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3-05-13 13:05范秀晖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李大钊

[摘要]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从日本归国来到北京居住的十余年间,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筹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北方工人运动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作出突出贡献,在西城区的居住地正是他从事这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的最好历史见证。本文从李大钊在北京西城居住期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方式途径、主要内容、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等五个方面作了分析。

[关键词]李大钊;西城居住;传播马克思主义;贡献及启示

[作者简介]范秀晖,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党校讲师,法学博士,北京 100000。

[课题]本文系2022年北京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结项成果,课题编号:2022DXDY004。

[中图分类号] B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11-0018-09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16年5月从日本归国后来到北京。在居住北京的十余年间,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热情赞颂宣扬俄国十月革命,率先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作出突出贡献,被称为20世纪初中国革命的“播火者”。

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背景:一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李大钊等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从欧美转向苏俄

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一战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各资本主义大国对“生存空间”的争夺更加白热化,德国作为新起的资本主义大国,与法、英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残酷的战争使整个西方世界陷入一片颓废,社会经济呈现一片萧条景象,各国人民的生活陷入极其悲惨的境地。这种情况引起了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曾经对资本主义制度抱有极大希望的人们感到迷茫和困惑,资本主义的吸引力大幅下降。战争还导致了这些帝国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的激化,欧美各国相继爆发工人运动,世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革命蓬勃发展,强烈冲击着资本主义世界。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中国先进分子。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强烈吸引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注意力,使李大钊等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在与俄国拥有相似国情的中国,也可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救国理论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此同时,苏俄由于意识形态与西方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对立,迫切需要中国能作为同盟者,采取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苏俄革命与建设的宣传,宣布废除与中国的系列不平等条约,展示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使得中国先进分子对俄国式道路产生好感,吸引了李大钊等中国先进分子把学习对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转移到探究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上来。

(二)国内背景:中国近代民族危机,急需新思想、新主义

1.救亡图存成为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主题。中国进入近代以来,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野蛮侵略,西方列强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救亡成为了时代的主题词。为此,中国人民先后发动了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898年维新变法、1911年辛亥革命等救亡图存的斗争,虽然这些运动给予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沉重打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结束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严酷的现实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开始认识到,救国不仅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更要学习先进的政治观点、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

2.北洋军阀政府政治昏暗无能,激燃中国先进分子探寻救国新思想的熊熊烈火。袁世凯为获得帝国主义保护来实现其复辟帝制的目的,不惜出卖国家领土,特别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直接导致中国各个方面被日本控制。袁世凯在一片反对声中病死后,各派军阀不断发动战争,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这些军阀为了取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不断向背后主子大肆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各派矛盾更加复杂,战争更加频繁激烈,致使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面对刚冲破封建牢笼又陷入社会混乱不堪的糟糕局面,特别是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经过辛亥革命洗礼思想已经觉悟的中国人民,在对欧洲西方道路感到失望和怀疑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

(三)近代社会的北京状况: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1.北京成为西方列强注目的矛盾中心。作为中国长期封建统治的中心,北京见证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辛亥革命胜利后,北京立即响应,迅速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但随后而来的封建势力反扑和军阀统治建立,再次使得北京陷入連年不绝的混战之中,成为军阀、官僚、政客争夺的中心目标,民众生活苦不堪言。与此同时,北京的资本主义企业已有较大发展,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有2万人左右,还有40多万的手工业工人和失业工人。随着北京政治社会状况的继续恶化,以及各阶级力量的变动,社会变革的要求和愿望越来越强烈,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积蓄了力量。

2.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激荡交汇的中心。北京作为全国首都,早在清末兴学热潮中就建立起一大批师范院校、高等院校和中等专门学校等各级各类学堂,培养了大量的新式知识人才,还有不少学生被选派出国留学。这些新式知识分子以满腔的报国之志不断把西方思想和知识介绍到中国,力图为中国寻找一条适合的出路。一时之间,西方的各种主义、学说通过报纸、杂志、新学堂、社团等传入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新文化运动中培育成长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将大量有关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引入中国,率先开启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挽救中国的探索实践之路。

