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2023-05-13 13:05王彤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干部教育新时代

[摘要]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是对如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基础性问题的科学解答。总体而言,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围绕着“为什么培养干部”“培养什么样的干部”以及“怎么样培养干部”三个问题展开。在毛泽东看来,干部教育非常必要,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他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并强调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组织、培养、爱护、使用干部。这一解答从价值、目标和方法向度阐明了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价值原点、理论支点和实践要点,回应了干部教育的前源、核心和关键问题。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探讨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可以为新时代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供有益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毛泽东;干部教育;马克思主义方法;新时代

[作者简介]王彤,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中图分类号] A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11-0007-07

2023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条例》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①,突出强调了干部教育培训在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决定性作用。干部是革命斗争的主心骨,是经济战线的指挥员②,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③,也是党和人民的“连心桥”,总之,“干部决定一切”④。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并且在革命和建设中开创、发展和丰富了干部教育思想。学术界对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一直予以关注,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文献主要聚焦在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生成、价值、内容、发展和比较研究几个向度,对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整体性把握尚不充分。因此,从整体性视域对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进行重温和梳理,对深刻揭示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主体架构和核心要义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也对新时代干部教育工作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

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干部教育价值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价值原点,只有明确好干部教育价值才能回答“为什么教育干部”的前源问题。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工作。他将干部教育纳入革命和建设的全局范围中考察,将干部教育置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中审视,将干部教育归到人才培育与社会转型的联动发展中研判。因此,毛泽东对于干部教育的重要性认知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只有明确好干部教育的重要价值才能回答好“为什么培养干部”的前源问题。对此,毛泽东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⑤,要充分发挥干部这一决定的因素,就要优先开展干部教育工作。

(一)“教育首先是干部教育”

毛泽东充分认识到干部在革命斗争的“主心骨”作用,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工作,把干部教育置于教育的首要位置,他强调:“教育首先是干部教育,只有提高了干部的军事政治程度,才能使战斗员的军事政治程度真正提高。”⑥鸦片战争后,中国急需一个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坚强政党进行这场“社会的革命”和“人心的革命”,革命这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⑦出于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1920年毛泽东、何叔衡一行人创办湖南自修大学,而后又在各地建立平民学校、工人夜校、农民夜校、农民讲习所等,为党造就了大批革命斗争的骨干力量,农民运动讲习所也被称为“农民革命的大本营”。国共对峙时期,基于对斗争形势的科学把握,毛泽东提出党要培养自己的军事干部、政工干部和妇女干部以及经济人才、医护人才和通讯人才,充实了党的干部队伍也切实提高了党的战斗力。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至此,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号召力、动员力和执行力开始达到空前的力度。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⑧,并将造就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作为撬动革命进程的重要杠杆。在毛泽东“革命依靠干部”的思想感召下,大批青年学子纷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这一时期党通过干部学校培养了成批的军事人才、政工人才、科技人才和文化艺术人才等多领域专业型和综合型人才。被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评价“是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剑”的华北联合大学,在敌后办学的6年中为抗日前线培养了文艺、教育、工业建设、工人运动和行政干部8000余人,真正成为革命的“钢枪”和“利刃”。

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有所不同,但集中彰显为党的政治路线,在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的决定性作用便愈发突出、干部教育的重要价值便愈发清晰了。中国共产党是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和5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教育好干部引领社会变革是党高度重视并且始终承继的重点工作。没有干部大培训,没有全党大学习,也就没有事业大发展。⑨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和规划,如《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干部教育培训条例》等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任务。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要充分认识到干部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明确了干部教育对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现有的骨干还不足以支撑斗争的大厦,还需广大的培养人材”

