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产业大事件回顾:从人间烟火到大国重器

2024-03-15 05:08石塔克
记者观察 2024年1期
关键词:短剧天眼人工智能

石塔克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与2023年说了再见,回望过去的这一年,酝酿着无数新的可能与潜力。一边是重新旺起来的人间烟火气,国内文化、体育、餐饮、旅游等市场快速升温,为情绪价值买单重回消费核心舞台;另一边是科技创新驱动力量不断提升,新能源、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产业取得了诸多突破。围绕高质量发展答卷,即便仍面临内外部的不确定性,但从身边到远方,不同的产业和每个人交织在一起,都在稳步找回自己的确定性。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变的。站在2024年新的起点,基于一些国家宏观数据及天眼查研究院的大数据洞察,《山海有归期,追光向未来:2023年度产业盘点》新鲜出炉。在新的一年,希望与2023年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事件与数据回顾,可以带给我们新的力量与期待。

靠“抢”的2023:大型体育赛事如约而至

演唱会全面回归的2023年,承载情绪价值的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迎来了迅速复苏,并获得了强劲增长,且带动了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之一。当然,一票难求也是常有的。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重磅开幕,期间赛事门票销售火爆。据杭州亚运会主新闻发言人毛根洪表示,截至闭幕前日一早,已售出305万张门票,销售总额已经突破6.1亿元人民币。这也被业内视作体育消费的拐点,体育赛事付费入场成为了新的潮流。

据《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数据,中国的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约1.5万亿元。这次规模盛大的亚运会也带动了体育产业的突飞猛进。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仅杭州地区新增体育相关企业就有4万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3.38%。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激烈的大规模体育比赛及数字人、机器狗、无人驾驶公交等数字技术备受关注外,杭州亚运会的“平民化”亦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这也是过去一年中国体育产业的关键词之一。从多地争相举办的市级马拉松比赛,到“村超”“村BA”等村级体育赛事,可以窥见全民体育的横向铺开与纵深发展之势,体育产业规模也随之不断提升。根据《“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至2025年将达到5万亿元。天眼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与体育相关的企业1290万余家,其中2023年1—11月新增401.4万余家,较2022年同期增长84.9%。

同样被视作重要精神消费的文化产业,尤其是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营业性演出,也在去年迎来全面开花的态势,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34.24万场,较前年同期增长278.76%;演出票房收入315.41亿元,较前年同期增长453.7%;累计观演人次达1.11亿人次,超过了2019年全年水平。

除演出票房外,演唱会和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拉动的关联消费亦增长显著。以频上热搜的“周杰伦2023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为例,官方数据显示,其海口站四天共吸引了15.46万人次观众,其中省外观众9.51万人次,带动了9.76亿元的旅游收入。而在这些演出活动背后,演出行业也迎来井喷式发展。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新增营业性演出相关企业超过7万家,同比增长近42%,是2018年以来最多的一年。

找回线下情绪空间的同时,线上娱乐也在2023年迎来革新。其中,让横店变“竖店”的短剧尤为吸睛。根据国家广电智库资料显示,网络微短剧正表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去年一年,横店影视园、象山影视园等影视园区内,约70%的在拍剧组为微短剧剧组。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中国“霸总”短剧更是收割海外大波观众。为短剧上头的不仅有观众,也有蜂拥而至的企业。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短剧相关企业同比增长320%。有行业机构预测,2023年国内短剧行业规模约为200亿~250亿元。

性价比的2023:寻回附近烟火气

2023年,一同升温的还有生活里的烟火气。譬如餐饮业,在开年时便迎来井喷式复苏。随后的一年中,知名餐饮品牌及网红餐饮店动辄等位数小时的火爆情况也时常重现。餐饮企业随之进入了“报复性开店”的新高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国内全年新增餐饮企业279.4万家,同比增长45.74%;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比近66%。

而从去年餐饮行業的热点来看,无论是激战“超低价团购”,还是米村拌饭、曹氏鸭脖等“县城餐饮包围北上广”,亦或是量贩零食在全国遍地开花,都能看到人们对性价比的需求。不过,追求性价比并不意味着开销变少。事实上,2023年中国餐饮行业的收入规模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1—11月,中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9.4%,达47485亿元,已经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46721亿元的全年收入。

依托于人们的“口腹之欲”,淄博成为2023年最火的城市。凭借着蘸料、小饼、大葱这“灵魂三件套”,再加上价格实惠的优势,直接在全国掀起了非节假日也要“进淄赶烤”的现象级热潮。去年4月,淄博商务局数据显示,当地烧烤店日均接待人数13.58万人,主城区重点烧烤店营业额同比增长35%左右。有网友戏称:“上次淄博这么热闹,还是在齐国的时候。”

