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联合国”走出两位外国总统

2022-06-10 20:09宋春丹
华声文萃 2022年11期
关键词:培元外国留学生

宋春丹

北京语言学院的前身之一是北京外国语学院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后改名为外国留学生办公室)。为便于集中管理,外国留学生办公室1962年初从北外划出,与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合并,单独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原高教司副司长王亦山担任党委书记兼校长。

三大先生和八大员

20世纪60年代,100多名非洲学生来到北外留学。这些非洲学生因文化差异引起的一些误会频频与校方发生摩擦,一些人闹着回国,中方则千方百计做说服挽留工作。王亦山到任后提出“来去自由”,大多数非洲学生反而选择了自愿留下。

1965年1月,经周恩来批准,学校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下称“北语”)。学校分为来华部和出国部,来华部有“三大先生”还有“八大员”。

“三大先生”指王还、傅惟慈和李培元。王还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汉语教员,困难时期是北语唯一的“糖豆干部”(国家每月特别供应若干食糖和黄豆)。傅惟慈通晓多种语言,是颇有名气的翻译家。李培元主持编写的《基础汉语课本》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集大成之作。“八大员”指赵淑华等八位中青年骨干教师。

来到了月球上

“来到了月球上。”1973年11月18日,白乐桑和其他29人作为法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飞赴中国。在当时的一张老照片旁,后来成为法国国民教育部首任汉语总督学的白乐桑如此备注着。他解释,欧洲很早就用“月亮”来指中国。

白乐桑第一次去食堂,发现西红柿上居然撒了白糖。他开始相信自己真的到了“月球”。学校每学期会组织学生去工厂农村劳动,白乐桑和同学多次提出同去,被学校拒绝。他们就深夜贴出“我们,外国留学生,也要去农村锻炼”的大字报。两个多月后,学校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中国改革开放后,北语聚集了16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像个“小联合国”。

总统校友

迄今,从北语已经走出了两位总统。1976年,埃塞俄比亞学生穆拉图作为该国五名公派生之一,到北语学习汉语。1991年在北京大学国政系取得博士学位后,他以参赞级别进入埃塞俄比亚外交部,由此走上从政道路。2013年10月7日,58岁的他当选为埃塞俄比亚新总统。

1983年,苏联10名研修生抵达北语。其中,来自苏联外交部的哈萨克斯坦人托卡耶夫十分活跃健谈,喜欢打乒乓球。从北语毕业后,托卡耶夫在苏联驻华使馆工作了6年多,成了地道的“中国通”和汉学家。2019年6月12日,他宣誓就任哈萨克斯坦总统。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猜你喜欢
培元外国留学生
幸福就是跟你走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The influence of wave surge force on surf-riding/broaching vulnerability criteria check*
外国公益广告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