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碗(外一篇)

2023-12-11 07:38刘奔海
吐鲁番 2023年2期
关键词:夜来香野菊花野草

刘奔海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研究那些有名无名的花花草草,特别是记忆中故乡的那些野花野草,常常在我的脑海中萦绕。小时候,故乡的田间地头、沟渠荒坡,随处可见一种野草,纤细的茎蔓匍匐在地上或者攀绕在别的野草身上,看起来柔弱,生命力却顽强。它开着硬币大小的粉红、粉白色的喇叭花,像牵牛花。虽然它的小花也很漂亮,惹得蝴蝶翩翩飞舞,可因为遍地都是,人们从没有把它当花来看待和呵护。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来到了遥远的异乡,在城市花园、林荫道边,甚至在那些幽深巷道斑驳的墙砖缝隙里,偶尔也会见到这种野草,在城里,它形单影只,生长得谨小慎微。它的名字,我只在心底里默念,从来没有在别人面前提起过,因为家乡的方言太土气了,我都不知道是哪几个字,别人怎么会知晓。

一日,在网上搜索一种花的图片,猛然一张图片上的野花野草吸引了我的目光,像是在他乡遇到了故知,那样的亲切。我把图放大了仔细地看,真的是记忆中的它,隔着电脑屏幕我有一种想伸手触摸的感动。更令我惊喜的是,我终于读到了它的名字——打碗花。我一遍遍地念着“打碗花”,这个名字似曾相识,记得看过好些文章里提到过这个花名,当时,我觉得这个名字虽然俗气了些,却常有人提及,应该是一种深受人们爱怜的花儿,我从没想过它竟然就是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那种野草,怎么可能把这种野草用“花”来命名呢?

可为什么要叫它“打碗花”?起源是什么?又有什么传说故事?上网搜,找不到一个让人信服的说法,或者就直接说,关于它的名字的由来已不可考,只是用这句俗语来解释:采了打碗花,要打吃饭碗。大人们便告诫孩子不要采打碗花,否则吃饭要打破碗的。连自己吃饭的家当都会打破,那肯定是要挨打的。网上读到几篇写打碗花的文章,都讲到小时候看到那一朵朵小花太美了,虽然父母告诫过,但还是忍不住采了几朵,谁知回家吃饭还真的打破了碗。其实,这种巧合只能用越紧张越容易出错解释吧。饭碗,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把一种极其普通的野草野花与我们的饭碗关联起来,可见先辈们早已认识到了环境保护从呵护一草一木做起的道理。

我又一遍遍地在心底里默念着“打碗花”那个古怪又土气的乡名,离开故乡二十多年,那个残存的记忆已渐渐模糊,似乎在梦境中,我甚至不敢确定是不是那样叫的。忽然,“哭泣碗”三个字在我的脑海里跳了出来,它的发音就是“哭泣碗”的转音,含义也是那么的贴切,一个土得掉渣的名字在我的转译下华丽变身,仿佛一块外表朴拙的原石在我的精心打磨下变成了一块精美的宝玉,那个快要遗忘的记忆再次在脑海中复活,一股浓浓的乡愁又一次涌上心头。

看来故乡人并不是随便给打碗花命名的,那些早已被我们读得麻木的名字也许潜藏着先辈们了不起的智慧。我仿佛找到了那些沉寂在脑海深处的故乡风物的密语,故乡人口中那些土里土气的名字竟是那样的意味深长。哭泣碗,哭泣碗……我觉得这个名字比它的“官名”更形象生动,故乡人天天这样叫它,但大概还没有一个人会去想是哪三个字,更不会去想为什么这样叫。我为我的“重大发现”欣喜不已。

“采了打碗花,要打吃饭碗”。朴实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自然哲学,这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警示,它可以给我们饭碗,也可以打破我们的饭碗,这方面的教训真的很令人心痛。我国的西北部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沙尘暴频发的地区,坐在火车上,沿着兰新线一路向西,景色越来越单调。过了甘肃武威,眼前已成了开阔的荒漠景象,有时火车飞驰上一两个小时也看不到一点人烟,偶尔一些风景如画的村庄也是一掠而过,满眼都是戈壁和荒山。其实,很多地方,曾经也是水草丰茂,可因为人们的过度开垦和滥砍滥伐,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变成了不毛之地。

