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guided by 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top-level design framework named "one trunk and eight branches" for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environmental discipline. This framework also meets well with the discipline training objectives to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To effectively incorpora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course teaching, a detailed and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methods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practical courses was presented. Finally, taking typical specialized course and practical course as example, the detailed incorp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to the courses were demonstrated. The two case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a sympathetic resonance and bidirectional improvement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discipline education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forging high-level specialized teaching case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discipl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case

2016年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强调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先任务,进一步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3]。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4]。因此,开展面向新时代的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能够充分响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顶层战略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探讨了基于环境专业系统性教学体系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总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现方式以及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实践,旨在为建立高校环境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借鉴。

一  环境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总体设计

当前在围绕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系统性设计不够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碎片化问题[5],既造成课程思政的站位不高,也弱化了课程思政在提升学生全局性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方面的特有作用。基于此考虑,我们构建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线的环境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一干、八支”设计架构,如图1所示。

“一干”是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包含着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6]。因此环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其核心目标就是通过多层级、多类型的课程教学全面响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完整性科学体系,并使学生对这一科学体系的认识不断深化。

“八支”是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八个主要方法论以及由此延伸出的课程思政元素。具体来说,从深邃历史观、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制观、全民行动观和共赢全球观八个方面[7]深入拓展课程思政元素,涉及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系统思维、问题导向等方面的丰富思政内容。此外,结合工科专业的特点,拓展工程伦理教育、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因此本研究提出的“一干、八支”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架构,也能够很好响应环境专业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会责任、系统思维、批判思维和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等创新性培养目标,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同向同行,达到“1+1>2”的效果。具体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二  环境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现方式

(一)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现方式

专业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环境类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元化的知识传授形式,如课堂讲解、典型案例、分组讨论、汇报演示、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思考能力[8],具体见表1。

(二)  实践课程思政教学实现方式

环境类专业实践课程[9-10]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课程设计、竞赛讲座和活动调研等几个方面。环境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响应专业发展进程和社会政策需求,合理设置实践内容,创新设计实践形式,统筹安排实践流程,于行动中悄然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实现思政育人成效。根据实践课程各方面内容形式,对应的教学实现方式见表2。

三  环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在开展环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注重围绕课程类型和专业方向打造若干课程思政链条,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系统性和整合度。以下以专业教育思政链和实践教育思政链中的典型课程为例,介绍如何将“一干、八支”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系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予以具体实现。

(一)  专业教育思政链课程案例

流域水环境治理课程链是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教育课程链之一。该课程链面向环境工程专业的水污染防治专业方向,包括了环境管理与法规、水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构建了系统工程论和工程技术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链。其中,环境管理与法规课程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围绕该课程打造的课程思政案例还入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

该课程面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系统工程为着眼点,结合开发的教学案例,讲授环境治理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和管理法规。

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板块,首先从宏观层面讲解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实践案例、解决方案,提高学生对环境管理战略问题和系统工程论的认识站位;在此基础上深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工程方法论教学;最后介绍了环境管理的标准与法规。每个板块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设计及其对应的思政元素融入和思政教学实现方式见表3。

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总结以高水平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例如课程负责人作为主要完成人编写了联合国人居署英文技术报告,2019年3月在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发布;在《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Sustainability”以一作发表論文。这些最新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得到学生好评,以教师现身说法的形式提升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另外,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二)  实践教育思政链课程案例

以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课程为例(表4),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认识环境治理实际工程项目,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从“知之”到“行之”,深入理解生态文明思想的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等理念的生动实践,并培养工程理论、工匠精神。

四  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环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融入环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培养生态理念深入、综合能力突出、专业素质拔尖,胜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国家一流学科,在建立贯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干、八支”课程思政元素顶层设计架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面向专业课程与实践类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依托高水平研究和社会服务成果打造高水平课程思政案例与课程,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同频共振、双向提升。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 /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 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华章[J].环境保护,2022,50(11):8-11.

[4] 赵永平,刘毅,王浩.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纪实[N].人民日报,2023-07-17(1).

[5] 石岩,王学俭.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问题及实现路径[J].教学与研究,2021(9):91-99.

[6] 黄润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3,48(1):5-7.

[7] 梁斌.黄润秋谈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形势:五个“前所未有”[N].2018-08-07.

[8] 陈小玉,张晶.课程思政背景下的环境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环境工程,2023,41(1):261.

[9] 王林,李咏梅,谢丽,等.“双碳”背景下环境类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以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环境教育,2022(4):32-34.

[10] 杨楠,陈翠红,鲁金凤,等.基于新工科的“思-融-研-赛”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1,7(S1):102-104.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生态文明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