二、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情况

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期间甚至更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1916年来到北京十余年间,是他全面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从爱国民主主义者转化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接受并积极传播、探索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居住地西城区成为他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北方革命运动等活动的重要承载地。

(一)李大钊在西城区居住轨迹

李大钊在北京没有购置过房产,先后租住了8处住所,其中6处在西城区,先后有西单皮库胡同、闹市口回回营2号(今闹市口南街)、石驸马大街后宅胡同35号(今西单文华胡同24号)、宣武门内铜幌子胡同甲3号(今铜光胡同)、邱祖胡同(现已拆除)、府右街后坑朝阳里4号(今后达里)。

1.西单皮库胡同,位于西单二龙路一带,北面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实验附中。1916年李大钊从日本归国,应朋友汤化龙的邀约进京创办《晨钟》报,9月7日住进皮库胡同。与李大钊一同租住皮库胡同一间屋子的,还有同年从日本回国协同李大钊办报的高一涵。不久,因李大钊与汤(化龙)、梁(启超)改良派的理念不同,遂从《晨钟》报辞职,与白坚武、秦立庵、田克苏等人另办报纸《宪法公言》。《宪法公言》停刊后,他应章士钊的邀请到《甲寅》日刊做撰稿、编辑等工作,于1917年1月住进东城区朝阳门内竹杆巷4号,李大钊、高一涵两人依然同租一室。同年7月,因为张勋复辟,李大钊避走上海,直到11月才返回北京,但这时房子已由胡适租住,李大钊只得另租房屋居住。

2.北新华街回回营2号,位于闹市口大街南端一带,如今已经没有。李大钊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生活逐渐安稳后,1918年1月将妻子和孩子接到北京,租下回回营2号院居住。后他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并参与组织五四爱国运动,受到当局迫害。鉴于形势危急,李大钊于1919年7月举家回故乡河北乐亭避难。

3.石驸马大街后宅胡同35号,现西单文华胡同24号。1920年年初,局势稍有好转,李大钊重返北京,租赁了石驸马大街后宅胡同35号院居住。在此居住的4年期间,是他最忙碌的时期,他兼任北京大学校内的职务多达16项,校外的社团职务有11项,此时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早期党的很多重要活动就在这里进行,也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撰写各种文章182篇,占《李大钊全集》收录文章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4.宣武门内铜幌子胡同甲3号,现闹市口南街的铜光胡同。1923年“二七”惨案后,李大钊被当时的北京政府通缉,住宅成为监控的重点,于是在1924年1月李大钊夫人把家搬到铜幌子胡同。李大钊从广州回到北京后,直接到了这个新居。他在这里居住时间不长,5月下旬,为逃避北京政府的缉拿离开北京,妻子赵纫兰和子女也离京返回家乡。6月,他去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5.北闹市口邱祖胡同,位于复兴门内大街一带。1924年9月,李大钊夫人赵纫兰为了孩子的学业,回京与友人合租住在邱祖胡同,这里也是李大钊在北京的故居中,居住时间最短的一处。

6.府右街后坑朝阳里4号,现西城区后达里。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政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取消了对李大钊的通缉。1924年11月,李大钊从苏联回到北京,租赁了此处的房子居住。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他又一次被通缉,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他率中共北方区委机关和国民党北京执行部机关迁入东城区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旁的旧俄国兵营院内。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与妻子、两个女儿以及60多名国共两党的工作人员同时被捕。4月28日,李大钊和另外20位革命者在西城区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位于西城区人大会堂西路2号)被害。

皮库胡同、回回营2号、铜幌子胡同甲3号、邱祖胡同、后坑朝阳里4号等5处故居,已随着北京城市改造没于历史之中。石驸马大街后宅胡同35号(现文华胡同24号),是李大钊在北京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也是他传播马克思主义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现已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李大钊在西城的主要革命活动

在北京西城区居住期间,正是李大钊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等革命活动的重要时期,不少地方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和事迹记录。