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指出:“十七年来,我们党已经培养了不少的领导人材,军事、政治、文化、党务、民运各方面,都有了我们的骨干,这是党的光荣,也是全民族的光荣。但是,现有的骨干还不足以支撑斗争的大厦,还须广大地培養人材。”⑩“人材”(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持续斗争的现实之需,然而党的干部队伍在不同时期曾陷入数量匮乏、素质参差和本领恐慌之窠臼,究其根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战争损耗带来的干部数量匮乏。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危难之中,烽火之际,面临着复杂的革命形势和激烈的阶级对抗,以战止战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四万万人民摆脱压迫、剥削和奴役的根本方式,在此过程中党亦是蒙受了巨大的牺牲。全面抗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人员共损失近6万人,其间大批经验丰富的老干部罹难,而新干部尚未成长为能担大任的领导人才。就党的高级干部中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而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共举行了七次党代会并选举出了中央委员170人,其中51位同志为革命牺牲。二是干部来源复杂,尚未完全实现干部的无产阶级化。事实上,党的干部来源主要是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毛泽东指出,“党内种种不正确的思想的来源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干部)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他强调:“任何没有无产阶级化的小资产阶级分子的革命性,在本质上和无产阶级革命性不相同,而且这种差别往往可能发展成为对抗状态……他们不仅不能引导中国将来的共产主义运动到达胜利,而且也不能引导中国今天的新民主主义运动到达胜利。”?三是干部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有待提升。涓涓不壅,终为江河,毛泽东提出解决干部的思想理论问题必须从教育入手。1929年冬,毛泽东在呈党中央信中指出“党员理论常识太低,须赶急进行教育”?。毛泽东多次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四是斗争的坚决性、多变性和残酷性对广大干部提出了更高层面的斗争要求。长征胜利后,党经过阶段性修养和系列性调整依然以大党身份活跃在革命一线。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早就是一个大政党,经过反动时期的损失它依然是一个大政党,它有了许多好的领袖和干部,但是还不够。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随着革命形势的转变和斗争对象的转移,毛泽东提出“需要重新学习,重新训练干部”?方能使干部做好革命斗争的指战官、经济发展的指挥者和文化事业的指导员。

干部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价值,立足新时代,干部教育是干部队伍响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的关键,然而现阶段党的干部队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高素质干部队伍有待充盈、干部思想理论有待提升和干部业务能力有待加强的问题,也面临着新老干部衔接不畅和干部培训工作不深不实的困境。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负重涉远的复兴大任对新时代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亦是向新時代干部发起的持续挑战。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提高形势洞察力、政治决策力、业务执行力和党群领导力,面对“两个大局”做到眼光独到、思维敏捷、科学研判、有效部署,尤其是在关键节点要切实将领导才能转化为发展效能。

二、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

干部教育目标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理论支点,只有明确好目标才能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干部”的核心问题。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指出:“在一个四亿五千万人的中国里面,进行历史上空前的大革命,如果领导者是一个狭隘的小团体是不行的,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见、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这清晰昭示了干部教育的目标属性即通过干部教育造就“识大体”“有远见”“有能力”的干部,形成广泛的领导者团体进行“历史上空前的大革命”。因此,明确的目标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立论基础,只有明确好目标才能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干部”的核心问题。对此,毛泽东强调:“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

(一)通过干部教育造就“最好的干部”

毛泽东提出要培养一大批“才德兼备”“又红又专”“既懂政治又懂业务”的领导干部。毛泽东对于干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躬行最早开始于建党初期,其干部培养目标基本以革命斗争的需要为内核,强调要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挖掘人才以领导革命。在党有了自己的武装之后,毛泽东干部教育的自我意识日益明确,其干部教育的目标由内隐转向外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将领导斗争、领导群众和领导生产作为干部教育的实践取向,而关于这三重“领导力”的提高程度和实现程度尚未具体论定。1937年5月,毛泽东首次对干部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了具体阐发:“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的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1938年10月,毛泽东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了培养“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至此,其干部教育目标已然经历了从模糊到具体再到抽象凝练的渐进式发展,“才德兼备”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教育的目标指向和价值驱动。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等著作中多次阐扬了“德”之内蕴,即关爱、团结、帮助全世界无产者和劳苦大众,成为纯粹、高尚、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才更多侧重干部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他强调:“在政治上要学习统一战线、三三制、精兵简政的方针,要学习各种政策和方法。在经济上要学习如何发展工业、农业、商业、运输。”?随着国际局势演变和社会形态演进,毛泽东重思“德才兼备”这一干部教育总目标,适时转变思路,向干部提出了精通政治和经济工作的要求,而后在对《浙江省七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材料》的批语中写道:“使我们的干部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又红又专。”?“政治”“红”是对干部“德”的拓展,“业务”和“专”则是对“才”的延伸。毛泽东对于干部教育目标的新界定在强调了政治第一性的同时,突出了政治与业务、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技术的一致性,他要求干部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落实“又红又专”的要求,把自身塑造成精通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专家。

