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吕蒙正悔食鸡舌汤

2024-04-08 04:00宋宪章
杭州 2024年3期
关键词:伙房吕蒙正敲钟

北宋时期的吕蒙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状元宰相。吕蒙正出生于河南洛阳,曾先后在宋太宗、宋真宗时三次出任宰相之职。他有敢于顶撞皇上的胆量,也有唯才是举的气量,被后人誉为北宋名相。《宋史·吕蒙正传》中对他有这样的评价:“质厚宽简,有众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这样一位清廉宰相,每天早上喝的一碗鸡汤,居然要杀掉几十只鸡来做,这是怎么回事?

吕蒙正出生于官宦家庭,他的父亲吕龟图为六品起居郎,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和国家大事。吕龟图有众多内眷,与吕蒙正的母亲刘氏不和,就把年幼的吕蒙正和刘氏一起赶出了家门。据说母子二人在洛阳龙门山的窑洞中度过了九年艰难时光。

为了填饱肚子,吕蒙正经常到寺庙里蹭饭吃。时间长了,难免遭到和尚们的白眼和捉弄。寺庙里吃饭,都是以敲钟为号,钟声一响,和尚们就各自走出禅房,到伙房去吃饭。这一天,和尚们私下串通好,到了饭点故意不敲钟,等吃完饭才敲钟。吕蒙正听到钟声,赶到伙房,却见斋饭已经吃完了,只能忍气吞声回去读书。“饭后钟”的典故由此而来。

刘氏靠着做些针线活,给别人打些零工,勉强维持生计,赚来的钱大部分都用来给吕蒙正买书,让他好好学习,教导他成为一个有才学、有志气的人。这段经历让吕蒙正更加懂得人间的苦难、更加明白百姓的不易,造就了他的品格和修养,也为他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吕蒙正发奋图强,参加了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丁丑科的考试。这次考试共有三万多人参加,但吕蒙正凭借过人的才学和坚韧的毅力,成功高中状元。此后,他的仕途扶摇直上,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并担任了当时太子(即位后为宋真宗)的太傅。

为了劝诫太子,吕蒙正创作了《寒窑赋》,自述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这篇文章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等名句,比喻恰切、字字真言、句句哲理,被誉为“古今第一励志文”,千古流传。

而吕蒙正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位极人臣后他的生活日渐奢侈,特别讲究饮食。在清初褚人获所著的《坚瓠余集》中就记载了一则“吕蒙正喜欢吃鸡舌汤的故事”,说的是晚年的吕蒙正饮食有个独特小爱好——特别喜欢喝鸡舌汤,可以说百吃不厌,每天早餐都要来上一碗。相府厨师为了迎合吕蒙正的口味,精心烹制使得那汤羹无比鲜美可口,以致吕蒙正经年享用而兴味丝毫不减。

一天,吕蒙正处理完政事到后花园散步,偶然间看到墙角有一个高高隆起的土丘,便问随从:“这小山是何人所建造?”

随从不敢隐瞒,如实禀报道:“这是为了给相爷煮鸡舌汤所杀的鸡的毛堆起来的。”

吕蒙正听后吓了一跳问:“我吃过多少只鸡?以至鸡毛能堆积成一座山?”

随从向吕蒙正解释:“因为相爷您的牙齿不好,所以厨子要把鸡舌煮得很烂,让你容易咽下。一只鸡就一条小小的舌头,一锅汤要用几十条鸡舌头,就要杀几十只鸡,相爷您每天喝鸡舌汤已经多年了,日积月累年蓄,鸡毛就堆积成了一座山。”

吕蒙正听后顿然醒悟,感慨不已。他回想起自己在洛阳城外破窑里的生活,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要向僧人乞食,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有了现在的富贵生活,每天可以喝上一碗鲜美的鸡舌汤,自己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于是,他从此再也不喝鸡舌汤了。

猜你喜欢
伙房吕蒙正敲钟
伯牙鼓琴
吕蒙正拒收宝镜
荆楚老乡敲钟忙
老朱的用武之地
河北省赤城县伙房—大岭堡一带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敲钟的速度
宽容的吕蒙正
敲钟祈愿
宽容的吕蒙正
吕蒙正为官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