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8-14 13:31李玉爽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9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疗程脑梗死

李玉爽

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91

心脑血管疾病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梗死等疾病的统称,患者因多种原因导致全身组织、大脑组织、心脏有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发生[1]。这一类疾病的发生与年龄、饮食习惯、生活水平、环境因素、生活作息等存在直接关系。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提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从临床发病情况可以看出,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因此需及时确诊疾病,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控制疾病发展,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恢复健康[2]。但随着临床对心脑血管疾病认识的加深,临床发现,中药三七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可发挥中药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本院门诊治疗15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有72例,观察组有78例。其中对照组有男40例、有女32例;最大、最小年龄区间在56-85岁(71.63±5.62)岁。观察组有男42例、有女36例;最大、最小年龄区间在55-85岁(71.41±5.70)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均P>0.05,结果提示其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72例患者采用血塞通软胶囊(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40016)口服治疗,一次两粒,一日3次,一疗程7d,患者连续用药三疗程21d。

观察组78例患者联合中药三七治疗,选择三七粉(云南三七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滇20162606)冲服,一次3g,一天2次,一疗程7d,患者连续用药三疗程21d。

1.3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评估标准[3]如下,显效:患者治疗后的心脑血管疾病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明显改善。有效:者治疗后的心脑血管疾病症状有所缓解,患者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有所改善。无效:者治疗后的心脑血管疾病症状、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改善。

(2)并发症(脑血栓、脑梗死、心绞痛)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7.4%显著高于对照组77.8%,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n/%)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脑血栓、脑梗死、心绞痛)发生率3.8%小于对照组15.3%,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心脑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体中。临床有研究[4]明确指出,随着我国社会压力持续升高、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日常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这类疾病已经赶超恶性肿瘤,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临床有研究学者[5]发现,血液粘稠度增加与高血压病导致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导致患者的血管发生病变、血小板计数升高、血脂水平逐步提高,最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形成。患者患病后,主要有乏力、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者会有持续性、明显胸痛或是意识不清症状,若患者病情严重,甚至会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意识状态等发生异常改变,最后导致残疾或死亡。因此,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七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黄酮、挥发油、氨基酸、多糖、淀粉、蛋白质等以及部分无机化学成分如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钴、钼、铯等微量元素。血塞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三七总皂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三七是中药组方中经常应用的中药,也是古代中医名家李时珍口中的“金不换”。三七不仅是一种比较珍贵的药材,还可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三七性温、微苦、味甘,富含三七素,三七素可有效促使人体血液分泌凝血因子,具有比较显著的止血效果,因此在散瘀止血、活血化瘀等组方中广泛应用。有研究指出,中药三七中的PNS元素可有效改善人体心肌微循环,可改善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可有效增加心肌血流量。而中医学认为,三七具有提气化瘀、止血消肿等功效,可在各种出血、瘀血痛症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由上可知,三七可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疗程脑梗死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