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再造一座“未来之城”

2024-04-08 04:49何乐乐
杭州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杭州

文|何乐乐

1 月24 日,杭州宣布GDP 突破2 万亿元。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意味着杭州城市能级跃上了新台阶,也为杭州未来发展提出了新命题——如何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再造“新杭州”?杭州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解答: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开拓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合成生物、脑机接口、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趋势:以“新”提“质”的跃迁

2023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新质生产力,将其作为部署新一年工作的关键词之一;2024 年1 月,中央政治局新年首次集体学习,便聚焦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已然成为高频热词。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作出全面系统阐释,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属于创新驱动型生产力,科学技术创新是推动其形成和发展的持久动力。新质生产力的“新”表现在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发生了新变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生产中被广泛运用,数据成为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与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并驾齐驱,由此催生出的一系列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质”表现在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都发生了质的跃升,进而使得产品形态、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善。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意见》明确,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到2025年,实现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等内容,初步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武汉聚焦未来显示、元宇宙、生物制造、电磁能等新领域新赛道,强化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大应用场景供给,努力建设未来产业发展高地;合肥以“量子科技、深空探测、核聚变”为重点,依托国家实验室、中科大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全力打造“量子科技”“量子产业”双高地;成都则在前沿生物、先进能源、未来交通、数字智能、泛在网络、新型材料六大重点领域24 条细分赛道前瞻培育未来产业……进入2024 年,全国各地在部署新年工作时都把加快培育新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

今天的未来产业,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后天决胜竞争的新支柱产业。发展未来产业“慢不得”“等不得”“拖不得”“误不得”,一场产业变革浪潮正在席卷全国。

动力:想象力转变为生产力

无论是代糖阿斯巴甜,还是美妆成分烟酰胺,日常生活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词都离不开合成生物。这是继“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是前瞻性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元件、器件、模块、底盘等一系列研制创造,合成非天然的生物。2023 年2 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合成生物是优先发展的9 个快速成长未来产业之一。

先人一步、快人一拍,2023 年9 月,杭州重磅出台国内第一个地级市层面的专项政策《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打造合成生物领域的产业集群创新高地”。政策的出台为产业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细致的解读又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吃下了定心丸。160 余家企业及金融机构参加合成生物产业政策发布暨产业对接会,8 个合成生物产业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推动细胞和基因治疗、生物基材料、化妆品新原料等多样化应用场景发展。

聚焦产业科技融合,杭州统筹26 个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召开相关论坛沙龙23 次,目前已有创新成果输出,如浙江工业大学钱塘生物产业研究院开发的“抗真菌抗生素两性霉素B 生物制造及产业化”项目通过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组织技术鉴定。由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牵头、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正式获批成立,杭州合成生物学创新产业园揭牌并落地钱塘(新)区,杭州正热切地拥抱新产业。

▲ 2023 年云栖大会 李忠/摄

崭新的词语、活跃的动力,激荡着对未来的憧憬。新年伊始,奶牛猫跳“科目三”舞蹈的一则视频刷屏。这段视频由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生成,用户在通义千问App 内输入“通义舞王”“全民舞王”等口令后,上传照片、选择类型,很快就能生成舞蹈视频。打破“次元壁”,穿越“时光机”,在阿里通义实验室自研的视频生成模型Animate Anyone的加持下,动漫人物、演艺明星等都能化身“全民舞王”。春节前夕,通义千问也上线了新应用,上传照片即可生成包含作揖、要红包、贴春联等经典春节动作的拜年视频。

▲智能驾驶体验 李忠/摄

▲ 人机对战 李忠/摄

▲ 数字运输 李忠/摄

从单一文本模态,向语音、图像、视频等多模态方向演进,大模型技术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在图生视频领域,AI也将从“喜庆娱乐”转变为“可初步商用”,一张人物照片、一张服装照片,通过Outfit Anyone模型,用户无需试穿就能感受上身效果。未来,Animate Anyone与Outfit Anyone 有可能将会成为AI 电商的一块拼图,在保留原始形象的面部表情、身材比例、服装背景等特征的背景下,以大模型技术突破网购无法试穿体验的瓶颈。

想象力注入算力,并最终转换成生产力。《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3》报告显示,杭州在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第二,仅次于深圳。2023 年8 月,杭州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目标是到2025 年,基本形成“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的产业生态。基础架构的搭建,基础资源的积累,将集聚起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

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细分赛道,杭州正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始于基础科学的突破,完成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将逐渐演变成现实。

机遇:塑造发展新优势

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浙江大学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项目实验大楼正式结顶,极弱磁大设施首个交叉研究平台基建项目如期开工,在杭州,“1+2+18+N”综合性科学中心框架拉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基础性支撑。除了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驱动外,由企业主导的自主创新模式在杭州也逐渐涌现。截至2023 年底,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1.5 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21 家,数量均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 位。

▲申昊科技 叶彬松/摄

企业不仅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创新主体,还是科学研究的主体,需要提出新的方法、新的科研范式、新的领域研究、新现象的解释以及如何转化为技术、高科技产业。为更好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2023 年底,杭州发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加速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成长以及营造更优创新生态提出具体举措,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向更高处前行,离不开攀登者。创新之道,唯在得人。2024年,“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杭州2 名人才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2 个创新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在创新创业赛道上,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家大显身手,其中也不乏年轻人奋斗的身影。2023 年杭州新入选省顶尖人才11 名,新认定高层次人才3.5 万名,新引进35 岁以下大学生39.7 万人。为促进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提升生活品质,杭州制定实施了“春雨计划”、优化提升全球青年人才集聚“青荷”计划、6 轮“大学生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越来越多人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开拓者、筑梦者。

从发放“算力券”不断完善算力资源供给,到率先启动“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创新要素在杭州不断集聚裂变,亟需推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全社会的创新生态,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迈入“2 万亿俱乐部”后,杭州将2024 年定为“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深化改革,重在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障碍,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强基固本,重在补齐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再造坚实可靠基础支撑。创新动能培育、营商环境建设都将是杭州今年的“关键词”,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和难点,进一步促进全要素生产力大幅提升。数字之城,向“新”而兴,杭州奏响“二次创业”进行曲。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杭州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杭州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杭州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杭州旧影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