毛泽东对干部提出了“德才兼备”“又红又专”“既懂政治又懂业务”的要求,为新时代人才制定标准提供了模板和范例。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并在党的二十大上明确指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他强调干部选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需要增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政治性、时代性和有效性。一是教育干部把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必修课程和看家本领;二是教育干部要直面“两个大局”中的现实矛盾,保持战略远见、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提升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做到未雨绸缪、灵活施策、随机应变。三是教育干部开展工作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将提高干部业务本领作为主线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淬炼、业务训练和实践锻炼,让广大干部在工作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二)通过干部教育塑造“伟大的党”

毛泽东对干部和领袖提出了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的明确要求,其意旨在于党依靠这些干部和领袖而“联系党员和群众,依靠着这些人对于群众的坚强领导而实现达到打倒敌人之目的”。可以发现,毛泽东对干部和领袖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一个信仰”和“两个能力”,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动员力和领导力,这对于塑造“伟大的党”具有强烈的现实驱动力。诚然,“伟大的党”建构于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坚强的领导力量(组织凝聚力和群众领导力),毛泽东对干部和领袖的培养目标与对“伟大的党”的建设构想是高度契合的,因此通过广泛而深刻的干部教育是塑造“伟大的党”的价值使然、逻辑应然和实践必然。就马克思主义信仰而言,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干部“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他又强调道:“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现在已较过去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还很不普遍,很不深入”,迫切需要“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由此可以发现干部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的跃升对于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修养的突出价值与重要意义。就群众动员力而言,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干部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只有经过干部才能去教育群众、指导群众”,要提高工作能力做到有的放矢,牢牢坚持人民性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就组织凝聚力和群众领导力而言,毛泽东教育干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积极性,纠正错误观念,实现“团结全党像钢铁一样”。在增强组织凝聚力的同时,通过对干部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业务教育、文化教育等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实践中教育、锻造和检验干部,切实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干部教育是人才塑造和精英转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无产阶级政党为了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并且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而达到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的一项必要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一重要论述清晰地昭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党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设,而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途径之根本便是开展广泛、系统、深刻的,以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文化教育、历史教育和实践教育等为主要架构的,直面“两个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干部教育。通过干部教育造就一批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领路人和文化上的带头人,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的角色认知,深入人民群众,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以及干部队伍的组织凝聚力,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新高峰。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组织、培养、爱护、使用干部

干部教育方法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实践要点,只有运用好干部教育方法才能回答“怎样教育干部”的关键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在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斗争中,已经涌出并正在继续涌出很多的积极分子,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组织他们,培养他们,爱护他们,并善于使用他们。”而如何组织、培养、爱护和使用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方法的高度凝练和实践指向。毛泽东把方法比作是过河的“桥”和“船”,提出文化教育工作等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却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他坚持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作为我们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开展干部教育工作。因此,科学的方法是开展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运用好干部教育方法才能回答好“怎样教育干部”的关键问题。对此,毛泽东强调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才能真正落实好干部教育“三个必须”,即“必须善于识别干部”“必须善于使用干部”“必须善于爱护干部”。