1.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探索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来到北京时,正值中国新思潮风起云涌,新文化运动与封建势力展开激战之时,他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他公开发表文章、参加演讲、从事教学,在宣传歌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办革命刊物等工作中倾注了大量心血。据统计,仅住在石驸马后宅35号这4年,就“撰写各种文字达到182篇,文字总量超过50万字,平均起来不到8天就要完成1篇,其中1920年3至12月共计34篇;1921年共计50篇;1922年共计49篇;1923年共计45篇;1924年1月共计4篇”①。如《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等重要文章,均在此完成。同时,他还积极参与高校讲学、社团讲演等活动,不遗余力地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1920年、1925年,李大钊先后两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中国大学兼课讲学,讲授《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和社会运动》《社会主义史》《女權运动》《社会学》等课程。1921年、1923年,李大钊两次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大会上讲演。

2.组织进步团体。1919年7月1日,李大钊、王光祈发起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成立,会员们经常在宣武门外岳云别墅开会,有时也在陶然亭、北大图书馆等地开会。1920年7月,北京会员第一次年会在岳云别墅召开,李大钊、邓中夏、黄日葵等参加,欢送周炳琳、康白情等会员出国留学。1920年8月16日,在李大钊的建议下,觉悟社邀请少年中国学会、青年工读互助团、曙光社、人道社在北京西城区的陶然亭公园举行座谈会,商讨救国运动的发展方向和联合斗争问题,李大钊作为少年中国学会代表参加会议。1919年,李大钊指导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等人组织平民教育讲演团,每逢蟠桃宫、护国寺庙会时前去讲演,开展反对封建主义的宣传。1922年8月23日,女权运动同盟会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成立,确立“扩张女权取得法律上男女平等”的宗旨,李大钊登台演讲。1925年2月28日,“北京妇女国民促成会”成立大会在中国大学召开,李大钊到会演讲,3月8日,北京妇女在中国大学第一次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李大钊到会祝贺。

3.领导北方工人运动。1919年以来,李大钊连续多年组织举办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启发工人阶级觉悟,指导北方工人运动。1919年5月1日,李大钊帮助《晨报》副刊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介绍欧洲国际劳动大会盛况,号召中国工人阶级与国际劳动组织接轨,李大钊发表《“五一节”(May Day)杂感》,赞扬这个日子是工人“‘直接行动(Direct Action)”②取得成功的日子。这是中国报纸上第一次纪念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1920年五一节,李大钊又在《新青年》出版“劳动节纪念号”,发表《“五一”(May Day)运动史》,号召中国工人把“五一”看成是一个觉醒的日子,并亲自领导了北京的五一节纪念活动。这是北方工人阶级第一次纪念国际劳动节。此后连续几年的五一劳动节宣传活动,李大钊均发文声援支持。1921年北京早期党组织创办《工人周刊》,李大钊作编委发表了许多与工运有关的文章,推动北方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斗争高潮。

1921年3月,李大钊率领北京大学、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国立专门以上8校教职员开展了索薪斗争。他作为学校教职员联合会的成员,并一度代理该会主席,直到调停交涉期间还承担着联络教职员与学生的工作,因此错过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机会。

4.创建中国共产党。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该研究会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组织和理论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在邓中夏、罗章龙、黄日葵等19名发起人中,至少有15人加入党组织。与此同时,李大钊与陈独秀商议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1920年4月,俄共(布)派出的代表团到达北京,李大钊与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和马林多次在位于石驸马后宅35号的家中会晤,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有关事宜,并介绍他们去上海会见陈独秀,促使建党进程在很短时间里出现了加速推进的可喜局面。关于党的名称,李大钊提出定名“共产党”的意见,并得到陈独秀的赞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由来。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后,李大钊于10月在北京成立“共产党小组”,11月底正式改为共产党北京支部。他积极培养发展党员骨干,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之时,北京支部成员已达到13人,占到全国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1921年3月,李大钊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中,从世界范围内政党的作用及中国政党发展的实际,阐明了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公开呼吁在中国创建工人阶级政党,这是在中国最早公开号召建立共产党的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章。因此,李大钊虽然没有参加党的一大,但仍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随之成立,李大钊为书记,地委机关设在沙滩北京大学红楼。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相继成立了东城、西城、西山和长辛店机车厂4个党支部。其中,中共西城支部由女高师和北高师两校的党员组成,缪伯英任书记。这是西城地区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也是北京和北方地区最早的基层组织之一。”③1923年,李大钊指示在北京蒙藏学校发展党、团员,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1925年10月,中共在北方创办的第一所高级党校在北京西城区蒋养房胡同(西城区新街口东街)正式成立。罗亦农任校长。李大钊出席开学典礼,并发表重要演讲。

