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插上想象的翅膀

2023-05-17 09:47张志艳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12期
关键词:部编道理记叙文

张志艳

有的同學想象力极为丰富,他们笔下的内容天马行空,让人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的作文语言显得“干巴巴”的,缺乏生机和活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明显的差异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想象力的缺失。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作文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内容多姿多彩呢?接下来,我们以小学教材为例,探讨如何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真实的想象

我们在记录自己的生活时,往往不能将语言表达得具体和形象,导致抽象和模糊。若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将其具体化和形象化,便能将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表现得更加生动。以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小蝌蚪的数量是一群,这是具体的信息;它们的脑袋大大的,身体是黑灰色的,尾巴长长的,这是形象的描述,可以将“小蝌蚪”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

二、认真观察生活,激发自己的想象

用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素材仿佛真实地展现在自己面前,带给我们丰富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反之,若缺乏想象力,语言就会“干巴巴”。那么,怎样才能让语言具有生气呢?现以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雪孩子》为例,探讨语言表达的方法。

“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试想,如果我们亲身感受和体验那浓烈的烟和熊熊燃烧的大火,会是怎样的滋味呢?这是从雪孩子的视角描写的。而“雪孩子却浑身水淋淋的”,则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雪孩子一身都是水,而是加上了形容词“湿淋淋”,这个形容词把雪孩子浸透在水里的状况写得活灵活现。

在描写事物的时候,不仅要运用眼睛去观察,还要从感受和体验的角度深入了解。我们要尝试从模仿的角度与事物共情。通过共情和共鸣,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相关事物的信息。

三、联系生活,让语言更富表现力

在运用修辞的时候,我们要将生活经验与要描写的事物联结起来,即把自己想要写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与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相联系。现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这一课为例。

《曹冲称象》这一课中,描述了“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在生活中,可能我们不熟悉大象,但是我们熟悉生活中的墙和柱子的形象。因此,通过将大象与这些熟悉的事物类比,使得这个抽象的事物能在我们眼前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

修辞就是把一件事物与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进行更生动、更形象的表达。比如,排比通过将事物不同的部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意象手法是把抽象的事物与生活中具象的事物联系起来,应用具象的事物来比拟抽象的事物;夸张则是应用事物中最突出的部分,以生活中让人熟悉的具象事物来形容它。

四、运用记叙文的四要素,替换生活本来的面貌

在接受了以上的想象力训练以后,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对记叙文的四要素进行更改或替换,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接下来我们探讨记叙文四要素被更改或替换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1.时间

时间的更改与替换,就等于在另一个时间发生了这样的事,这是更改史料的行为,是虚构史实的现象。实际上,为了让读者关注事件本身,我们可以模糊具体的时间信息。

例如,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背景设定在古时候。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们知道曹操的儿子就是曹冲,因此可以推断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然而,在写作记叙文时,我们可能需要模糊具体的时间信息。这是因为记叙文的重点是叙事,而非强调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为了引起读者的关注,在叙事的时候,可以模糊时间的信息。例如使用“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人类的历史还没有完成的时候”等表达。这样可以让读者理解文章的重点是强调一个事件,有意地模糊时间信息,从而更加关注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不是过于关注时间背景。

2.地点

地点,在记叙文中用来指示某个事件发生的具体空间。如果这件事情发生的空间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比如某个省、市中有独特的文化特色的地方,那么在讲述事件时,这个地点是不能随意替换的。但如果这件事的发生无关某个特定的地点,那么在写作时,可以根据需要替换或模糊地点信息。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加关注事件本身,而非过于关注地点。

在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玪玪的画》中,故事地点设定为玪玪的家。这是因为创作意图在于呈现家庭生活中,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家庭氛围。由于玪玪的家没有什么特殊的文化标志,和普遍的家庭一样,因此在叙述过程中,以普通家庭为背景即可,无需突出其特殊性。这样的设定能让读者更加关注故事情节,而非过于关注地点的背景。

在交代地点的时候,如果有特殊的文化,就要写特殊的地点,交代地点时要根据故事需求来选择。若涉及特殊文化,应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点,比如北京的小吃,天津的包子等,立足于特殊的地点,就会有特殊的文化背景。但是如果只是写普通的事件,我们无需过分强调地点的特殊性,可以灵活替换或转移地点,将焦点集中在故事情节上。

3.人物

在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拟人化的形象。这种手法不仅广泛应用于童话故事,其他类型的作品同样可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就是将文本中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情感和行为,使其生动和更具趣味性。

以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为例,蜘蛛开口罩店的时候,遇到了嘴大的河马;于是转行开围巾店,结果遇到了长颈鹿;接着转行开袜子店,谁知道又遇到了蜈蚣……于是小蜘蛛决定歇业了。

拟人化的手法,为童话故事增色添彩,使故事的氛围充满童真童趣。在童话世界里,万物都有情,人和人之间是有爱的,懂得互相理解与包容。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人们会迅速道歉并寻求谅解。总之,童话世界是一个充满爱与美好的理想国度。

4.事件

在尝试用大道理劝慰他人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因为固执和偏见而抗拒。古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给对方讲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中往往包含着深刻道理。当人们代入到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和感受故事情节的时候,自然会悟出其中的道理。

以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为例,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要违背事物的自然规律,以人工干涉一件事情,否则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这个故事以身边的事物为例子,将道理巧妙地融入到情节中,让人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这个道理。这种方式使道理更具说服力,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寓言就是在讲一个道理的时候,担心人听不进去,于是发挥想象力,编织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将道理巧妙地融入情节中,使之更容易被领悟。

猜你喜欢
部编道理记叙文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记叙文阅读专练
例谈部编高中教材基于价值观立意的确定方法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浅谈部编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选取和使用
大还是小?
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