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丝厂” 丝绸工业遗产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2024-01-26 18:11杨春耘杨玉梅
四川蚕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缫丝南充丝绸

杨春耘 杨玉梅

(1.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2.川北医学院图书馆,四川 南充 637100)

企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生产工具、设施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的创新设计和技术变革,能代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并在行业的一定区域内进行推广,取得广泛的社会效应,成为工业遗产较为独特的一类价值,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具有研究价值。根据国家对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和维度定为工业遗产的科学价值。工业遗产的艺术价值也被一些学者称为美学价值,主要包括工业遗产的风貌特征、稀缺性和空间完整度。他们认为,“风貌特征具体指工业遗产在厂区的整体格局、工业建筑物的外形、工业设备、生产线等方面的独特产业风貌,以及其对城市周边环境,城市景观的塑造方面产生的景观与美学的价值[1]”。稀缺性指该工业遗产的结构特征、视觉特征给城市空间结构带来了较强的识别性,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与之类似的遗产较少或者没有。而工业遗产空间的完整度是指工厂目前尚存的整体格局、历史建筑物、标识等的保存完好程度,反映了工厂历史风貌的完整程度。“六合丝厂”创建之处就见证了西方工业革命给中国蚕桑丝绸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成为较早开启丝绸工业化进程的企业之一,历经100 多年,其近代工业建设对当地城市格局演变、丝绸工业建筑风格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拥有独一无二的遗产价值。基于对“六合丝厂”发展历史的系统梳理,研究分析“六合丝厂”丝绸工业遗产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以期进一步完善“六合丝厂”丝绸工业遗产的价值体系研究。

1 “六合丝厂” 丝绸工业遗产的科学价值

1.1 遗产项目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的行业影响力、技术水平等典型特征

1.1.1 缫丝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南充虽然蚕桑丝绸生产历史悠久,但在民国前,基本上都处于作坊式生产状态,小型、分散、落后,绝大多数手工操作,很难形成规模,产品数量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六合从初建丝厂开始,就重视工艺和技术改进,当时的扬返丝技术和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销往美国和法国。扬返丝和“金鹿牌”生丝分别获得1915 年和1924 年两届国际博览会金奖[2]6。到了民国20年(1931 年),六合集团前身的同六丝厂已经发展为四川第一大丝厂,所产生丝“条份好、匀度高、色泽佳,为国际生丝市场畅销品,在上海生丝市场上供不应求”[2]37-38。1945 年,生丝等级已经达到了A 级,成为全川最早缫出A 级丝的丝厂[3]69。新中国成立后,六合不断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所产生丝达到最高级别6A,“创造了企业自1912 年建厂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也刷新了南充市检验检疫辖区丝类企业生产6A 级高品位生丝的纪录[4]”。

1.1.2 重视教育、技改和科学研究,引领行业发展

民国初期,张澜在南充开展地方自治,主张兴办教育和实业,极力培养蚕丝人才,倡导科学发展蚕桑[2]105。六合丝厂厂长盛克勤曾多次到日本考察蚕丝业,1919 年在《商务日报》发表论文《发展我国之蚕丝业》,提倡:三边栽桑,即利用山边、地边、屋边空地种植桑树,不占耕地;通过桑树嫁接发展更新品种;改良蚕种,引进良种,亦可选用优良土种与洋种杂交,以培养更新白茧良种;设厂缫制国际市场畅销丝,适应市场之需,量销为产。当时论文观点在国内同业中引起较大反响,盛克勤的日本老师也写信表示支持。1933年,盛克勤著《日本蚕丝业视察概略》由上海美成印刷公司出版,为国内最早介绍国外蚕丝业的专著之一。全书12 章7 万多字,依次为:日本蚕丝业发达之程序、栽桑与育蚕、制丝机械、工场建设及其管理、蚕丝学校、蚕业试验场、生丝检验所、仓库、蚕丝生产费及市场概况、政府及蚕丝界对于形势之应付方法、蚕丝业将来之趋势、丝价变动之研究[2]84-85。张澜先生发展蚕丝业的指导思想和措施、盛克勤的著述对我国蚕丝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广泛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吴栋、邓元健、康必煦、王泽泉等10 多位工程师分别撰写 “家蚕茧及生丝回潮率的调查报告”、“定纤感知缫丝机丝条间接卷取装置”、“丝纤度冲击性能测定的研究设计”、“如何延长钢扣使用寿命”等20 篇技术论文发表在《西南丝绸工业》、《浙江丝绸》、《四川丝绸》、《丝绸》等丝绸行业权威杂志上,从理论和实际上解决了丝绸生产中的疑难技术问题[2]85-86。