而淄博烧烤带动的地方之旅,只是2023年旅游市场持续回暖的冰山一角。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预测,2023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54.07亿,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5.2万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90%和91%;而劳动节、暑期和中秋节、国庆节假日国内旅游出游人数、旅游收入、游客平均出游距离、平均停留时长等主要观测指标均已全面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根据天眼查数据,2023年全国新增旅游相关企业36.7万家,同比增长53.52%,较之2019年增长超70%。

在旅游方式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也把对性价比的追求排在了考虑的优先级。去年,先是喊着“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的“特种兵式旅游”火爆全网;后是将“City walk”“City ride”推向主流。前者是挑战自己的体力极限,试图花最少的钱和最短的时间,去体验最丰富的旅游文化;后者则是用两只脚和两只轮子丈量自己感兴趣的一座座城市、一个个街区。

与此同时,更多人从城市出发,在自然中寻求解压的选择,也让徒步、骑行等户外运动成为去年的热门运动之一,户外产业的发展亦有方兴未艾之势。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出台《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政策加持下,户外运动市场潜力巨大,也让企业投入积极布局。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去年全国新增户外运动相关企业67万家,同比大幅增长92.78%。

具体到细分赛道,户外产业也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以骑行为例,自行车上下游相关企业迅速增加。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023年全国新增自行车相关企业同比增长高达153.59%,共计新增129.3万家。

再比如曾经被众人吐槽的冲锋衣,借助户外运动潮流也成为了去年数一数二的时尚单品,国内企业也纷纷在卷外观和专业上下功夫。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冲锋衣相关专利161项;现存冲锋衣专利中,522项为外观设计专利,354项为实用新型专利,87项为发明专利。

创新的2023:国产大飞机正式商用

“百模大战”爆发不可忽视的是,让日常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另一面,是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5月28日,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重大突破的首款自研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历时1小时59分钟落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这也标志着C919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公开报道显示,C919带动了民用航空产业链的配套升级。其中,来自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的近20万人参与了项目研制和生产,16家航电、飞控、电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机载系统合资企业随之成立。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现存飞机相关企业共计超4.3万家,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北省。

2023年7月17—24日,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顺利完成为期8天的首次试航任务,并于11月4日在上海正式命名交付。这也是继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之后,中国摘下的造船工业“皇冠上的第三颗明珠”,代表着中国的船舶工业已走到全球最高水平。这也为全国邮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去年全国新增邮轮相关企业数量同比增长71.77%。从整体船舶产业情况来看,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1—11月,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12.3%、63.8%、29.4%,且这三项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1%、65.9%和53.4%。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中国制造出海的典型代表产业之一。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介绍,2023年1—9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371万台,增速达60%,其中,新能源车出口125万台,同比增长77%。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3770万台,其中中国占比约60%。新的增长机会,也让市场中涌入了更多玩家。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去年全国新增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31.3万家,同比增长38.18%。

同时期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共发生87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超470亿元。

这一年,也是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爆炸式发展的—年。随着Chat GFI迅速走红,2023年百度、阿里巴巴、华为、科大讯飞、腾讯、昆仑万维等国内多家企业,乃至清华、复旦等高校,纷纷发布大模型产品,引发国内“百模大战”。

根据《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白皮书》,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拥有10亿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的厂商及高校院所共计254家,分布于20多个省市及地区,其中北京有122家。

天眼查投融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与“大模型”直接相关的融资事件41起,其中不乏百川智能、智谱AI、零一万物这样获得多轮融资的明星企业。从融资企业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及杭州三地位居前列,其中北京拥有大模型相关融资企业超20家,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可见—斑。

这一技术的市场规模也颇具潜力。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渗透制造业、零售业、电信行业和医疗健康四大行业,2023年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新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增长。

天眼查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企业87.9万家,同比增长33.9%,新增相关专利7890项。而这,或许只是开始。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业内专家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技术带来的产业红利才刚刚初露峥嵘,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还将创造出更多颠覆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有望开启一场关系到未来数十年的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

摘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

猜你喜欢
短剧天眼人工智能
短剧暴富
天眼刷“锅”记
2019:人工智能
『天眼』能看到什么
人工智能与就业
巧用英语短剧,提升语用能力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高轨“天眼”诞生记
探析电视栏目短剧《吴忠故事》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