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生教授临床针灸学术思想探讨 *

2024-04-07 13:50张雪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选穴脏腑针灸

张雪琳

(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科研实验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8)

刘会生教授厚德博学,承古拓新,博采新知,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许多独特的针灸学术见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屡起沉疴,治疗效果显著,赢得了“刘神针”“刘飞针”的盛誉,是全国知名的针灸专家。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亲见刘教授治病救人,现将刘教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1 病证结合 精于辨证

疾病,尤其是疑难病,常常寒热并见、虚实夹杂,数经或数脏相互影响,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因此,刘教授认为明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识病、辨证为中医诊疗之原始,行医道者,务必精于识病、辨证,而辨证是正确治疗的前提,论治是正确治疗的手段。只有认清疾病,才可抓住疾病的本质及特征;只有准确辨证,才能确立有效的施治方法。刘教授谨遵“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的临床诊治原则。他擅长中西医结合,借鉴现代医学CT、MRI等仪器的诊断,参考现代医学相关检查,以求明确诊断。例如颈椎病,刘教授通过问诊、望诊和触诊以及X线片或者CT等影像学诊断,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配穴处方和针刺手法。

刘教授精于辨证,诊治疾病重视四诊合参,特别注重经络辨证,认为经络理论是中医、针灸理论的核心内容,经络循行以及证候归经在经络辨证中占有重要地位。《灵枢· 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说明各经病候与其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的循行分布密切相关。通过对病候进行整体分析,判断病在何经、何脏、何腑,据此进行精当配穴,或攻邪、或扶正,或攻补兼施,达到“治病求源”的目的。例如在治疗面瘫时,刘教授根据足厥阴肝经“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顶之百会。其支行者,从目系……下颊里,交环于唇口之内”,常取肝经原穴太冲,可祛风邪、疏经筋,提高了临床疗效。

2 擅长飞针 强调补泻 重视得气

刘教授自幼熟读医典,深钻细研,对针刺手法很有研究。他在古代医家针刺手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针刺经验,加上深厚的书法功底,于20 世纪80 年代初逐渐摸索出了一种易教、易学、令患者疼痛感极小的毫针刺法。由于这种方法旋转进针快速、准确、疼痛感极小,手法轻巧,得气明显,疗效卓著,刘教授被国内外业内人士誉为“刘飞针”。

具体操作方法为治疗时医者用左手将穴位处的皮肤消毒,右手拇、食、中三指指腹持针柄,进针时右手的拇指内收,食、中指腹同时相应外展,作小鸟展翅高飞状,此时针体便迅速转动,像从枪膛射出的子弹,当针尖处于快速旋转接近穴位时,通过肘、腕、指尖的力量将快速旋转的毫针弹射入穴位,患者基本感觉不到疼痛,此时即可快速捻转针体,引气至病所。此法将针如枪弹般疾速射入穴内,进针极快,即何若愚所说的“针入贵速”。医者右手腕力、指力必须配合默契,水平旋转针体与垂直刺入的时机必须恰当,水平旋转与垂直刺入这两个方向的力必须平衡,才能达到落点准确、穿刺力强的效果。由于毫针是疾速旋转刺入的,穿透力极强,所以患者痛感极微。若熟练掌握这种针刺方法,则可达到刺入迅速、患者无痛的效果。

刘教授扎针,聚精会神,手如握虎,胸有真识,腕有真劲,手有真气,投之所向,无不如意。刘教授扎针既蕴涵着一种实实在在、巧发奇中的力量,又轻妙绝伦、灵活自如,使针入肌肤时轻而不浮,重而不拙。患者接受刘教授的治疗后,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因刘教授扎针不痛而从此消除“怯针”的心理。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是针刺补泻的基本原则。刘教授认为补泻方法很重要,常用的针刺补泻方法有徐疾补泻、呼吸补泻、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开阖补泻、迎随补泻等六种,但不能机械地套用某些补泻手法,强调患者的体质、病情及机能状态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在临床中,刘教授细心体会患者对针刺的感应性并结合病证的虚实、体质的强弱、病程的长短等因素,适当调整补泻手法,如方向、深度、强度等,并巧妙地融入古代“凤凰展翅”与“蜻蜓点水”补泻法,使补泻强度与患者的症状、机体反应性相适应,从而激发机体的自我调整能力,达到补虚泻实、治疗疾病的功效。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标幽赋》曰:“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刘教授在针灸临床中非常重视得气,认为得气或气至病所是提高针刺效果的关键,凡得气速者效亦速,得气迟者效亦迟,不得气者则无效,但能否得气或气至病所与指力大小和取穴准确性密切相关,因此他经常强调练习指力和取穴准确的重要性。