我又想到了故乡的野菊花。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分布着野菊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野生于山坡草地、田边路旁等荒野贫瘠的土地上,强健的根系深深地扎根在泥土里,每到深秋时节,寒霜袭人、万木萧瑟,乡野里唯有野菊花在迎风傲霜地绽放。在故乡的时候,真没觉得它有多么美丽,闻起来还有一股刺鼻的草药味,所以很少去特意地观赏它。可当我长大离开故乡,来到异乡的城里,举目无亲,我感到了无边的孤独,我总在刻意地寻找故乡的细枝末节,那种温暖的、细碎的、潮湿的感受让我久久地回味其中。每到深秋时节,独立在异乡的寒秋,我的脑海中常会浮现出那大片大片迎风傲霜的野菊花海,想起它,就更加思念故乡。

几年前的一个深秋时节,我回老家探亲,令我惊喜的是,几年不见,村子的变化很大,村里的美丽乡村建设搞得如火如荼。在村口下了车,以前坑坑洼洼的村道修成了水泥路,路边安装上了路灯;村民们的房屋也越盖越漂亮,过去的那些土墙破屋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砖瓦房、小洋楼,以前脏乱差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农村像城里一样漂亮。

然而,当我漫步在村外的乡间小道上,却找不到一株野菊花的身影,大道小路旁,都栽上了城里的行道树,整齐漂亮,我的心中一阵惆怅和迷茫。回家后问母亲那些野菊花怎么都没了,母亲正忙着做饭,她大概没想到我怎么会问这个,头也没抬地答道:“啊,啥野菊花,那些烂草草子都被铲干净了!”我没看到母亲说这话时的表情,但能感到她说得咬牙切齿。在母亲眼里,那是野草,是庄稼人一辈子都在铲除的东西,可对于常年漂泊在外的故乡的游子,那却是他最美好的乡愁记忆。那些天,我几乎走遍了乡野,才终于发现了一丛野菊花的丽影,我如获至宝,赶快把它移栽到家里的后院。

失去了才知道可贵,曾经那么司空见惯的野草,忽然就成了梦中的记忆,无边的感伤一下子涌上心头。野菊花,你去了哪里?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人类自己,还有无数种动物和我们朝夕相处,是的,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处于生物链的最顶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就要吃肉,但对待生命,我们应该心存敬畏,切不可为了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甚至为了猎奇尝鲜,随意剥夺一个幼小动物的生命,无所顾忌地野蛮杀戮。近些年,我们人类几乎到了无所不吃的程度,吃知了、吃青蛙、吃麻雀,吃各种昆虫,哪怕它的肉只够塞个牙缝。试想一下,没有蛙鸣、没有蝉噪、没有麻雀叽叽喳喳、失去了灵魂死寂一般的乡村还是乡村吗?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做这些小生灵的不请之友?

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日益严重,世界上的很多生物正在面临危机,看到一些全球生物资源分析报告,讲到近一百年来已有超过1000 种动物、植物灭绝,目前约有3.4 万种植物和5200 多种动物濒临灭绝,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看来,先辈们把“打碗花”告诫为“采了打碗花,要打吃饭碗”真的不是危言耸听,用如此普通的野草来警醒我们也可见他们的良苦用心。

对待无言的花草,再普通常见我们也不要去肆意地践踏;对待任一个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可爱的生灵,也要多一些爱心和呵护。守住自己的底线,只有敬畏自然,才会少一些悔恨哭泣。

夜来香

我最早认识的花儿就叫“夜来香”,从小到大一直这样叫。夜来香,顾名思义,只有到了晚上,花儿才散发出香味,这种花就是在傍晚时分才开放。只是觉得这个名字起得有点随意,也很俗气。令我没想到的是,最近才发现,我叫了几十年的“夜来香”竟然有一个很优雅的名字“紫茉莉”,而真正的“夜来香”却另有其物。像是猛然发现和我朝夕相处的平民朋友却有着一个高贵的身份,心中说不出是欣喜还是失落,可它依然是它。我还是习惯叫它“夜来香”吧。

记得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初春的一天下午,老师带我们平整教室门前的一小块空地,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谁家有花种子,明天给大家带来,种在这块空地上,把它装扮成一个美丽的花园。”大家纷纷举手,我家有!我家有!

