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中心、两模块、三目标”的生态学课程德融教学创新

2024-04-09 04:50王艺吴云杰夏国威张建利
高教学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文明课程思政

王艺 吴云杰 夏国威 张建利

摘  要:生态学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了解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运用生态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科学探索精神、民族团结友爱精神,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能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课程组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扎实生态学知识、深厚生态文明观素养、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生态学;课程思政;生态文明;德融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066-04

Abstract: Ecology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majors, which can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ecolog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cology,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y using ecological knowledge. It can cultiva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ho have the spirit of humanistic care, the spirit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and the spirit of national unity and friendship,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with solid basic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trong business ability, and can serve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pain point" problem in the course teaching, the course team follow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with solid ecological knowledge, profou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 and outstand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words: Ecolog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oral teaching; innovation

生态学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生态学被视为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1],“绿水青山”理论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方针政策,结合贵州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目标要求,落实本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科学探索精神、民族团结友爱精神,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利用生态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环境保护和生态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教学“痛点”问题剖析

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存在影响学生学习成效,制约学生全面发展及综合能力提升的“痛点”问题[3],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课程内容时代前沿性不强,与社会、生产、生活呈现三脱离现象

教师通常以传递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科前沿发展,社会生产需求,生活中的热点、焦点事件等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学生应当关注的资讯[4]。枯燥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认知网络和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建构、培养、提升,缺乏时代前沿性与深度广度的课程,只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完即忘[5]。因此,如何重构拓展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有什么用”“怎样用”这三个核心关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课程思政面临难内化、难践行的两难困境

生态学的课程思政元素相对比较容易挖掘,可融入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共鸣,但持续性不强。如何更加巧妙地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衔接融合,让学生不但入眼入耳产生共情,还能入脑入心内化吸收[6],有效地将思政育人从课内延续到生活、实践、工作中,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内驱力

受到“主动教,被动学”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在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上的欲望较弱,特别是面对枯燥的基础理論知识,更是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采用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严峻挑战[4]。

(四)  评价体系存在指标单一、内容单调的两单问题

评价是反映学生学习成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单一的评价指标与单调的评价内容无法精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全面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效,也无法有效开展教学反思和持续性改进[7]。

二  创新思路及举措

(一)  创新思路

本课程把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专业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互动过程中,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意识、政治敏感度方面的缺失[1],以及缺乏目标、难以自律、不善合作等问题,课程教师需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融德教学,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根据生态学课程特点,在多年教学经验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本课程教学结合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8],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德育嵌入点,融入德育教学(表1)。

教学内容中,很多环境生态学理论和规律也适用于人类社会运行法则,讲解中基于专业知识自然引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自然融入爱国、平等、博爱的理念和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在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及课程学业评价三个层面全面融入德育教育元素[1],培养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对专业学习的信心[9],发现和培养兴趣,形成乐观自信、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新时代大学生文化。

探索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采用灵活开放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资源和载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10]。通过多角度、全过程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公平守信、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

(二)  具体举措

1  教学内容

生态学课程将传统教学内容分解成知識模块,按照知识模块设计自学题目和讨论题目,设计项目情境或案例,学生课下进行小组研讨,在课上提出分析报告或解决方案。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拓展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信心[11],发现和培养兴趣,形成乐观自信、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新时代大学生品格。生态学教学内容中,很多生态学理论和规律也适用于人类社会运行法则,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案例自然地将爱国、敬业、平等和博爱的理念传达给学生。

2  教学过程

生态学课程按照教师重点讲解和随机提问,开展课堂在线测试,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等设计教学过程[4]。在教学空间上,教室、多媒体、网络资源全方位融合,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切换。在教学手段上,综合利用传统教材、案例教学(图1)、研究热点和前沿资料,通过多媒体、手机社交软件和网络学习软件等多种方式进行立体教学。课后则辅以难点、热点,运用在线讨论和网络自主学习等方式强化学习效果[11]。教学过程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的同时也抵御了网络娱乐的诱惑。在学习讨论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思辨能力[12]。