1.2 推动技术变革在行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创新性及独特性

1.2.1 1950 年以前,重视技术引进和革新

以下数据能充分说明,1950 年以前“六合丝厂”的技术改进和创新对丝厂产品质量提升产生了重要作用。

盛克勤1907 年被清政府选派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高等蚕丝学校,1913 年学成归国,创建果山蚕业社,1917 年,创建六合丝厂。他是南充地区到国外学蚕丝织造的第一人。后多次赴日考察,对丝厂设备更新换代,生丝畅销国际市场[3]138。1928 年,“六合丝厂”购置蒸汽锅炉和发电机,在南充首次用蒸汽煮茧缫丝和电灯照明,首开采用机器进行缫丝织绸之先河[2]7。1930 年,六合丝厂购进日本信州式座缫车444 台;1937 年,从重庆同孚丝厂运回意大利式铣台面五绪座缫丝车120 台。40 年代,丝厂职工4000 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54 人(高级18 人,中级83 人),拥有缫丝机13080 绪,其中立缫机11480 绪,自动缫丝机1600 绪,年产蚕丝640 t,其中出口400 t左右。[2]1945 年,厂长李科进坚持“品质第一,缫折第二,出丝量第三” 的缫丝方针,生产出24/26D 匀度为84 分的A 级丝,为四川最早生产A级丝的丝厂[2]8[3]68。

1.2.2 1950 年以后,科学创新,推动行业技术变革

“六合丝厂”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支撑作用,弘扬中国民族企业优良传统,务实进取。

1956 年,南充丝二厂科研机构成立,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新产品开发等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的烘茧、煮茧、缫丝、丝织等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设计研制成功的大型推进式灶,在1959 年全国蚕茧收烘技术革新先进经验交流大会上进行独创成果交流。1978 年,成功研制出CD78-1 型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获中共四川省委、省革委的奖励[2]84。1979 年,南充丝二厂开始研制SNSZ-A 型立缫筒子缫丝机,填补了四川空白,在国内当时尚属试制阶段,缫出的筒装丝颇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2]87。1985 年,代表四川省丝绸企业,参加了纺织工业部重点科技项目——“75-46-2”缫丝机的攻关研制,研制出CD-1 型样机,经过鉴定后获批量生产,并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89。

据六合集团统计,1950 年至今,累计取得科技成果50 多项,其中4 项属省内丝绸行业中率先技改项目,新产品开发300 项,个别项目填补了省内丝绸行业新产品开发项目空白。

1.3 对当时形成崇尚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环境的贡献

1.3.1 开创生丝和丝绸织品民族品牌,引领品质风尚

六合的三位奠基人建厂之初就重视工艺和技术改进,从改良新式缫车到引进先进的缫丝机器,生产出高质量的生丝,“丝捻纹长,光头亮,韧性强,匀度高”,扬返丝和“金鹿牌”生丝因为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而名扬海外,带动南充蚕桑丝绸行业发展,对南充社会经济的影响颇为深远,“成为全省大小丝厂千方百计追赶的目标[2]38”,也影响着中国丝绸在国际社会的交流与竞争。

民国初期,当其他丝厂的生丝品质停留在D和E 级的时候,六合通过技术改进和质量管理已经努力从C 级逐渐上升到了A 级,是全川最早缫出A 级丝的丝厂[3]68-69。新中国成立至今,六合所产生丝达到了最高级别6A。六合作为中国丝绸行业现存最老的国企,其独创的丝绸产品在不同历史时期被授予 “金鹿牌”“金鹿鹤牌”“梅花牌”“飞泉牌”和“六合牌”,2009 年“六合牌”商标获四川老字号称号。2010 年,“六合牌”商标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荣获“中国高档丝绸标志”称号[2]99-100。