第二天早上,很多同学都带来了花种,最多的是一种长相奇特的种子:颜色黑黑的,摸在手里疙里疙瘩的,像个很小很小的“地雷”,特别是上面还有着很美的花纹,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种子。大家都叫它“夜来香”,又叫“地雷花”。大自然真是神奇,把花种雕刻成了一件艺术品。

老师带着我们把那些花种种在平整好的花园里,浇上水,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里播种下了春天的希望。每天一下课,同学们便雀跃着跑出教室围着花园看,看种子发芽了没有。几天后,花园里便裂开一个个小缝,一棵棵嫩芽争相从泥土里钻出来,越长越大,越长越高,绿油油一片。我最喜欢的就是夜来香,觉得它长得最美,叶子油亮油亮的,越长枝杈越多,形态很美。盼望着,盼望着,夜来香开花了,小喇叭一样的花朵,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红里夹杂着一丝一丝黄、黄里又带有很多红点点,真是太漂亮太神奇了。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它白天不开花,非要等到我们下午放学后傍晚时分才开,好几次,为了等待花开,我甚至都等到同学们快走光了,才恋恋不舍地与争相绽放的一丛丛小花朵挥手再见。

那年秋天,我采了好些夜来香的花种,一个个“小地雷”被我珍藏在一个小盒子里,我一下子有了一盒子的宝贵财富。第二年初春,刚看到柳树枝条上吐出一点嫩芽,我便迫不及待地把花种种在了院子的一个角落里。每天早上,一从床上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院子里,蹲在我埋下种子的地方睁大眼睛仔细地看,看那一小块地面有没有起什么变化。终于,地面开始裂缝,我用小棍撬开缝隙,我看到了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头和身子蜷缩在一起。它是在我的爱心呵护下诞生的,那种“成就感”令我欣喜不已。

小芽一个接一个从泥土里钻出来,抬起头来,挺直了身子。刚长出来的两片半圆形像耳朵轮廓的叶片由黄变绿、由小变大,向两边伸展开来,像一个小力士伸开双臂,傻乎乎的样子。等上了初中,学习了《生物》,我才知道,那两片“叶子”名字叫“子叶”,它还不是真正的叶子,它是为还没有长出叶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幼苗提供能量的。接着,两片嫩绿的“真叶”露出头来,它们先是紧贴在一起,像合十的手掌逐渐分开。这两片叶子的形状完全不同于那两片“子叶”,它的叶梢尖尖的、细细的,叶子越长越大,摸在手里很光滑。很快,又一对新叶长出来。长出几对叶子后,主枝两边也开始长出一对对叶子,越长越多,茎枝越长越粗壮。一个多月后,顶端就开始长出了一簇花骨朵来,颜色越来越深,像一个个小小的火炬。

终于在一个傍晚时分,那“火炬”般的花瓣卷裹在一起的花苞逐渐松散展开、展开,盛开成一朵五角星一样的小喇叭花,平平展展的,没有一丝皱纹。想想花朵真是神奇,那一圈花瓣不知怎样卷裹成花苞的,又是怎样展开的,仿佛有一双巧手在做弄,一丝不乱。夜来香花儿开得最繁盛的时候,一枝花树可以开上几十朵,在暮色的映衬下,眼前一大片花的海洋,那种梦幻般的美景和无比的幸福感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天越来越黑,先是整个花和枝叶还能看到,渐渐只能看到花儿了,最后花儿也消失不见了,空气中只弥散着淡淡的花香,脑海里只留下一张张花儿的笑脸。夜来香的花期很短,就只开一夜,第二天早上太阳一出来,它的花瓣就开始收缩枯萎。

那片盛开的夜来香花朵也吸引来了母亲的目光,她常会在傍晚时分走过来和我一块观赏那片夜来香花儿的盛开美景。

“妈,夜来香为什么白天不开花,非要等到太阳落了才开呢?”我问母亲,母亲想了想,却回答不上来,她看着我,忽然就由花联想到了我这个她最爱和了解的儿子,她笑着说,它不喜欢太阳照射,像你一样,也“害羞”吧。我就是个害羞的男孩,这源于我的自卑,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自惭形秽。

我越发地喜欢上了夜来香,我们惺惺相惜、心灵相通。

我一天天地长大了,通过不断地努力,我的天地逐渐变得开阔,也越来越自信起来,学会了昂首挺胸。可夜来香依然在黑夜里绽放它的美丽,它当然不是“自卑”。

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了解到了大多数花朵在白天开放的原因。因为清晨太阳升起,在阳光照耀下,花苞表皮细胞内的膨胀压力大,花的内侧上表皮细胞比外侧下表皮细胞生长得快,花瓣便向外弯曲,花朵就开了。经过一天的风吹日晒,花朵表皮细胞内的水分丧失得多,膨胀压降低,花儿就萎谢;而到了夜间,气温降低,湿度大,植物由根部吸收的水,能恢复花表皮细胞的膨胀压,花在第二天早晨又能继续开放。另外,由于花朵在白天开放,芳香油易于挥发,吸引昆虫采蜜传粉,对结籽传种都有好处,这也是长期适应外界生活环境形成的一种遗传习惯。

