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2021-08-14 13:30沈千生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9期
关键词:后踝踝骨内踝

沈千生

安徽省岳西县医院,安徽 安庆 246600

踝关节骨折属于常见骨折类型,主要表现为踝部畸形、肿胀、活动受限等,临床上针对这类骨折通常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需依据骨折程度及患者耐受性予以选择。三踝骨折属于踝关节骨折中比较严重的骨折类型,即内踝、外踝、后踝均同时出现骨折或骨裂,患者的活动能力和行走能力受到严重损害,同时还会持续影响到患者的关节灵活性与稳定性,情况极其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的现象,因而,临床上需依据三踝骨折的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及时选择优质化手术治疗方法予以治疗,包括前入路、后内或外侧入路等方式[1-2]。不论临床上选择何种方式,手术治疗的关键始终是解剖复位与内固定。本次研究决定针对三踝骨折患者实行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以探析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骨科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将其中的68例均实行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其中男 30例,女38例,年龄24~79岁,平均 (58±5.93)岁。

1.2方法 68例三踝骨折患者均采用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具体方法:患者入院后,先帮助患者抬高患肢,加石膏制动。简单处理后,再选择甘露醇实行静脉滴注加冰敷对骨折处进行消肿。手术前,对60例实行腰硬联合麻醉,对其余8例实行全身麻醉。手术复位和固定需依照外踝、后踝、内踝的顺序进行。优先选择切口位置,于外踝后缘及跟腱外缘中线,在此处作8 cm切口,牵开腓骨长短肌腱,将外踝骨折处予以暴露,并使用干骺端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处理。固定后,于腓骨长短肌腱后缘向前外侧牵开后,再牵开拇长屈肌,暴露胫骨远端及后踝骨折块,并予以复位与固定,使用空心钉固定。内踝骨折作内侧切口,予以复位和固定,使用张力带或空心拉力螺钉固定[3]。止血后,于外侧切口放置负压吸引管。术后给予石膏固定在背伸90°位。术后48 h后将吸引管拔出。术后10 d后,开始指导三踝骨折行屈伸旋转训练。术后15周后,开始负重行走练习,直至行走功能恢复。

1.3观察标准 ①观察并记录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

②采用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骨折愈合效果予以评定优、良、差。

2 结 果

2.1三踝骨折患者的时间值及出血量、优良率 三踝骨折患者予以联合治疗后得知,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0±20.31)min及(100±3.59)mL,骨折愈合时间为(55±2.21)周,且经术后1年随访调查发现,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恢复情况良好,行走无需借助于辅助工具且步态正常。所有三踝骨折患者中治疗优良率为85.29%,恢复效果较好,见下表1。

表1 三踝骨折患者的时间值及出血量、优良率

3 讨 论

三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非常严重的骨折类型,已不可再选择非手术治疗,而是以手术治疗作为三踝骨折的首选治疗手段,而本次研究则以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加快患者后期骨折愈合速率,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后踝骨折相较于内外踝骨折位置较深,而且周围解剖位置复杂,若是入路方式未完全暴露出具体骨折部位,无法在直视状态下复位与固定便很容造成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甚至可能会损伤到周围重要血管神经。因此,本次研究决定以外踝、后踝、内踝的复位固定顺序予以治疗,确保所有操作均在直视状态下完成[4-5]。外侧入路可安全、清晰显示出远端骨折块,并在直视状态下一次性完成外踝骨折和后踝骨块的内固定,从而减少对踝关节的损伤和破坏度;伴内踝骨折可选用内侧入路复位固定,为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打下解剖基础[6-7]。

综上所述,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后,其骨折愈合效果良好,可精确复位关节面,稳定骨折固定处,促进骨折快速愈合,且具有简便性和安全性,具有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后踝踝骨内踝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基于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的踝骨损伤生物力学分析*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