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张力、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1-08-14 13:29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9期
关键词:疝气疝囊修补术

孙 鹏

阳谷县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300

腹股沟疝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其中包括腹股沟斜疝以及腹股沟直疝,其中直疝是中老年男性一种高发类型,而斜疝在青壮年男性以及儿童群体中发病率最高。当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通过治疗能够及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但由于传统腹股沟横切口开放手术存在的创伤性较大,加之多数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其机体免疫能力较弱,因此会降低患者手术耐受性,增加手术难度及感染的发生几率[2]。所以,为患者选择一种最佳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对于确保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为此,本篇文章将我医院接收的5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研究,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有张力、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详细评价,具体详情已在下文中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将我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接收的腹股沟疝气患者50例进行分组治疗研究,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的病例数为25例,对照组患者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8岁,年龄均值在(50.0±3.2)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3岁-78岁,患者年龄平均值为(50.5±3.3)岁,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值较小(P>0.05)。

纳入标准:(1)通过临床检查诊断确诊为腹股沟疝气患者;(2)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3)纳入的患者无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4)无精神疾病者。所有患者均已对本次研究内容进行了解,自愿签署本次研究执行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所有患者进行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1)存在语言以及智力功能障碍的患者。(2)患有精神疾病患者。(3)伴有恶性肿瘤患者。(4)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脏器疾病较重的患者。(5)依从性较差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有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以及做好患者手术部位卫生消毒处理,手术运用腰硬联合麻醉处理,在患者的患侧腹股沟处取斜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后,充分暴露腹外斜肌腱膜和腹股沟韧带,然后打开腹横筋膜找到疝囊,并对其进行高位游离,随后将疝囊下方切开,实施剥离处理,随后将疝囊开放并分离,斜疝疝囊可采取游离或横断方式,将其游离至疝囊颈部后实施高位结扎;直疝疝囊则采取游离后,在疝囊底部打开腹横膜将疝囊进行翻转。随后进行修补处理,在精索前面将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进行有张力缝合,同时将坏死内容物切除,最后进行切口逐层缝合处理,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观察组运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手术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在腹股沟韧带处,取一长约5cm左右行斜切口,完成切口后游离疝囊,若为小单囊可将其直接纳入腹腔内,若疝囊体积过大则采取横断疝囊行荷包缝合,运用聚丙烯丝网补片制作出圆锥形网塞,对内环口进行填塞处理, 塞入后翻转疝囊, 使尖端完全朝向腹腔,确保平整无误后,对其进行缝合固定处理, 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标准 运用视觉模拟(VAS)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总评分值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正常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对比。同时随访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年内疾病复发率;并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总分值为10分,最终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越好。

1.4治疗有效率判定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彻底消失,经检查腹股沟疝气部位修复良好,无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则表示治疗显效;患者通过治疗后以上指标均已得到显著改善则为治疗有效;通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现象则表示治疗无效。显效和有效相加例数的总和为治疗总有效率判定标准。

2 结 果

2.1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对比 通过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活动以及住院所用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两组数据差值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见下表1。

2.2两组并发症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为4.0%,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24.0%,两组数据差值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见下表2。

表2 组间患者指标比较详情(n,%)

2.3组间治疗有效率对比 最终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两组之间数据差值经计算后显示已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3。

表3 对比两组最终治疗结果(n、%)

2.4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对比 手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存在差异性较小,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且术后一年未发生复发情况,最终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各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占据明显优势,两组数据差值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见下表4。

3 讨 论

腹股沟疝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当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以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传统腹股沟有张力开放手术,但是由于手术存在的创伤性较大,手术过程中容易对腹股沟管解剖结构造成一定破坏[3],会增加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而严重的炎症反应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发生几率,因此不利于术后切口愈合以及康复效果。而且该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将破损部位进行牵拉缝合处理,因此会增加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而且牵拉缝合会造成腹股沟区太过薄弱,进而会增加术后复发情况。加之该病多数为中老年人,其机体免疫能力以及手术耐受性均较差,因此采取传统手术会增加手术风险[4-5]。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针对腹股沟疝气疾病采取了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该手术治疗设计科学,且手术创伤性较小,因此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而且能够降低术后炎症反应,避免术后炎症所引发的切口感染以及阴囊水肿等并发症[6-7];同时手术中运用的聚丙烯丝网补片对内环口进行填塞处理,能够达到与周围组织紧密贴合的效果,从而能够增强腹横筋膜的力量,而且补片与组织迅速融合后能够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层,进而能够良好的修复腹股沟缺损区域,最终减少疾病复发情况,而且通过该手术方式还能够避免传统手术操作增加的腹内压以及对精索等组织造成的损伤,因此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以及康复速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8]。本文研究结果已证实,通过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者手术、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活动以及住院所用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复发率较低,患者疼痛程度也较轻,最终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以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占据明显优势。

以上结果表明,对腹股沟疝气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方式创伤性较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最终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疾病得到尽早治愈,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疝气疝囊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