(一)坚持“理论和实际统一”,推动理论灌输和调查研究方式互鉴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典型。”然而毛泽东认为我们党的许多人,尤其是干部,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他们直接违背了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毛泽东在充分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实践运动的根柢上,得出了理论与实践相依相生、相融相促的重要结论,由此可见理论与实践不可背离亦不可偏废。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理论获取需要共用两种途径,即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一是通过实际工作获得直接经验而后上升为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发展到一定程度进入认识的高级发展阶段,即理性认识,事实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化必须通过理论的学习;二是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理性知识)的基础上投身实际工作,在实践中检验、优化理性认识。事实上,过于强调直接经验极易被个人的主观经验衍生出的主观认知裹挟,从而不自觉地驶入经验主义之轨道,而过于依赖书本上的知识很可能陷于“本本”之窠臼,因此,获取真正的知识、掌握科学的理论首要的是将实践工作贯穿于整个认识过程,克服认识的孤立性、片面性和主观性。那么,如何实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又如何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调查研究就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桥梁和纽带。调查就是深入实际、充分实践,研究就是基于理论知识对调查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思维加工与创造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调查研究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途径。

毛泽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教育干部,并且指出“不厌其烦地宣传这种认识论,是非常必要的”。毛泽东作为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光辉典范,不仅为新时代干部教育点明了工作方向,更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提供了方法依凭。进入新时代,要建设一大批质量优良、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干部队伍,必须通过教育干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切实纠正有些干部工作中虚谈废务的偏向。正如习近平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因此,广大干部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和“实践、实践、再实践”,在充分的理论学习和扎实的实践锻炼中实现“前进、前进、再前进”。

(二)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推动教育工作与业务工作内容互益

毛泽东始终把教育作为解决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等其他一切问题的切入点。早在红色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初,毛泽东就指出“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能够负荷,要从党内教育做起”。进入抗战阶段,毛泽东提出了“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与之相配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际,毛泽东指出“革命胜利以后的任务主要地就是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土地改革进入收官阶段,毛泽东作出了“转入生产、教育两大工作”的重要指示。毛泽东在充分挖掘教育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本质联系的基础上,得出了文化教育是为政治工作、经济工作等其他一切中心工作服务的重要结论,由此可知,教育工作与业务工作是并行不悖,互有补益的。毛泽东对于教育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明确定位有力地冲击了党内一定时间存在着的“政治决定论”和“教育无用论”,为党统筹协调教育工作和业务工作明确了思想、找准了定位。在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体系架构中,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业务工作教育一直是干部教育的聚焦点、着力点。在《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中规定干部必须学习业务具体经验及其历史知识和科学知识,另外,《决定》指出:“不论从事军事、政治、党务、文化、教育、宣传、组织、民运、锄奸、财政、经济、金融、医药、卫生及其他任何工作部門的干部,必须精通自己的业务,这是第一个教育任务与学习任务。”毛泽东强调在职干部教育要充分挖掘业务工作与学习教育的内在联系,学习教育要根据革命和建设发展进程以及干部业务工作开展境况适需、适情、适时、适量开展,从而实现业务工作与学习教育的有机循环。他提出了用“挤”的办法获得学习时间和用“钻”的办法求得深刻领会,同时用“干就是学,学就是干”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工作和学习的辩证关系,号召干部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并且将学习成果服务于业务工作,推动教育工作与业务工作互通互促互进。

毛泽东运用联系的观点审思教育与业务之本质,坚持教育工作与业务工作并举,这与秉承“政治决定论”和“教育无用论”的主观主义者划清了界限;他提出教育为中心工作服务,这为中国共产党人因何常抓不懈干部教育作出了有力解答;他要求推动教育工作与业务工作互相补充,这不仅仅为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干部教育工作和政治工作、经济工作等重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指导,更为新时代如何协调教育工作与中心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对干部进行系统有效的教育培训,一方面利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头脑清醒、能力出众、廉洁奉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组织发动群众和党员进而直接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利于推动学习型政党、服务型政党的建构与发展和党的形象塑造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为优渥的条件。