可对于夜来香(紫茉莉),只简单地介绍:它不喜欢强光的照射,就喜欢凉爽荫蔽的环境。白天光照较强的时候它只微微开放,到了傍晚时分光照减弱,才会缓缓地打开花苞,直到夜幕降临,它才完全绽放。看来夜来香是有性格的花,它不喜欢在白天为这个喧嚣的世界锦上添花,而喜欢在宁静的夜晚把它的芬芳散发给大地万物。其实想想,夜来香要比我们自信得多,它美丽的花朵就是开放给黑夜的,让黑夜看的。我们看不见,但黑夜看得见。

大学毕业后,我远离家乡来到素有“火洲”之称的新疆吐鲁番参加工作。成了家,在城里买了一套楼房。楼房虽然干净,可钢筋水泥包裹的牢笼里却嗅不到泥土的气息,城里人真是可怜,寸金寸土,在花盆里种菜种花。我只好也像别人一样,买了几个花盆,买上几包营养土,在狭小的阳台上种了几盆花,算是亲近自然。我种的就是夜来香,我的脑海中时时浮现出小时候老家院子里那一大片夜来香夜幕下盛开的美景,我想在我的阳台上重现那种美景。

在吐鲁番,盛夏的午后,高温的炙烤下,阳台上的温度常常在45度以上,阳台上热得像蒸笼,花盆又大,不方便移到室内,夜来香的叶子全都萎蔫了,连茎枝也完全变软,整个身子都耷拉了下来,伏在了花盆上,摸一下它的枝叶,都烫手。这么热的天气,人都受不了,我们待在屋子里关紧门窗,打开空调,在现代文明的调控下,神清气爽,可花儿只能默默地在酷热中煎熬。终于熬到傍晚,只需给它浇上一杯水,萎蔫的叶子便又慢慢地缓过神来,伸展开来,茎枝也开始挺立起来,它们还想着夜晚要给人们带来馨香,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花坚强”这个词,真的,无声无息的花草比人还要坚强。

天气最热的时候,花苞冒出一两天就不得不绽放,很多花苞还没来得及绽放就枯萎脱落了。为了能让夜来香在封闭的阳台上透口气,我尽量把它们的枝叶往外面牵拉,让花儿也开在阳台外,让路人看见。

而城里的夜晚却不像农村,这里喧嚣、嘈杂,特别是我那楼下就是商铺,傍晚一到,门前就成了夜市,大声喧哗,喝酒吵闹,耍酒疯,他们根本不顾及上面住户的感受。我家就在三楼,经常是半夜三更猛然一声“狼嚎”把人惊醒。

夜来香依然要在这种环境下开放,它只能辨别白天和黑夜,却无法逃避人为的吵闹,我能从它逐渐绽开的花朵里看出它的厌恶和无奈,这些人都不是赏花的人,花儿给他们开放真是“对牛弹琴”了。好多个傍晚时分,我端把椅子坐在阳台上,静看着夜来香花儿绽放,却又不得不忍受楼下的聒噪。

一天傍晚,几十朵夜来香花儿灿然盛开,美得醉人。我又端把椅子坐在阳台上,欣赏着我的空中花园的美景,忽然,楼下一个声音在说,哎,你们看,那花开得多好!我伸出脖子向下望去,大家都抬起头来,向上望来,我和他们相视一笑。我看到,那一朵朵小花也羞涩地笑了,开得更娇艳了。奇怪的是,喧闹声渐渐小了,没想到,无声的花儿竟然感化了他们。

那个真正的夜来香我还没有见过,它是生长在我国华南地区山坡灌木丛中的藤状灌木,从图片上看,它的枝叶、花朵和草本植物的紫茉莉差别还是很大的,相似的是都是在夜晚给人们带来芬芳,也许就因为这一点,很多人把它的名字张冠李戴给了紫茉莉。不过,我还是继续把“紫茉莉”称为“夜来香”吧,因为这个“夜来香”更加普通和大众化。

又是一个夜来香花开的傍晚,我还是坐在阳台上,欣赏着它们的美,静看着它们灿然盛开,最后消失在茫茫黑夜里……

猜你喜欢
夜来香野菊花野草
小心野草
夜来香
李建国:誓把“野草”变身致富草
我种了一棵野草
一束野草
鲜花被
野菊花
野菊花(外一首)
风中的野菊花
你一定不知道的几个夜来香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