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狂书
——湖南博物院与绍兴博物馆藏徐渭书法作品研究

2024-03-10 00:55李函峪长沙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年1期
关键词:胡宗宪畸人徐渭

◆ 李函峪( 长沙 )

徐渭(1521-1593),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山阴布衣等,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多才多艺,他自称:“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①。郑板桥曾留有一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也曾写下“青藤八大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转来”。可见徐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徐渭书法被袁宏道誉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他的行草书极具变形夸张之势,其独特的个人书风彰显炉火纯青的精湛技艺。

一、曲折人生,几近癫狂

徐渭出生于官僚世家,父徐鏓,曾是四川府的同知,明朝正五品官员。父亲在他刚满百日后就去世了。徐渭生母为婢女,因出身卑微,他过继给了妾室养母,此后便与生母骨肉分离,养母又病逝得早,如此一番给徐渭造成了难以磨灭的童年创伤并留下脑疾隐患。徐渭年少时天赋超群,入徐氏私塾读书,“六岁受《大学》, 日诵千余言”“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听”。二十岁时他考中秀才,但直到四十一岁时,也未能中举。此外,二十五岁时,徐家财产被霸占,所属房产等荡然无存,次年妻子潘氏得病早逝。此番家破人亡、功名不第,使徐渭不知所措,性情也更为偏激。

二十八岁时,徐渭设馆授徒,教私塾以糊口。在钻研学问的同时,徐渭关心时政,好阅兵法,其军事才能受到时任浙江巡抚胡宗宪的赏识,直至胡宗宪升任浙闽总督,徐渭成为其幕僚。后来,胡宗宪被捕,狱中自杀。而严查胡宗宪案时,徐渭备受打击,一度因此发狂,以致九次自杀未遂。徐渭精神几近失常,几近癫狂,甚至在狂病发作时杀死继妻张氏,下狱七年,至五十三岁遇大赦天下出狱,从此痛恨达官贵人。徐渭在狱中加倍钻研书画艺术,出狱后潦倒浪游,以教授兵法、靠卖字画度日。他自称为“畸人”,晚年自著《畸谱》。在七十岁生日时,他自作诗曰:“桃花大水滨,茅屋老畸人。”②,“畸人”发狂那是气势逼人,那是令人生畏的,徐渭坎坷的人生遭遇令其书法“奇”“险”“畸”“狂”。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徐渭以七十三岁高龄结束了一生。

二、奇绝书风,痴狂破法

观徐渭之书法,如观徐渭之人生际遇,“狂人”的进取之路屡屡受挫,这令他的书法也走入“狂书”。徐渭书法风格奇绝,狂放不羁、挥洒恣意,尤其行草作品洋溢着气势磅礴如狂风暴雨般的气氛。徐渭通过书法线条的变化抒发自己的情感,赋予书法作品充实的情感价值和时代意义。

湖南博物院藏徐渭《行书七言诗卷》,整体大小错落有致,枯湿浓淡对比强烈,尤以枯笔为主。纤细干练的笔锋凸显空灵,且每列中字态组合均有所变化,大多字形结构呈欹斜之势。线条盘结、字态倾侧,极富动态,字形夸张而不散,结构“怪异”而不松。全卷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绍兴博物馆藏徐渭《行书咏花卉诗卷》,通篇厚实饱满,章法密而有序,结字粗细对比强烈,节奏感强,多处用笔是将笔毫铺满,中锋行笔凸显筋道。字字沉实,用墨浓郁,结字之“奇”、谋篇之跌宕,呈现出波涛汹涌之势。

湖南博物院藏徐渭《行书七言诗卷》

“气粗而字险”,这两幅行书作品皆散发出徐渭胸中不可遏制的愤懑不平之气,仿佛是书写着内心郁结之情。二者兼备徐渭在用笔上的跅弛,拉长的笔画纵逸飞扬,浑然天成。末笔竖画极具表现力,如长枪大戟,所向披靡,笔锋去势绵长,淋漓洒落。

而最大的不同则是《行书七言诗卷》的笔画是点、线、面的结合,独立形态的“线”和“点”大量运用,笔法上轻重缓急兼备,产生节奏韵律强的跳跃运笔,粗而不滞,细而不飘,运笔迅疾、狠辣,笔画奔腾挥洒又收放平衡。结体内收外放,笔画以字的中心为圆点向四周伸展,大提大按,大撇大捺,用大幅度的狂放豪迈表达大开大合,字形轮廓的辽阔更加突出线条运行的轨迹感。在墨法上,多运用线条还原墨色润枯、浓淡之过程,使墨色的变化随着笔画线条的粗细而变化。且其上下字之间气韵贯通,线条流畅,笔势关系贯串,运用长线条的牵丝引带让行气连绵不断。《行书咏花卉诗卷》的笔画强调“面”,弱化“线”,粗细变化虽不明显,但笔力弹性十足,八面出锋,形成破锋之局。墨法上多是铺陈饱满,下笔时笔中饱蘸重墨,是满章法式的纵横牵制,是自我意识的墨色控制。结体内放外收,字内空间开阔,笔画疏朗,使线条在字内能够自由灵活的运动,字形外部线条则有所内敛,沉着的笔锋体现出用笔的独立性,凸显线条在字内的解放。有些字的长横和长竖趋于水平和垂直,视觉上是静态的,看似稳健端庄却向外的张力很大。

徐渭书法的狂肆不羁是浪漫自由主义发挥至极致的情怀,正如《行书七言诗卷》的淋漓宕逸,又如《行书咏花卉诗卷》的奇异纵肆,皆展现出其强烈的内心激荡,这是徐渭对动荡一生的呐喊,是他对变革时代的呼唤。他将书法看作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其愤懑人生的真实写照。

徐渭冲破了时代桎梏,掀开书坛新浪潮,他的书法真正融合了现实与风格,是情感与法度的统一。他的艺术人生是别样的丰富而富有意义和价值。徐渭高超的技法、独特的风格面貌,以及充分的情感意识,都给当代学书人重要的启示。“游于艺”的来源必然是对技法和法度的胸有成竹,恣肆狂纵是技近乎道的表现,因此学书人必要深耕传统,深研技法,在千锤百炼的基础上找到自洽的风格,再开拓创新,逐步融入感情,不断丰富自身艺术语言,最终达到浑然天成之“我手写我心”,到那时下笔的游刃有余随即不在话下,自成一家也不是难事了。

注释:

①徐渭《徐渭集》,陶望龄《徐长文传》,中华书局,1983-4,第1341页。

②徐渭《徐渭集》卷七,《答嘉则二首次韵》,中华书局,1983-4,第292页。

猜你喜欢
胡宗宪畸人徐渭
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
胡宗宪悲剧与明代官场的“集体腐败”
这个饱受争议的民族英雄为何自杀
晚明畸人文化及其成因
晚明的畸人文化及成因
徐渭的幕府时光
风莺图诗
『四声猿』唤文长痛——徐渭的一生
浣溪沙·无题
徐渭南腔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