3 针罐并用 巧妙结合

拔罐法通过负压引起皮下局部充血或轻度瘀血,促进患部血液循环,促进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活跃淋巴细胞功能,加强淋巴循环,产生的组织胺随体液循环周流全身,增强各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活动。

针罐法是将拔罐与针刺结合应用的一种拔罐疗法,又称留针拔罐法,即先在一定腧穴上用毫针针刺,等得气后将针留置于腧穴原处,再以针为中心,将火罐拔上,留罐10~15 min,然后起罐。

针罐均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神经、体液系统,调节内脏功能活动。二者合用,如同中药的相须配伍,加速气血的流通,更具祛瘀生新、舒筋活络、温经散寒、消肿散结、镇静止痛之效。《素问》云:“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必先于皮毛……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用针罐法能加速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促进机体功能的迅速恢复。

刘教授认为针罐法能充分发挥针法和拔罐法的优势,而且安全可靠,由于加大了刺激量,大大提高了针刺的疗效,一般用于单独针刺疗效欠佳的顽固性疾病,如顽固性失眠、痤疮等。

4 配穴精当 擅用背俞穴

针灸临床治疗的最基本单位是经穴,通过经穴实现针灸的神奇效果。人体十四经脉分别与不同的脏腑相联系,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的经穴有362 个,因此临床配穴遣方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针灸的疗效。刘教授临证选穴,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局部选穴、循经远端选穴与辨证选穴相结合,依据病情精选腧穴。他认为选穴遣方应少而精,力专势宏,起效迅捷,“善用针者,穴不在多而在精,选穴要针对辨证服从治则”。若取穴过多,不仅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疼痛,而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更不利于医者对治病经验的总结。治疗急性病以及病邪侵袭某一部位的病症时,刘教授常取2~4穴,有时仅取一穴即见速效。有一次,刘教授乘火车出差,车上广播一位女乘客休克,经诊断后刘教授认为,患者休克是低血压或低血糖所致。他随即选择三个穴位(素髎、百会和内关),用0.35 mm×25 mm 毫针飞针刺下,1 min后患者苏醒过来。

刘教授在临床中辨证准确,选穴精当。如治疗青盲及颅内病变引起的视神经萎缩[1],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刘教授数十年来选用复明(翳风前0.3 寸,耳垂后皮肤皱裂处)、球后、太阳、风池为主穴,肝肾阴虚配肝俞、太溪,脾肾阳虚配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肝郁气滞配太冲、光明,气血两虚配心俞、气海、神门,气血瘀滞配膈俞、委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如治疗面瘫,刘教授常以阳白、鱼腰、四白、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翳风、合谷、太冲为主穴,鼻唇沟平坦配口禾髎、迎香,鼻唇沟歪斜配水沟,目不能合配丝竹空、攒竹、申脉、照海,燥热伤阴配太溪。阳白透鱼腰,下关透颧髎,四白透地仓,地仓透颊车,同时配合面部走罐、闪罐、挑刺内颊咬合线,挑透刺综合治疗,双管齐下,内外结合,效果显著。如治疗偏瘫,常以水沟、极泉、尺泽、内关、三阴交、委中为主穴,舌强不语配金津、玉液、廉泉,视神经萎缩配复明、太阳,口角歪斜配颊车、地仓、迎香,痰多加丰隆(双)、中脘,上肢不遂配肩髃、臂臑、手三里、外关、虎边,手指屈伸不利配八邪,下肢不遂配环跳、环中上、髀关、鼠蹊(经外奇穴,位于腹股沟部,腹股沟中外1/3 的交点处,左右计两穴)、箕门、伏兔、梁丘、足三里、阳陵泉、解溪、丘墟、太冲等,膝关节疼痛加膝眼、鹤顶。如常以风池、天柱、颈百劳、颈夹脊、大杼为主穴治疗颈椎病;常取肾俞、大肠俞、小肠俞、委中治疗腰椎病;常取肩髎、肩前、肩髃治疗肩周炎;常取头颞(经外奇穴,位于头部,眉外端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方2寸,与耳尖平高处,左右计两穴)、天冲、率谷治疗偏头痛;常取上星、上迎香、迎香治疗鼻炎;常取耳门、听宫或听会、中渚治疗耳聋、耳鸣;常取天突、人迎、扶突治疗梅核气等。