(三)坚持“对立统一观”,推动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优势互通

在毛泽东眼中,农民是最“老实可靠”的,也是最“忠实革命”的,工人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也是革命斗争和建设运动的主力军。对于知识分子,毛泽东认为他们是整个社会“首先觉悟的成分”,并且明确指出“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可能成功的”。毛泽东基于对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非“一时一事”而是“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的分析综合,得出了工农干部更具有实际经验和知识分子更具备书本知识的重要结论,由此可以发现,革命和建设时期干部教育对象存在着对立特质,进而容易出现“工农分子因光荣出身傲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又因掌握知识傲视工农分子”这一对统一战线建立和巩固不利的现象。与此同时,毛泽东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中指明了很多同志尚且没有意识到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党内还尚且存在着“恐惧甚至排斥知识分子的心理”。并且阐明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党内许多同志“不懂得知识分子对于革命的重要性,不懂得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知识分子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的区别,不懂得为地主资产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和为工农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的区别……尤其不懂得党和军队已经造成了中坚骨干,已经有了掌握知识分子的能力”。由此,毛泽东提出有书本知识的知识分子群体要向有实际经验的工农群体学习,有实际经验的工农群体要向有书本知识的知识分子群体学习,反对空头政治家也反对蛮干实践家。并且作出强调:“工人阶级应欢迎革命的知识分子帮助自己。”以及“切实鼓励工农干部加紧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使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同时实现起来。”

新时代以来,干部结构愈发多元、干部问题愈加复杂、干部培训愈显必要。因此,如何实现对干部普遍性教育和靶向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党开展干部教育工作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面对不同的干部群体制定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方案,拓宽学习渠道,推动个性化、群体化专项培训和跨部门、跨地区的工作交流协同并举。另外,通过政策导向一方面鼓励工农出身的基层干部参加理论研讨班、技能提升班和基层管理培训班等了解时事变化、把准发展趋势、强化理论学习、增强业务能力,在学与思、思与行中提升基层干部的领导效力;另一方面亦要鼓励年轻干部、高学历干部、机关干部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条件艰苦、矛盾迭起、困难众多之地磨炼意志、锻炼能力、锤炼心性,在服务群众最前沿、维护稳定第一线、改革发展主战场提升领导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结语

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工作的“奠基石”和“风向标”,其不仅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也为新时代党的干部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遵循。一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对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具有指导作用。毛泽东坚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武装党员干部的思想法宝,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在复杂的环境中工作,每个党员,特别是干部,必须锻炼自己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策略的战士”。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党内思想教育坚定了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夯实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思想根基。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只有通过“学习再学习”才能更好地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精髓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源泉,厚植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二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对培养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启发作用。习近平指出干部培养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毛泽东对干部提出的“德才兼备”“又红又专”“既懂政治又懂业务”的要求,为新时代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人才制定标准提供了思路借鉴和价值遵循。三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对干部在变局和危局中增强斗争意识和斗争本领具有借鉴作用。

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着新的执政考验,迫切需要一批敢于亮剑、善于亮剑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二十大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习近平在继承毛泽东“两个务必”的基础上增添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结合新时代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对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内蕴的“斗争”意涵的创造性引申,也是对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中根据“不同历史条件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工作方法”的时代性运用。由此可知,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为干部厚植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爭本领提供了充分的历史借鉴和丰富的实践总结,也为新时代干部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世界观指引和方法论指导。新修订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六项原则便是对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承继和时代性发展。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思想的原初样态和思想精髓,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干部教育明确了立场、界定了标准、创设了内容、指明了方法、架构了体系,并且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广泛的干部教育实践不断展现出更为广阔和深远的思想和实践伟力。

[注释]

①中共中央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23-10-16(01).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3.

④⑤⑦⑩?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7.

⑥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9.

⑧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⑨陈家喜.论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塑造功能[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3,27(03):26-33.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93.

?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6.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3.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7.

?滕纯.毛泽东教育活动纪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277.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1-352.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6.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4.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7.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534.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3.

张铮,谭婷婷.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的百年发展与前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12):19-25+56.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87.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0.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0.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17.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98.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07.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4.

毛泽东.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9.

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89.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44.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9.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1.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47.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9.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28.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9.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3.

蒯正明.中国共产党党内思想教育探索的百年历程与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21(02):35-41.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7.

猜你喜欢
干部教育新时代
新型综合教学示范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新思路探索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结构化研讨教学实践分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党校建设提高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