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社交:追寻心灵共鸣的彼岸

2024-03-15 05:08杨文滢
记者观察 2024年1期
关键词:年轻人社交读书

杨文滢

“年轻人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新的社交和学习”。——经济学家何帆

奔忙之余,你会驻足一家街边的书店吗?或许好多人都觉得自己没时间静下心来好好阅读一本书。现在,一本书会怎么抵达年轻人呢?

耳朵是阅读的灵活新渠道,“共读”功能会让自己与许多同频读者产生奇妙联结,平台拼书和直播带货成了淘书的新渠道,社交网络上的一系列“阅读衍生类”讨论小组,则仿佛是读书的“周边”和“售后”产品……

从线上阅读到线下淘书,从私人读书空间到“数字公共空间”。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人为核心、倡导共同创造和多向互动的“阅读社交”在当代年轻人中逐渐流行。

有爱书人的地方,就总会长出无穷无尽关于阅读的灵感与惬意。于他们而言,阅读是一种陪伴,一种分享,一种逆境中自我开解、放松身心的方式。

新渠道下,阅读与生活达成“共生关系”

25岁的陈彬是浙江某理工类高校建筑专业的研究生,入职建筑设计院后,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绘建筑图上,项目启动、定案、出施工图、修改反馈意见,循环往复,每天鲜少有时间与家人、朋友交流谈心。

重压之下,陈彬会利用碎片时间戴着耳机听有声书。下班的路上、单位与建筑工地往返的途中,每次听的时间都不长,但“可以缓解很多压力,不那么孤独了”。

上个月,陈彬连续两周加班熬夜绘制的小区地下车库施工图总是出错,甚至部分测算和总规划方案出入颇大,“反复重复了很多次,那块都对不上”。那天日头很好,他心里却很苦闷,呆坐着,两眼无神地望着电脑屏幕。“后来我索性‘放空自己,开始听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中国式”的《百年孤独》用一个家族五代人的故事,写尽了生命中的苦难与绝境、爱与希望。读者在书中共勉,人生漫漫,要一边奔跑,一边和解,一路前行。

他记得,有声书开头就是主人公第一口吻的独白——“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

“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

“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

“当时听到这个开头,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有声阅读让陈彬觉得生活是热闹的,接地气的,是可以片刻抽离现实去亲近自然的。他喜欢听主播绘声绘色地描绘对白,“这能让我从自己的生活中解放出来”。

“讨论小组”:私人读书空间转向“数字公共空间”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传统意义中,阅读往往是孤独的。但在各种社区社群里,读书人很容易找到同路人,许箫就是其一。

许箫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每天埋头于一堆数据中,循规蹈矩的精准演算,早已让她习惯了隐藏个性。

身边同事们不知道,忙碌在格子间、安静沉默的这位95后女生,有一个诗意澎湃的灵魂。

余秀华是她近年最爱的诗人之一。但在公司里,她从未有机会谈论过这位诗人,以及她那些大胆的热烈的奔放的诗歌——毕竟,气氛严肃的财务部,似乎与诗歌“格格不入”。

不过没关系,她总能找到“知音”——许箫是豆瓣“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重度用户,这里集中了60余万的阅读爱好者,而在豆瓣上,总共有3000多个读书小组。

几天前,她在豆瓣上看到有人求拼书——余秀华的经典诗集《月光照在左手上》。许箫没有犹豫,立刻跟了单。常规售卖36元,现下24元就能买到手了。

拼书是敲门砖,然后,理所当然的,她们开始了由浅入深地交流。她甚至略显羞怯地向屏幕那端、从未谋面的对方,展示了自己的一些作品。许箫觉得,诗歌是一种需要“共鸣”的作品,不应该“孤芳自赏”。

当“书搭子”在年轻人中蔚然成风,阅读从“独乐乐”变成了“众乐乐”。爱书的人们彼此分享新书信息,互相勉励督促,当有了更大的动力,阅读量也随之成倍增长。当前,除了62万人的“山倒组”,豆瓣还有各种书评“讨论小组”,小红书话题“我的私人书单”有超过10亿人次浏览……

