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诗人

2023-12-11 07:38高崇炳
吐鲁番 2023年2期
关键词:孙涛昌吉文学创作

高崇炳

阳春三月,正是吐鲁番盆地杏花盛开的季节,93岁的老诗人孙涛携夫人聂美菊来到吐鲁番。久闻诗人孙涛大名,当年他在昌吉州文联任职,我在吐鲁番地区文联工作,而且又都是从事文学创作,我们的作品经常在报刊杂志上相遇,由于双方忙于工作,一直无缘相见。吐鲁番百泉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孙董事长和他是多年的老朋友,这次他来就是孙董事长负责接待。

孙董事长知道我身体欠佳,对酒又不感兴趣,所以中午酒桌上没叫我,对此孙涛先生很不高兴。据孙总讲,中午孙涛先生喝了不少酒,点名要我去陪,孙总便替我打掩护,说我有事走不开,晚上一定相陪。我对孙涛先生仰慕很久,晚上如约来到酒店,我们一见面如同久未相见的老朋友,四只手紧紧相握。我们一起谈诗,谈新疆相识的文友,谈人生,谈家庭,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诗人孙涛在新疆文艺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也可以说是新疆文艺界的老前辈。诗人周涛、杨牧都曾经拜他为师。提起他的人生之路,充满着传奇也闪耀着光芒。

孙涛出生于重庆万州,那里山青水秀人文荟萃,让他从小就萌生做一名诗人的想法。1949 年高中毕业的他,正值生命的旺季。当时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军队也不例外,也需要补充新鲜血液,孙涛顺应历史的召唤,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军旅文艺工作者。

1950 年抗美援朝,孙涛所在的部队赴朝参战,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他的文学创作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开始,冒着敌人的炮火,与战友们勇敢顽强的战斗一起成长。

1953年,他随部队回国,部队驻扎在广州,他继续从事文艺创作工作。后来军队文工团撤销,他被安排在某医院俱乐部当主任。虽然与文工团相比,俱乐部工作相对清闲得多,但对他的文学创作来讲,环境和条件相对宽松。因此他投入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搞文学创作,这期间他写了不少反映军队生活的诗作,陆续发表在《羊城晚报》《长江文艺》《广州日报》等报刊。1961 年他把这些诗收集在一起,出版了《橄榄树下》,这是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

1961 年底,新疆向广州军区招援疆干部,孙涛随军转业来到昌吉,进入州文工团搞专业创作。

1962年,他创作的歌剧《马五哥与尕夏妹》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编辑出版。歌剧剧本《千秋恒》在昌吉报连载;《红灯》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诗歌《明月出天山》刊登于人民日报。作曲家田歌当时在伊犁图书馆看到后,欣然为此谱曲。谱写了富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小伙子,不要猜想》《我知道他》《边疆月》《满树荔枝》《我爱稻乡米泉》等歌曲并多次获奖;他与著名作曲家田歌、王洛宾合作,写出了《不爱天堂爱昌吉》《呼图壁的阳光明亮》《三台酒歌》等赞美故乡昌吉的歌曲,受到群众喜爱;他的爱情诗《眉毛》《脖子》在读者中流传很广,成为酒歌和少男少女的赠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汉朝与匈奴为了争夺西域这片热土,暴发了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争战,著名的五争车师之战就是一个缩影。厚重的历史,多民族集聚的民族风情,还有大漠、雪山、草原和森林,大西北新疆辽阔的土地、独特的自然风光,都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对象和源泉。他把新疆这片热土当做自己的文创基地,多年生活在边陲,他养成一个习惯,每年都去草原采风,参加阿肯弹唱会,深入毡房,与哈萨克族牧民把酒言欢,体验少数民族豪放的性格与朴实的风情。兴致来时放开嗓门放歌赋诗。丰富的阅历丰盛了孙涛的创作。他的诗情如泉涌,一首首草原诗像醇香的马奶酒,飘出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化作熨帖朴实美丽的诗句,飞扬在大西北辽阔的天空,孙涛也因此获得了“草原诗人”的美誉。

1978年,孙涛调入昌吉州委宣传部筹办文学杂志《博格达》,他和同事陈刚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半年首刊发行。《博格达》后来更名《回族文学》,为培养文学新人,繁荣文学创作,推动昌吉文学事业的发展,孙涛做了大量的工作。

1983 年,孙涛被任命为昌吉州文联副主席。1984 年,孙涛的第二部诗集《瑶池花影》结集出版。其后的十年时间,孙涛一边忙于日常工作,一边进行诗歌创作,他的生活日渐丰富,创作也硕果累累。1992 年至今,他先后举办了六场孙涛作品音乐会。自此,他的诗作以音乐的形式出现在世人的面前。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打动了许多听众的心,孙涛的诗歌被更多的人接受和熟知。

诗人孙涛对诗歌的热爱来自于生活,他虽然93岁高龄,但精神很好,一点也显不出老态。他的夫人聂美菊年仅50来岁,他们俩是标准的老夫少妻。在酒席间我们无话不谈,我对他说,你这么大年龄了,身体和精神状态还这么好,是不是与你娶年轻的夫人有关系?他说是的,我们俩相处非常融洽,我写词她谱曲,我唱歌她跳舞。说罢他就和夫人表演起来,孙涛现场给我们唱起了他为吐鲁番写的歌,夫人随着他的歌声跳起了舞,当场赢得了大家一片热烈的掌声。

看到他们夫妻二人快乐的样子,我心想,怪不得诗人孙涛高龄93 岁,精神还这么旺盛,原来他们对生活充满自信,所以活力四射。当晚他们去了大河沿镇,第二天就给我发来一首诗:

戈壁滩上的明珠

——献给大河沿的歌

孙涛

我们在你的怀抱里成长

你是我们温暖的天堂

我们像胡杨不畏风沙

是你的宝地把我滋养

我们在这里踏平了沙丘

我们在这里举办工厂

一座座工厂星罗棋布

给荒凉的戈壁带来鸟语花香

我们在这里创业开拓

我们在这里放飞梦想

我们踏上新征程

让幸福之花盛开在这片土地上

啊大河沿镇

亲爱的故乡

你引来多少投资人

在这里生根发芽实现梦想

啊大河沿镇

亲爱的故乡

记得在那晚的酒桌上,大河沿镇年轻的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小刘也在场,听说我曾经在大河沿工作过,便邀请我和孙涛先生去大河沿镇看看,写点东西宣传宣传,我们俩答应了。孙涛先生当晚就和小刘副书记去了大河沿,没想到这么快就把歌词写好了。

孙涛,著名的草原诗人,你以潇洒、豪放著称文坛,你的豪饮、多情、善歌,颇有诗仙太白遗风。

猜你喜欢
孙涛昌吉文学创作
High-performance vertical Ga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with an integrated self-adapted channel diode for reverse conduction
适宜在昌吉春麦区种植的早熟高产春小麦品种筛选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跑得大汗淋漓,有用吗
迷失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展现新作为新气象,开创昌吉学院发展新局面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在昌吉,我们品尝到了丰收的味道——新疆昌吉汉和7S店无人机飞防作业小记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