3  教学环节

生态学课程依次设置教师讲授、提出问题,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反馈,研究或实践案例讨论等环节,通过教师讲授知识点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从而克服畏难情绪,提升信心,提高对专业的认可度。通过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专业研究的兴趣并通过学习和思考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求知的乐趣。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学生能够学会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

4  手段与方法

生态学课程采用了讲授式教学与项目讨论/分析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项目教学的知识内容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社会急需的多元化创新人才而服务。同时,教师自信、乐观、积极的态度也能给予学生正面的示范力量。

5  考核方式

生态学课程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丰富了随堂考核形式,即除以往采用的随堂考勤、随堂提问、汇报讨论外,增加课堂网络在线测试[11],实现对学生全过程、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9](图2)。所有平时成绩均以电子文档公开记录并上传到互动平台。该考核体系强调诚信,教师严格按照考核方式打分,强化时间观念,缺勤也会不及格,设置积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进取。公平、公开、即时的考核结果不但能及时地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诚信教育,提高了竞争意识。

德融教学在生态学课程中的融合有以下特点: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给予学生更多积极参与品德教育的空间;网络资源与教材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结合,让学生有机会、有动力做课堂的主人翁,从而更容易认可和接受教师对德育的要求。生态学课程具有先天优势使得教师有更多机会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生态学理论可以直接用于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中的进化理论、领域行为、种内与种间竞争及生态位理论等可用于分析人类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环境观。

三  创新的效果及成果推广应用

(一)  创新效果

1  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达成度显著提升

自2018年开始,本课程团队开始逐步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从传统线下教学到现在的有意义学习,从最初的老师讲、学生听,到现在的人人分享与质疑,从最初的思政育人入眼入耳,到现在的入脑入心并践行,不断迭代升级,持续性改进。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有意义学习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达成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

2  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课程思政成果丰硕

通过有意义学习教学模式,学生的生态学专业知识,生态学实验技能和野外调查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思政育人的改革与创新,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生态文明践行者,由学生组织的“绿色环保协会”,开展的垃圾分类,生活污水调查处理等活动成效显著,深入人心。

3  教师教研水平明显提高

2021—2023年,团队教师共主持参与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13],“应用生态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探讨”获批省级教研项目,“生态学德融教学改革”获批省级教改项目;“生态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和“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獲批校级教研项目;撰写科研教研论文10余篇;2020年本课程获批为校级一流课程,获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贵州民族大学校级二等奖。一名教师进入贵州省首批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一名教师获校级说课比赛三等奖;一名教师获校级说课比赛优秀奖;指导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7项,校级1项;指导学生参加第17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校级优秀奖2项。获得第13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优秀奖。

(二)  成果推广应用

目前,已连续两年开展为期一个星期的野外实习实践课程。受到同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课程内容有突破性创新,课程资源多元实用,教学模式合理高效,教学方法新颖多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效果明显,可推广价值高。

四  结束语

通过生态学德融教学创新改革,以立德树人为“一中心”,理论和实践教学为“两模块”,实现知识、技能、情感“三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生态学知识、深厚生态文明观素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田庆青,孙晓锋,胡思海.生态文明思想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以“能源与资源化工”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25):124-127.

[2] 曲木铁西.“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目标与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3):54-60.

[3] 李怡,张力宁,冯永亮,等.“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物联网技术,2023,13(1):161-162.

[4] 马贵兰.信息化背景下《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总会计师,2023(8):62-65.

[5] 王子凡,成夏岚.以服务地方为抓手的“园林花卉学”地域性教学改革实践——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园艺,2023,46(17):170-172.

[6] 董术发,刘鹏,尚磊,等.《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及改进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11):31-33.

[7] 赵媛.“一中心三融合”网球专项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23,21(7):132-135.

[8] 胡志根,刘全,严鹏,等.基于案例教学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34):193-196.

[9] 赵敏慧,张翠萍,周元清.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2):56-59.

[10] 陆海翠.按学施教——构建深度英语课堂的“内核”[J].校园英语,2022(46):160-162.

[11] 马竹根,张显.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71-73.

[12] 汪卫芳,屠莉佳.“银行柜面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50):77-80.

[13] 田苗,陈俊英,王福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四合三联”创新性教学体系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2(8):63-67.

猜你喜欢
生态学生态文明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探讨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论生态型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