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2024-04-09 04:50沈凡凡徐超彭冲
高教学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实践育人学科竞赛

沈凡凡 徐超 彭冲

摘  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理论和思想融入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保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和育人工作相结合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研究重点。该文以“党建+学科竞赛”为切入点,阐述高校“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必要性、现实困境,探索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制度建设、革新思维模式、组建帮扶团队和搭建大数据平台五个方面的实施路径,促进党建和高校实践育人的根本任务有机结合,推动高校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大数据;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074-04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comprehensiv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n education work and integrating the Party's political theory and ideology into practical education are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s for implementing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with moral integrity.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in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s strongholds and Party member teachers as pioneers, and to integrate Party building with student education work. This article takes "Party building and subject competi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expound the basic connotation, necessity,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of the "Party building and subject competition" model in prac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t explores five implementation path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Party building leadership,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innovating thinking modes, establishing assistance teams, and building big data platfor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big data; Party building; subject competition; prac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mode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实践育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落到实处,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加强学生学科竞赛组织教育管理工作,确保学生思想前沿,学习进步,实践能力提升,加深党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1-3]。在高校“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模式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思想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鉴于此,本文从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入手,以党建为引领,以学科竞赛为实践载体,探究实践育人的内涵及其实施路径,以期促进高校思政工作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  高校“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

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指出,要加强课堂与实践教学一体设计,提高社会实践的导向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实践育人是新时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体现。教师将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实践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4]。学生在参加学科竞赛实践活动中,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在实践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知晓理论知识学习的局限性,促进社会实践反哺课堂教学[5-6]。

高校“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工作,将党建思政教育与学科竞赛相结合,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完成学科竞赛[7]。在育人过程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实践育人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扎实支持的教育模式[8-9]。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践教学,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真实的问题和项目中,學会发现问题,并提供实际操作和解决方案。二是创新意识,追求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出新颖的见解、独特的观点,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三是团队协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强调学生在实践项目中与他人共同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以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四是社会责任,通过让学生将专业教育和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五是职业能力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参与企业命题竞赛,使学生能够获得实战经验、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实践育人模式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二  高校“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的必要性

(一)  高校“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是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发展党员、管理培养党员、凝聚团结党员群众的重要任务,更是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质量的接班人。育人和育才是相统一的过程。教职工党支部可以把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发力点,将党建和学科竞赛进行融合,将思想引领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发挥教职工党支部在育人方面的重大作用。

随着国家“新工科”“产教融合”战略的全面推行,实践育人机制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必要环节,如何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何增强党建引领学科竞赛提升协同育人成效,如何提升学生的政治信仰与政治素质,微观上不仅关系到学科建设质量和学科影响力,宏观上还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对学科的认同感。做好学生学科竞赛的党建全面引领工作,既立足当前解决学生对竞赛认知不足的问题,又可以着眼长远夯实学生能力和基础,将他们培养成为拥有大思想、大视野、实践动手能力强和走在学科前列的开拓者。

(二)  高校“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是提升青年学生思想内涵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高校教职工党支部是团结教师和学生的桥梁,高校教师就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全面落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策略,发挥教职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党建+学科竞赛”双融双创协同育人工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使其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取得国家级奖项突破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优秀人才”和“科学知识”是经过实践淬炼的人才和能够服务于实践的成果。我们唯有深切体会这种迫切感,以实践育人为载体,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学科竞赛是目前提升学生理论和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10-11]。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取得突破已迫在眉睫。

三  高校“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的现实困境

(一)  教职工党员的思想认识不足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师生员工,在完成教学科研管理任务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但是目前部分党员的思想意识并未上升到这个高度,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一是认为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是两个维度,党建是思想维度,业务是实践维度,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很小,做好自身业务工作的同时,完成上级规定的党员学习和实践义务即可。二是当党建活动与学生学习培养发生冲突时,认为教学科研优于党建,部分党员教师则请假不参加组织活动,存在学生的教学科研、学科竞赛等是第一位,党建教育是第二位的思想意识。三是高校的学科竞赛组织化程度不高,还没能形成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机制,党员教师和学生对学科竞赛的认知尚浅、缺乏主观能动性等。

(二)  高校“党建+学科竞赛”协同育人创新机制不完善

一是在政策层面,对于“党建+学科竞赛”的协同育人制度,高校党委和二级党组织在职称评审、评先评优、干部提拔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激励制度。在党务工作者人员配备方面,通常由专任教师兼任、流动性大、稳定性不足、协同育人制度和理念持续性不足。二是在基层党支部层面,党支部书记通常由普通教师兼任,教学、科研、党建同时抓,会存在時间和精力不足的现象,无法高质量培养学生产出成果。另外党支部书记对支部教师的约束性较小,调动师生增强“党建+学科竞赛”协同育人机制的动力不足,党支部的政治力、组织力、创新力很难得到提升。

四  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  强化党建引领,树立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模式意识形态

实施“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模式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树立这种意识形态,高校要通过强化党的领导,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科竞赛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就是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高校各项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要通过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深入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增强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三是高校要加强对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模式的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以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参加比赛等方式,让更多学生了解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总之,强化党建引领,才能培养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二)  完善制度建设,落实“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要求