1.3.2 “六合丝厂”独特建筑群对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

“六合院”、“民国老茧库”、“1950 年代初期的缫丝车间”等民族丝绸工业建筑群,其外形设计、材质、建造历史等反映了当时的建筑学和建筑技术水平,可以为中国民族丝绸工业的研究提供极为宝贵的研究载体,使人们更好地厘清中国民族丝绸工业发展历史,把握丝绸工业的发展脉络,重塑丝绸工业良好的生态环境。

“1950 年代初期的缫丝车间”是在1948 年其他丝厂锯齿形厂房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通风排湿[3]109,时任丝厂厂长李科进亲自设计并听取了其他设计人员和工人的意见后,设计修建的锯齿形气楼式厂房。其单坡多跨的锯齿形屋顶,每跨屋顶的斜坡面为屋面,垂直面为窗面,屋面与墙体之间按照气楼式修建,使工场既能自然采光,又通风排湿,避免了清末民初缫丝车间普通穿斗结构平房四周不通风、层高低、采光不良、工场内蒸汽弥漫、光线极差的缺点,使劳动环境大大改善[2]108。锯齿外形气楼式车间布局更科学合理,更人性化,结构严谨,美观大方,使用价值高,颇受同行专家好评。之后四川乐山、盐亭、绵阳、遂宁等地修建的丝厂都借鉴该设计。无论是从建筑设计、用材还是从建筑美学来说,“1950年代初期的缫丝车间”都可以为工业建筑研究和设计提供生动的模型,它既体现了中国民族丝绸工业的建筑特色又具科学性、人性化和独特的美感。它是现存的独一无二的缫丝厂房,非常特别地代表了四川丝绸文化传统,展现了它为什么可以在50 年以及之后在丝绸文化区域内进行推广和交流,代表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也“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某一段非常重要时期的某一类建筑和技术的重要例证”[5]84,符合《世界遗产公约》中的定义,在丝绸工业历史上具有典型性。

2 “六合丝厂” 丝绸工业遗产的艺术价值

2.1 “六合丝厂” 丝绸工业遗产的工业美学品质

工业遗产的工业美学品质主要体现在其生产生活设施与周边环境所构成的工业景观的造型、体量、材质和色彩等上。“六合丝厂”坐落于南充市高坪区都京镇,临近嘉陵江边,四周山清水秀,工厂规划合理,与江边码头、桑田农舍等环境协调融合。掩映在古桑古银杏树丛中的“六合院”青瓦白墙,木雕窗棂,木门木壁,房间布局合理,独具清明民初的素雅风格,能够满足不同的生产和生活需求。院落里一汪带假山的水池,花草浮于水面,水池四周是8 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让六合院充满了生气。民国时期的茧库、20 世纪50年代锯齿型缫丝车间和职工宿舍,以及20 世纪80 年代水洗石织绸车间和职工影院等建筑虽然都是青砖黛瓦,却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展现出不同时代丝绸工业的审美发展,是建筑艺术的活文物,价值极高。特别是锯齿型缫丝车间,设计时不仅站在人性的角度充分考虑了工人的工作环境,达到了通风散汽采光良好的实用功效,其错落有致的外形和青砖黛瓦的古朴风格更独具审美特点,是中国民族工业史上难得的体现中国工业美学价值的典型建筑,独具美感。这些代表中国民族丝绸工业审美特点的建筑见证了六合作为民族丝绸企业的变迁,已经成为丝绸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六合乃至“绸都”南充的标志性文物群落。

2.2 “六合丝厂” 丝绸工业遗产的规划、设计、工程对特定时期工业风貌的影响

为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弘扬民族工业文化和丝绸文化,传播中国丝绸的工匠精神,六合集团对工业遗产进行修葺,对整体工业遗产群落进行合理设计,生动、立体地展现了“六合丝厂”丰富的工业文化内涵、历史人文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从侧面展现了中国民族丝绸企业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艰难进程,既体现了工业美学和工业力量,又证明了其对当地当前丝绸工业风貌的影响。