刘教授临证不仅配穴精当、取穴少而精、见效快,而且擅用背俞穴,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穴组方治疗顽固性疾病,效果明显。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上下排列,是脏腑与体表联系的部位,具有反映脏腑疾病和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特异性。《素问· 长刺节论》:“迫藏刺背,背俞也”。《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病治阳”。《难经· 六十七难》:“阴病行阳……俞在阳”。当脏腑有疾病时,相应的背俞穴活化成敏化状态的腧穴,出现阳性反应点、反应物和反应区。临床上针刺背俞穴,不仅可以治疗脏腑相应的疾病,也可以治疗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与脏腑相关的病症。如治疗失眠,刘教授认为失眠的发生涉及肺、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主要病位在心,与心神的安定与否直接相关。在临床中,刘教授选穴以五脏俞(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主,配以百会、神庭、头维、太阳、中脘、天枢、关元、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风池等,同时背俞穴针上用闪火法拔罐,留罐10~15 min,留针30 min。起针后配合背部走罐(1 周1 次),大约10 min 后出痧即止,这种针刺背俞穴结合背部走罐的方法对一些顽固性失眠的治疗效果显著。如治疗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以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为主,配梁门、中脘、天枢、关元、中极、水道、足三里等,有健脾、通降腑气、调肠通便的作用。如治疗产后抑郁症,常以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主,配百会、神庭、头维、膻中、中脘、天枢、关元、胸部阿是穴、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等,有醒脑开窍、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作用。如治疗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因心主血,肝主疏泄、藏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肾藏精,且精能化血,所以心、肝、脾、肾与女子胞的关系尤为密切,常以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主,配中脘、天枢、关元、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如治疗痤疮[2],刘教授认为,肺合皮毛,痤疮的病位在皮而关乎肺,由于风热外袭,热郁于肺,上蒸于面,或由于胃肠热盛,上攻于肺,肺胃蕴热,发于面部,或肝气郁结,郁而生热,反侮于肺,上攻而至,因此他采用毫针局部围刺病变部位,配合针刺大椎穴及背俞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等),最后在大椎、肺俞(双)和肝俞(双)处刺络拔罐放血,每周1 次,泻其瘀热,以疏通面部气血。刘教授运用这种局部治疗与内部循环治疗相结合的内外兼治疗法,解除了许多痤疮患者的痛苦,让他们重新焕发青春、增强自信。

5 大医精诚 厚德流光

由于刘教授的飞针具有快速无痛、沉稳准确的优点,临床上深受患者的好评,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也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的学者前来学习。50 余载的教学生涯,他将自己60多年宝贵的针灸临床经验,通过家族传承、院校传承、师徒传承、工作传承、培训班传承的方式,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和弟子,桃李缤纷,杏林满苑,为医学的发展培养了无数精英,真是硕果累累!

辨证准确、穴少力专、配穴精当、擅用飞针、针罐并用等是刘教授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精髓,对启迪后学及提高临床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刘会生教授虽德高望重,功成名就,但永远那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充分展现了医学大家的风范,不愧为一代针灸名家!

猜你喜欢
选穴脏腑针灸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选穴规律研究
选穴温灸法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