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除夕的服务坚守照亮紫塞明珠祥和年

2024-04-06 18:51王庆滨盖巧琳郑伟清
华北电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巡线塞罕坝服务队

王庆滨 盖巧琳 郑伟清

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很年轻,平均年龄不到39岁,最小的只有25岁,却是塞罕坝农牧民交口称赞的一个群体。冬季零下30多度的天气里,他们顶着严寒、踩着积雪,穿行在林海、牧场,巡线检修,保障着分散在坝上近6000用户的用电安全,深得农牧民们的信赖。供电所有个不成文却一直坚守的工作惯例——春节假期全员值守待命。

作为本地人,确保乡亲们过个好年,是他们最朴素的想法。每逢春节前后,塞罕坝的2000余平方公里的雪原上,他们每天除了巡线任务,就是守着连接供电所和用户的电话,以便第一时间接听,随时准备奔赴农牧民家。

踏雪巡线保障万家灯火

冬日的塞罕坝,银装素裹,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新春将近,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格外忙碌。2月8日一早,所长于淼和刘振刚、付文涛、董鹏飞收拾好工具,就出发了,他们要对10千伏总场部514线路进行特巡。

于淼一行蹚过齐膝的积雪,裤腿上和鞋上沾满晶莹的雪花,身后留下一串深深的脚窝,呼出的哈气在头顶飘散,帽子上很快结出白霜。“对这条线路熟悉极了,哪里的雪下面是深沟、深坑,我们都一清二楚。”于淼眼睛里闪烁着清澈的自信,边巡线边对记者说。

于淼和同事们是地地道道的塞罕坝本地人,对坝上山水林草都十分熟悉,对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有刻在骨子里的认同。在塞罕坝,过除夕迎新年,点亮家里所有的灯已经是象征来年顺顺利利的习俗。保障家家户户“灯照吉祥”,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的每一位职工共同行动。

于淼走在巡线小队的最前面,其他队员沿着他的痕迹向前移动。“发着烧,还走那么快。”付文涛半开玩笑半关心地向于淼喊了一嗓子。“喝了药,早退了。”于淼清脆地回了一句。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负责运维的线路大都穿林过岗,简洁洪亮的声音已经成为大家交流时不约而同的默契。

供电所现有职工16人,担负着林场及牧场2090平方公里的供电服务,375.4公里的线路维护。“一年365天,我们大部分时间在巡线的路上,牧区线路一个月巡视一次,林区两天一次。”供电所担任内勤的董鹏飞算了一笔账,人均巡护超100平方公里,每人负责超20公里的线路,如果多人一组,这个数字就会加倍。

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身上保持着多项“之最”:冀北区域内海拔最高、营业服务面积最大、平均气温最低,季节性负荷反差最明显,人均服务面积最广、森林草原防火责任最重、服务保电工作难度最大。

“春节前,要把全部线路巡视一遍,每一米线路都要巡视、每一根杆塔都不能落下,个人生点小病不算啥。”于淼说。

每到一处杆塔,他和同事们都会驻足,聚精会神地观察金具、绝缘子、线夹是否完好,检查线路表面的积雪、覆冰情况,排查线路杆塔可能存在的隐患,并认真记录下来。

“20到21号杆儿之间的空线上有覆冰。”刘振刚跟付文涛说。用望远镜确定了覆冰情况,他俩将三截绝缘杆接成一整根,开始敲冰。

一块、两块、三块……电线上的覆冰被敲落下来。刘振刚的鼻尖已经冻得通红,睫毛也挂上了薄霜,但他好像完全感受不到寒冷,眼神里都是专注。敲完冰,他举起望远镜又确认了一下,才放心地继续前行。

天空湛蓝,空气清冽,车轮轧在雪上咯吱咯吱地响,巡线暂告一段落,他们驾车返程。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办公楼是一座红白相间的三层楼建筑,“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格外醒目,一棵小松树挺立在楼前。对联和福字已经贴好,一连串的小燈笼也已经挂在了窗前。他们一下车就钻进办公室,赶紧烘烤被雪打湿的手套,然后就各自忙各自的去了。

“阳光”服务送到牧民家门口

大草场牧区的一位养殖户计划年后扩大规模,需要年前把手续办好。由于大雪,出行不便,当天,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打去了电话,寻求帮助。

“今天保证给您办好。”接线的内勤李启龙斩钉截铁地告诉对方。中午,稍作休息,于淼和李启龙及几位办理业务涉及的同事,驾驶“阳光”服务车立即出发。一个小时的颠簸,服务车停在了村口。