5.促成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李大钊是建立民主联合战线方针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实行者。1922年8月,在专门讨论国共合作的杭州西湖特别会议上,他最早站出来支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意见,说服党内持有异议的同志,促成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决议。他接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会谈,提出的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国民党要做唤起民众工作的主张,深受孙中山的称赞,由此开启和加速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步伐。李大钊也因此得到孙中山的充分信任,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先后被孙中山指派为国民党改组委员、国民党临时中央候补委员,帮助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6.领导北方革命运动。国共统一战线建立后,在李大钊等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的共同努力下,1924年4月成立国民党北京执行部,李大钊任组织部长,同时,担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他全力领导恢复和发展北方革命運动,推动京、直、鲁、豫、热、察、绥、奉、吉、黑、内、哈、晋、新等省区国民革命发展,如,领导了北方地区的国民会议暨抵制段祺瑞“善后会议”运动,为“五卅”惨案抗议帝国主义暴行运动,“关税自主”运动,试图推翻北洋军阀执政府的“首都革命”运动,抗议英美等8国为大沽口事件提出的“最后通牒”示威请愿运动等。1926年1月13日,北京国民反日大会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民国大学同时举行,李大钊到民国大学会场演讲。与此同时,李大钊还为争取国民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充当国民军与苏联方面的接线人,与胡景翼、冯玉祥商谈援助计划和在军中开展政治工作等,促使冯玉祥政治转向,参加国民革命,从而推进了北伐战争的发展。

三、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和途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学说便已被介绍到中国,但当时的介绍是零星的、片面的和不成熟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真正传播马克思主义。

(一)公开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李大钊非常重视大众传媒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十月革命评述和马克思主义著作介绍、翻译及原理阐释的文章。1918年7月,李大钊在《言治》杂志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意义上开始宣传与传播。随后,他又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12月,他与陈独秀一起创办《每周评论》,发表《新纪元》《过激乎?过惰乎?》等文章,初步介绍了社会主义,报道了世界革命的动态,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为五四运动思想准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19年5月起,李大钊把《晨报》副刊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帮助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同年9月,他又把《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辑成“马克思研究专号”,组织刊发了多篇介绍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且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在李大钊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推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

(二)积极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开展论战

20世纪初期,正是世界各種思潮学派在中国思想界风云际会之时,引发了三次著名思想争论和交锋,李大钊积极参与进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学理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推动社会主义思潮得到更加深入地传播。

1.“问题”与“主义”之争。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反对人们谈论各种主义而不作实际研究,实际上是反对年轻人谈社会主义。这是一次中国需不需要马克思主义、需不需要革命的论争,对此,李大钊相继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文章予以驳斥,认为不能把解决具体问题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二者对立起来,“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交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④指出,改造中国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根本解决”,也就是通过革命手段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2.关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争论。围绕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张东荪、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表文章,以中国经济落后、大多数人民无知识等为理由,认为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实业救国。1921年3月,李大钊发表《社会主义之实业》《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等文章,认为“中国不欲振兴实业则已,如欲振兴实业,非先实行社会主义不可”。⑤“中国想发展实业,非由纯粹生产者组织政府,以铲除国内的掠夺阶级,抵抗此世界的资本主义,依社会主义的组织经营实业不可”。⑥指出,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态,出路在于社会主义,否则实业也不可能发展,对张东荪等人的主张进行批判。

3.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争论。当时无政府主义对那些不满社会现实、陷于破产境遇的小生产者和在政治上感到绝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影响很大,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流传很广。黄凌霜等无政府主义者认为政府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倡不要任何的集体和纪律的约束,鼓吹个人的绝对自由,反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1921年1月,李大钊发表《自由与秩序》,从社会主义与自由的关系出发批驳了无政府主义的观点,“试想一个人自有生以来,即离开社会的环境,完全自度一种孤立而岑寂的生活,那个人断没有一点的自由可以选择”“真正合理的社会主义,没有不顾个人自由的。”⑦指出,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最终消灭阶级差别,从而使国家消亡。