高校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过程中,在顶层设计中要完善实践育人的制度建设,确立实践育人的重要地位。确保“党建+学科竞赛”能得到充分实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并完善党建与学科竞赛的管理办法和工作细则,明确各类竞赛的组织、推进、评选标准,确保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负责“党建+学科竞赛”事务的领导机构或部门,在高校层面统筹协调、推动党建与学科竞赛工作。三是完善培养方案,将实践育人要求融入到学科竞赛的培养方案中,明确学生参与竞赛的学分奖励和学业认定标准。四是加强师资培训,开展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指导能力和竞赛辅导水平,使其具备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竞赛的能力。五是激励机制建设,建立奖励机制,对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重视党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活动。六是加强学生宣传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对“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要求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其中。

(三)  革新思维模式,助力学生在学科竞赛实践中成长

发挥基层党组织抓党建的示范效应,书记亲自抓、带头抓、带领抓,积极攻坚克难,着力突破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方面的难题。从“思想引领”和“学科竞赛”实践帮扶等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学业支持与能力训练,促进学生全面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一是结合“互联网+”“挑战杯”等重要比赛时间节点,通过座谈会、讲座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状况和需求,及时给予生活学习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及勇于挑战自我和提升实践的能力。二是给学生提供多元化资源,如文献资料、技术支持等,引导学生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拓宽视野和知识面。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有效地将个人才能与集体智慧相结合。对于学生个性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竞赛教育有机统一,将他们培养成拥有大思想、大视野及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实践者。

(四)  组建帮扶团队,提升师生间学科竞赛组织化程度

在学科竞赛方面,组建党员教师帮扶团队,根据学生需求,开展针对性帮扶指导,秉持把“扶困”与“扶智”相结合。在党员教师的指导下,招募学生党员成立师生学习帮扶小组,开展线下辅导-线上答疑的分类帮扶模式。线上组建答疑群,方便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线下定期开展辅导教育工作。一是针对学科竞赛的特点,确定帮扶团队成员,根据学科竞赛的领域和要求,选择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教师作为帮扶团队的核心成员。同时考虑邀请在该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或校外专家加入团队。二是制定明确的角色任务分工,对帮扶团队成员进行合理的角色分工,明确各个成员在学科竞赛中的具体职责。三是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支持,为帮扶团队成员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持,使其了解学科竞赛的要求、评判标准、最新动态。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给团队成员进行培训讲座,分享成功经验和指导方法。四是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帮扶团队成员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定期开展例会、讨论、经验分享。通过交流和合作,促进思想碰撞和互相学习,提高团队整体组织化水平。五是设立反馈与改进机制,建立师生间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不同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评估与改进,优化帮扶团队的工作方式和目标,提升学科竞赛组织化程度。六是强化资源整合和管理,帮扶团队可以协助组织学科竞赛所需的资源,包括教材、设备、实验室等,同时也要合理规划和管理这些资源,确保其有效利用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七是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和发展,帮扶团队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学科竞赛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领域。

(五)  搭建大数据平台,增强学科竞赛信息化交流

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建设“党建+学科竞赛”大数据平台,一方面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收集竞赛立项案例信息的同时,也学会了成功参与学科竞赛的方法,以及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学科竞赛,增加比赛获奖的竞争力。搭建大数据平台可以有效增强学科竞赛的信息化交流,一是党员教师联系学生明确搭建大数据平台的具体需求和目标,考虑不同学科竞赛参与者的不同需求,确定平台应具备的功能。二是整合数据来源,包括竞赛前沿信息展示、历年竞赛获奖名单、竞赛案例等内容,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学科竞赛信息化交流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三是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提供在线讨论区平台功能,鼓励学生和党员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科竞赛知识的共享与传播。四是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学科竞赛参与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和交流竞赛信息,提高学习和竞赛的效果。同时,竞赛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也有助于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将党建工作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创新了高校实践育人模式。通过党员教师和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提升实践育人的成效。

五  结束语

高校“党建+学科竞赛”是一种新的实践育人理念,旨在通过将党建工作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实现党建引领学科竞赛突破的协同育人效果。党员教师担任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目前高校党建育人工作存在思想认识,以及协同育人创新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高校教师党支部应当强化党建引领,树立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模式意识形态,完善党建育人制度建设,落实“党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要求。党员教师应当革新现有的教学育人思维模式,组建党员教师帮扶团队,搭建大数据平台,助力学生在学科竞赛实践中,提升學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党建+学科竞赛”协同育人探索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兴华,郭亚亚.以双创竞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究[J].高教学刊,2023,9(26):51-54.

[2] 徐博,许德新,邓雄,等.基于科技竞赛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23,9(21):23-27.

[3] 曾榕,陈宣东.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J].高教学刊,2023,9(20):57-59,6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EB/OL].[2023-06-29](2023-08-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6870/202307/t2023070

6_1067464.html.

[5] 李海廷.“赛教融合”视角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3(5):22-27,41.

[6] 张艳玲,任斌,梁意红,等.高校“党建+赛教”育人模式探索——以电气与自动化教师党支部为例[J].成才之路,2022(29):1-4.

[7] 田苏宏,王丽娜.高校党建质量评价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3(8):80-86.

[8] 路征,周婷.大学生学科竞赛中指导教师介入的关键节点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23(4):47-52.

[9] 郭菲,张蓝文.参与和获奖孰轻孰重?大学生竞赛的育人作用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3(4):62-68.

[10] 孙凡金,张勤进,陈洋,等.以竞赛为导向的电工电子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3,42(2):200-203.

[11] 陈蕴哲,李翔.自我决定理论视域下双创竞赛对青年学生创新动机及感知的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3(2):109-118.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实践育人学科竞赛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的农村中学生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