“提前祝你们新年快乐,没想到你们来得这么快”。等在村口的养殖户说。“祝您新年大吉大利,我们现在开始办理业务。”车上的于淼和李启龙向养殖户祝贺新年,并且干净利索地为他办理好了报装手续,同时也为闻讯赶来的其他牧民办理了相关业务。

在塞罕坝御道口牧场,“阳光”服务队已经是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的一个亲切称谓和一张有口皆碑的服务“金色名片”。

2023年,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的支持下,“阳光”服务队装备升级,有了一辆专属服务车。这辆服务车应用“互联网+”技术、移动作业终端等智能化手段,打造出坝上的“移动供电所”,可以上门为客户提供办电业务受理、咨询、交费等服务,真正让牧民少跑腿、不跑腿。同时,车上还配备各类抢修用的备品备件、以及牧民急需的生活物资等,只要牧民们有需要,这辆车都会第一时间赶到,被牧民亲切称为“阳光”服务车。

牧民们有什么需要都会给服务队队员打电话,在家里就可以解决各类用电难题。时间一长,牧民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也会求助“阳光”服务队,“阳光”两个字也成为牧民对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如今,这辆“阳光”服务车成为了坝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满足牧民各类需要的同时,也有了固定的服务日期。据牧民介绍,“阳光”服务车每个月1日和15日都会来一次,主动上门服务,解决他们的所需所想。现在,牧民们都盼着它的出现,把服务队当做自己的亲人,只要看见这辆“阳光”服务车,牧民们就高兴得不得了。

“平常时候,‘阳光服务车给我们送来办电了便利,农历龙年前,为我们送来了新年的吉利。”办完业务,牧民们一致点赞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的“阳光”电力服务队。

深夜检修助力乡村振兴

入夜,御道口大草场五队的养牛大户张景春家打来电话。

张景春的牧场牛羊正集中产崽,现有的灯光无法满足照明需求,保暖和监控设施的入户线需要全面检修。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职工大部分是地道的塞罕坝人,很清楚牛羊是牧民重要的财产,天寒地冻的节骨眼上一点都马虎不得。

晚上行车,全靠车灯照明,遇到较深的积雪只能下去推。路不是很远,走起来却很缓慢。到达张景春的牧场天已经全黑了。于淼和同事们“兵”分三路,一组检查表箱、一组检查入户线路、一组检查牛棚内照明和取暖线路。塞罕坝共产党员服务队在牧场里忙碌起来。

“照明的入户线接头有点松了,已经处理好了。”“监控线路没有问题。”“表箱内有融水,已经处理。”……检修完毕,“红马甲们”向张景春和牧场工人介绍检修情况并嘱咐用电注意事项。

进入冬季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为保障辖区内像张景春这样的养殖户用电安全可靠,主动上门服务,对养殖户用电线路、变压器进行“安全体检”,帮助养殖户对内部线路、漏电开关、饲料粉碎、通风等用电设备进行“把脉问诊”,并为“牧光互补”的养殖户检查光伏发电设备,确保及时发现用电隐患并处理。同时,塞罕坝共产党员服务队还积极了解养殖户的用电需求,向他们详细讲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介绍出现一般故障时的紧急处理措施等,进一步确保养殖户供电设备安全正常使用。

夜稍稍深了,牧场上的体感温度更低,星辉和坝上的灯火遥相辉映。瓷实洁白的路面,马达声惊起的警觉的野兔,树上闪光的树挂,都成了冰天雪地里疲惫的“红马甲们”眼里的绝美景致。

“明天晚上,我们就一起在所里包饺子,做点儿好吃的,看看春晚,拉拉家常。”回到所里,于淼指了指桌上的电话机:“更重要的是守着电话,以备谁家有故障了,第一时间去抢修。”

于淼口中的“明天晚上”就是除夕。“干的就是这个活”,“干就得负责”,“干这行就要干好”。面对记者“对这份工作的看法”的提问,供电所职工们的回答朴实无华,没有一个溢美之词,却每一句都带着乡土里的鲜活气息,都是“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的最生动的诠释和践行。

“春节期间,将继续密切关注、主动对接辖区养殖户用电需求,加强供电设备巡视维护,保障供电可靠,全力服务养殖户用上安全电、放心电,提升客户的电力获得感,确保辖区用户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咱值守的意义,就是这。”谈到春节期间的工作,于淼目光坚定地说。

猜你喜欢
巡线塞罕坝服务队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春光美巡线忙
出没风波里,踏浪去巡线
塞罕坝之歌
无人机在电力巡线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塞罕坝
塞罕坝点兵
自愿服务队忙到点上了!
春运路上的“花甲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