(三)成立和指导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团体

1919年7月,李大钊应邀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这是五四时期人数较多、影响也较大的一个进步社团,总会设于北京,在上海、南京、成都及法国巴黎均设有分会,会员遍及国内许多省市以及欧美、南洋等地。学会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⑧,非常注重学术研究和人格的培养。在李大钊的宣传和影响下,北京大学社团中的许多骨干都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底李大钊又介绍毛泽东加入。1920年3月,李大钊倡导组建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社团,是最早系统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当时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社团中影响最大。研究会主要从事搜集和翻译马克思主义书籍并进行专题研究,设立英语、德语、法语三个翻译小组,分为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史等10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定期举行讲演、讲座与不定期举办辩论会等方式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

此外,当时影响较大且与李大钊有密切关系的社团还有国民杂志社、新潮社、觉悟社、社会主义研究会等,李大钊对这些社团的马克思主义活动都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和帮助,因而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拥有很高的威信。

(四)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公开发表演讲

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学课堂上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人,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熟悉唯物史观的高等专门人才。

1.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为青年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课程。1920年起,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先后开设了“唯物史观”“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三门课程,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开设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李大钊不仅系统讲解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还把唯物史观与其他史学流派进行了分析比较。据北大学生罗章龙回忆:“李先生讲授这门课程,在当年是件新鲜事物,这门课程无现成教本可循,要自己编写讲义……李先生讲课有系统,兼有条理,而且联系中外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加以印证,具有高度说服力,所以同学们听课十分踊跃,座无虚席。”⑨除了在北京大学任教,李大钊“还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朝阳大学、中国大学4所高校任教”⑩,讲授“唯物史观”“现代政治”“社会主义史”“女权运动”“社会学”等课程。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深刻影响了青年学生的人生方向。

2.出席各种马克思主义宣讲演讲活动。据统计,“1917—1926年,李大钊在各地至少发表了45次演讲,其中约有40次是直接或间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著名演讲有《庶民的胜利》《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社会主义下的经济组织》《史学与哲学》《社会主义释疑》等。”?其中《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他在1922年2月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一次公开讲演会上的发言,演讲深入分析了劳动剩余价值学说,阐述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道理,并提出“希望诸君听过这次讲演马克思学说大体之后,能够引起点兴趣,去研究他的学说,将来把研究的结果发表出来,指导社会”?的建议。演讲稿经参会人员记录整理发表后,引起很大社会反响。

(五)深入工人队伍和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9年2月,李大钊即指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号召青年学生到工人和农民中去,向他们灌输知识和革命道理,引导劳工阶级觉悟起来,主动承当起工农运动先驱者的使命。北京早期党组织成立后,李大钊提出“到工人中去”的口号,派人到工矿企业和铁路工人集中的长辛店等地开展工作,创办工人通俗刊物《劳动音》,开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有效地把革命思想灌输到工人群众中去,提高了工人的阶级觉悟。同时,注意从工人群众中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建立工会组织,把广大工人组织起来,领导工人进行斗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有效结合。

四、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对马克思、恩格斯及馬克思主义著作的介绍

李大钊推介宣传马克思主义著作,主要从两个层面:

一是运用北京大学图书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阵地,组织收藏陈列马克思主义著作,供青年知识分子学习研究,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如,1918年他就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曾在补充书籍资料时购入《共产党宣言》《资本论》《马克思主义》《苏维埃俄罗斯》(外文期刊)等不少马克思主义书籍和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方面的书刊。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首先就是搜集和翻译马克思主义书籍,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小型图书馆,取名“亢慕义斋”(共产主义的英译)。据“《北京大学日刊》所记:截至1922年4月,研究会已拥有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英文书籍70余种、德文书籍七八种、中文书籍则更多”?。其中就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哲学的贫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雇佣劳动与资本》等,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和《无产阶级革命》;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恽代英译的《阶级争斗》、李汉俊译的《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李季译的《社会主义史》等。在李大钊的引导下,北京大学成为当时中国孕育传播新思想,特别是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二是在报刊上发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章进行述评介绍。据统计,1918年至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前夕,李大钊发表的有关马克思主义文章和著述就有数十篇(部)之多,他不仅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俄国十月革命进行研究宣传,而且在翻译和传播马克思著作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19年9月、11月,他在《新青年》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下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指它的历史论、经济论和政策论,即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这3个部分“都有不可分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在李大钊推介评述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介绍得最多的应是《共产党宣言》,1919年4月在他主编的《每周评论》第16号上,就刊登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最后几段的译文。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他节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资产者与无产者”的内容。此外,《阶级竞争与互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等文章中,也都重点宣传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二)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解读和阐释