丝绸文化有其丰富的物质载体和精神文化要素,是当今社会文化和丝绸企业文化弥足珍贵的资源财富。“六合丝厂”作为丝绸文化的物质形态是一种美的文化艺术。丝绸文化和丝绸本身就是南充最具历史传统、最具文化内涵的名片。“六合院”和“1950 年代初期的缫丝车间”等一直在使用,并且车间所有缫丝织绸流程对外开放,允许游客参观。游客走进生产现场,工人们有的在缫丝,有的在织绸,有的在炼染,是一幅丝绸生产劳动光与影的美的艺术场景。

为了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再利用,当地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2013 年10 月,南充市规划建设中国绸都丝绸文化产业园,以六合集团的六合院为中心,建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展示中国丝绸工业发展的风云历史,宣传丝绸工业杰出人物和先进典型,普及蚕桑丝绸科学文化知识。2014 年8 月,丝绸文化产业园概念规划方案出炉。2015 年10 月9 日,中国绸都·都京丝绸产业文化主题园的建设工作全面启动。2022年7 月28 日,以南充丝绸发展历史(包括“六合丝厂”) 为背景的大型杂技舞台情景剧《东方丝源》于四川国际文旅节在南充首演。2023 年7 月18 日《东方丝源》参加第三届四川艺术节展演,在四川大剧院为蓉城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丝绸文化寻源之旅。该剧拟长期入住六合丝绸博览园老电影院常年演出,让观众感受南充丝绸文化的艺术魅力,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丝绸文旅体验。

“六合丝厂”工业遗产通过规划、设计、工程再造已经让其工业风貌发生了改变,让它与南充这座西部“绸都”浑然一体,在进行工业生产的同时,展现不同时期的丝绸工业风貌,逐渐与文旅融合,成了南充最为独特的丝绸人文景观。

2.3 “六合丝厂” 丝绸工业遗产对工业审美发展的贡献

“六合丝厂”作为中国民族丝绸企业的美学任务并非跟随审美时潮,而是以功能、技术、材料、形式等为基础去主导审美潮流。“六合丝厂”丝绸工业遗产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和显现,首先呈现出应用性特征,从建成到现在一直用于办公、选茧、缫丝和织绸等。同时,它们又是中国丝绸工业发展过程中丝绸人劳动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丝绸人的审美创造力。民国初期建造的“六合院”除了3 楼的钟楼被拆除以外,其余部分保存完好。其墙体构造和窗棂式样都体现了晚清川北的建筑风格。1950 年代初期锯齿形厂房的建筑设计过程、建筑材料选用和外形风格都透着独特的丝绸工业建筑形态的美,体现了丝绸人不同阶段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六合丝厂”丝绸工业遗产兼具经济实用与形式美,如果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将以其独特的丝绸工业审美形式结合丝绸文化对工业美学产生影响,推动工业审美的发展。

3 结语

在中国民族丝绸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丝绸工业科学技术也不断创新。“六合丝厂”丝绸工业遗产无论是“六合院”、锯齿形厂房、缫丝机械设备、蚕茧运输工具,还是其他生产和生活设施,都无一不记录或者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丝绸工业建筑水平、丝绸工艺水平以及丝绸人的劳动智慧。这些不同时期的建筑、机械设备等实物也体现了“六合丝厂”丝绸工业遗产在所处时代完整的功能意义,决定了丝绸工业遗产所承载的科学技术是否具有代表性。研究认为,从建筑学角度更能反映当时厂房的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是否具有科学价值。作为多个要素共同组成的综合体,“六合丝厂”丝绸工业遗产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场地内的各类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中。“六合丝厂”丝绸工业遗产建筑群通过符合人们审美情趣和艺术观念的结构造型、和谐比例、空间组合、材料色彩、质感等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建筑风格、艺术价值以及时代精神特质。这些遗产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具有工业美学价值。“六合丝厂”丝绸工业遗产不仅实用,其美观独特的建筑设计将对工业审美发展有其独特的贡献。

猜你喜欢
缫丝南充丝绸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家蚕单粒缫丝质评价体系初报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嫘祖缫丝
四川南充上智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充市委书记为什么夸玉皇观村
桐乡市蚕桑生产与缫丝业现状调查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