“书籍”作为一种媒介的涵义正在外延。年轻人将“私人空间”转向“数字公共空间”,构建起与这个世界的“赛博链接”。

“直播共享” 搭建起一个个流动的文学客厅

不仅是空间的转移,在“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与“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现实呼唤中,读书与直播实现了双向奔赴。直播读书节目兴起,不仅成为娱乐的新方式和知识的传送带,更能给人们带来情感疏导与精神慰藉。

“人间烟火气”是内容生产的“流量密码”,生产者希望以人文关怀书写民生话语、关切现实生活。当下,各种类别的直播读书节目“多点开花”、相互融合,共创了直播读书节目方兴未艾的新生态(主要类型见表1)。

值得一提的是,哔哩哔哩上备受赞誉的《保持对话》节目,直播场景质朴简洁,罗翔、余华等嘉宾围绕“对未来的恐惧与悔恨”“社会变迁与个人欲望”“究竟什么才是爱”等话题侃侃而谈,打造了思想交锋的文化盛宴,治愈了众多网友。

《赵健书房》第一季以“不关灯的书房、不孤单的思想”为定位,以读书博主身份“出圈”的主理人趙健先后与苏童、麦家、岳南、叶兆言、马家辉、王立群等嘉宾一起,以推广阅读为切入点,探讨生活真相,共叙人生意义,创建了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有高度的谈话场与互动区。

此外,一批主打“夜读”与“夜听”的直播读书节目也正在成为大众精神栖息的新空间。

抖音发布的《2023抖音读书生态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抖音时长超过S分钟的读书类视频发布数量同比增长达279.44%,读书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65.17%,收藏量同比增长276.14%。同时,抖音读书类直播场次同比增长66.23%,场均观看人次2700+。

在图书领域,抖音有着繁荣的创作者生态,截至2023年2月,莫言、刘震云在内的10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入驻抖音,超1500位图书作者在抖音分享读书心得,专业的说书讲书创作者数量也已过万。

年轻人阅读新方式,写满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余华、莫言等严肃的文化名人,成为社交媒体上被年轻人热捧的新一代“文化网红”。与其说是年轻人发现了这些作家“有趣的灵魂”,不如说他们非常渴望从文学作品里得到更多人生的启示、生活的道理。

娱乐短视频固然有趣、社交媒体固然热闹,但无法解答年轻人心中的困惑。时代的车轮飞转,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不断叩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自己又该成为怎样的人。“阅读社交”应运而生,万千爱书的人在社交平台上找到了“根据地”。

“閱读社交” 的困惑与突破路径

马斯克在2022年特斯拉AI日上,给年轻人这样的建议:多社交、多阅读,偶尔闻一闻玫瑰的香气。阅读社交在青年群体中大受欢迎之余,也有人担忧,这种阅读方式是否存在弊端?

的确,以社交为导向的阅读,可能导致“浅阅读”现象,使部分读者不求甚解,甚至读书当作社交的“必要成本”。而且,这种快速阅读模式很容易导致读者以“切片”方式阅读严肃著作,从而影响经典作品阅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造成庸俗化解读。但着眼现实辩证来看,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只有先踏过“开始阅读”这道门槛,才能去谈阅读质量的高低,“深阅读”或许比“浅阅读”更好,但“浅阅读”“泛阅读”都胜过“不阅读”。除此之外,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也并非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比如,在阅读社交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提升阅读素养和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会独立思考,追本溯源,去粗取精。正如博览群书、以“文化直播”为特色而深受网友喜爱的董宇辉,在高校分享讲座中提到的“个人阅读心法”——要提高阅读能效性,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深思默想、内化养分。其次,社交媒体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提升用户的阅读社交体验,为爱书人打造更贴心、暖心的在线阅读与分享交流平台,将书本中的“文字”以灵动的多样形态展现出来,成为读者的精神“加油站”和生活“小智慧”,连通作者与读者的心灵桥梁。最后,社会各界携手共创,才能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打造健康、丰富、愉悦、休闲的社区阅读环境,引导青年群体在数字时代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阅读习惯。通过多种策略,助力阅读社交质量整体提升,使之成为一种更加积极和持久的文化趋势。

阅读是一剂生活调味品,让人得以暂时远离喧嚣纷扰,尽享宁静时光。“阅读社交”的流行,既是技术进步使然,也是青年精神世界的一种发展。阅读社交的前景值得期待,而要将美好愿景化为现实,需要社会对阅读文化持续关注、悉心培育。

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破圈”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年轻人社交读书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