李大钊是我国系统研究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的先驱者,他在学术生涯中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唯物史观,并以讲学和著述的方式加以传播。《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就用很大篇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氏用他特有的理论,把从前历史的唯物论者不能解释的地方,与以创见的说明,遂以造成马氏特有的唯物史观,而于从前的唯物史观有伟大的功绩。”?指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有二要点:其一是关于人类文化的经验的说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其二即社会组织进化论”,“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可以看出,李大钊在文中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科学论述了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表明此时他已基本把握了唯物史观的体系。1920年前后发表的《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史学与哲学》《历史与人生观》等文章中,他对唯物史观的性质、方法,唯物史观和哲学、科学的关系等,都做了详尽的论述。1920年10月起,他开始在北京大学教授“唯物史观研究”课程,当时上课没有固定教材,都是他自己边讲课边编写讲义。1924年5月他写作完成《史学要论》,并在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当作教材发给学生。该书设专章阐述了“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在逐一考评近代西方主要历史哲学家的观点和重要学术流派的思想后,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这是他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史学理论的重大成果,被学者认为是他“从事唯物史观教学和研究的最终成果和代表作”,由此确立了李大钊在20世纪中国史学上的重要地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

(三)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解读和阐释

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篇首先从经济思想史角度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进行了述评,在对当时的三大经济学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马克思用科学的论式把社会主义经济学建构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系统,超越了前人并开创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前的经济学,是以资本为本位,以资本家为本位。以后的经济学,要以劳动为本位,以劳动者为本位了。这正是个人主义向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过渡的时代。”?为此,他称赞说“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现在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学改造世界的新纪元”?。接着,他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整个下篇,以及之后发表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经济论。指出,“马氏的‘经济论有二要点:一‘余工余值说,二‘资本集中说。?对于剩余价值学说,李大钊阐述道,“这不是资本家的无情,全是资本主义的罪恶”。对于现代经济组织之趋势——资本集中原理,李大钊评论道:其结果就如“马克思唯物史观讲,在资本主义发达中,产生了一种新势力。这种新势力就是‘社会主义”。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且无产阶级就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资本主义是这样发长的,也是这样灭亡的。他的脚下伏下了很多的敌兵,有加无已,就是那无产阶级。这无产阶级本来是资本主义下的产物,到后来灭资本主义的也就是他。现今各国经济的形势,大概都向这一方面走。”可以看出,到此时,李大钊已经深刻理解了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丰富内涵,比较全面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精髓。

(四)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解读和阐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作为与唯物史观很有密切关系的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同一时期他还写了《阶级竞争与互助》一文,对马克思和他的阶级斗争学说作了专门述评。指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阶级之间的斗争,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所以牵入这竞争中的缘故,全由于他们自己特殊经济上的动机”;阶级斗争仅仅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所有从来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从来社会的历史都在阶级对立中进行”;在资本主义社会,“到了生产力非常发展的时候,与现存的社会组织不相应,最后的阶级争斗,就成了改造社会、消泯阶级的最后手段。”由此,他得出结论,阶级斗争的结果就是互助光明的到来和阶级社会的消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最后的阶级竞争,是改造社会组织的手段”“阶级的竞争,快要息了。互助的光明,快要现了”。可以看出,李大钊十分看重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并把它作为达到其追求的“根本解决”目标的重要手段。

五、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与当代启示

李大钊烈士陵园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写道:“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这是对李大钊历史贡献所作的最准确、最中肯的评价。

(一)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启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务必坚定信仰、勇毅前行

在20世纪初苦难深重的中国,积贫积弱,社会黑暗,严酷的形势促使大批中国先进分子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选择什么主义、确立什么信仰,成为他们探索国家道路、寻求民族出路面临的首要问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工农掌握政权的全新社会制度,使苦寻救国良方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一条崭新道路。李大钊率先开始研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先进分子中率先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转化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立即投入全部精力、百倍热情去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着力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以图唤醒更多的民众参与到革命的新道路,为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接触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途径。但在当时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是非常困难的,虽然国内也有对马克思主义的零星介绍,但并沒有什么影响力,社会上知之者甚少。马克思主义是与其他西方的各种主义、学说一起传入中国的,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也很多。在封建传统文化长期影响下的工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对穿着长袍大褂的知识分子成见较深,抱有天然的怀疑态度。北洋军阀政府更是视马克思主义为洪水猛兽,百般压制打击革命党人。李大钊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力量,能够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坚定的信仰,并积极付诸行动,影响包括北京西城烈士邵飘萍、高君宇、缪伯英等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因此,李大钊被称为20世纪初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

作为先知先觉的李大钊,一旦认定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就把它当作自己毕生的理想信仰去追求,并为此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而在所不辞的大无畏精神,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法宝和力量源泉,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新时代要求我们党员干部更要牢记初心使命,从思想深处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坚持以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创造新辉煌!

(二)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者,启示我们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务必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鉴于近代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状况,李大钊“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起,就是将其视为理论与方法统一的世界观,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将其作为观察和改造国家的工具”。他在1919年8月《再论问题与主义》时就指出,马克思主义“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所以现代的社会主义,包含着许多把他的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使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因此,李大钊作为北京大学教授,却并不限于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学问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只是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报刊上发表了事,而是经常深入到工人农民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发动组织工人运动和群众斗争,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中国社会革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根本解决”中国的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当然,囿于历史所限,李大钊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原始阐释,以结合中国实际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并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但从后来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其渊源就在于李大钊的从中国“实境”出发“根本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与主张。因此,李大钊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开启者和探索者。

李大钊能够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而是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革命实践,并不断深化探索。这种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新时代我们要弘扬李大钊精神,勇于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开创性地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三)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启示我们在全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务必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怕牺牲

李大钊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考察与总结,认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必能为我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提供借鉴,备受鼓舞的李大钊一旦认定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即热情接受了它并为之奋斗终生。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从1920年初就开始商议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领导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促成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掀起北方地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他被捕后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体现了一位共产主义者的崇高气节。

李大钊对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生誓言。正如中共中央在李大钊烈士墓碑文所写,“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可以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还需要我们继续发扬李大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不顾身、敢于斗争的精神,时刻不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难困苦,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才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注释]

①刘洋.李大钊的家很简陋书房不小[J].博览群书,2018(06):96.

②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釗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55.

③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国共产党北京市西城区历史(1921—2012)[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31.

④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0.

⑤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54.

⑥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360.

⑦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26-327.

⑧少年强则国强(详解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DB].(2019年03月06日).https://www.12371.cn/2019/03/06/VIDE1551843122695292.shtml.

⑨追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足迹——北大红楼“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主题展览侧记[N].北京日报,2021-07-16(01).

⑩刘洋.文华胡同里的李大钊故居(以物鉴史)[DB].(2021年09月25日).https://wenhua.youth.cn/whyw/202109/t20210925_13236453.htm.

?朱文通.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DB].(2011年07月07日).http://views.ce.cn/main/qy/201107/07/t20110707_22526261.shtml.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9.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22.

?刘晓宝,邵维正.马克思主义在北京的早期传播[J].前线,2021(02):15.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4.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4.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8.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6.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9.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5.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81-483.

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06):23.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1.

猜你喜欢
李大钊
党的创始人李大钊的故事(下)
李大钊《青春》
张在德 书法作品:《书李大钊语录》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论李大钊的建党精神
“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李大钊与毛泽东的三重关系
2020年“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栏目发文统计
李大钊
李大钊:播火者的铁肩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