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儿感冒发热患儿的综合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2021-08-14 13:29金淑香张兆钦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9期
关键词:降温体温例数

金淑香 张兆钦

即墨区普东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234

小儿感冒发热疾病主要是由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黏膜出现急性炎症反应所致,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因小儿自身免疫力低,随着疾病发展极易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可诱发肺炎[1]。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疗效显著,但是小儿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治疗依从性差,所以需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有利于体温降低。本文分析综合护理在小儿感冒中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诊治的100例小儿感冒发热患儿探究综合护理效果,将100例患儿均分为50例入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6、24例;最小年龄为1岁,最小年龄为2岁,平均(1.52±0.33)岁。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7、23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小年龄为1岁,平均(0.75±0.13)岁。一般资料不影响研究结果,不做对比(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综合护理干预:①呼吸道护理:医护人员需使用雾化吸入方式清理患儿呼吸道残留物,每日清理2次。②生活护理:增加患儿白天休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根据患儿疾病情况与气温变化,注意保暖。③饮食护理:患儿治疗期,医护人员需为其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禁食过凉与过热食物,以清淡食物为主。同时根据患儿年龄制定饮食计划,如<1岁患儿,食用适量辅食+母乳;>1岁患儿多使用清淡食物。④高热护理:患儿若出现高热,根据情况使用退烧药物,但应控制使用量与次数。同时结合物理降温,可缩短降温时间。⑤药物护理:根据患儿体温值选择降温方式,若患儿体温<38℃以物理降温为宜,若>38℃需选择性使用药物,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待30 min后测量体温,若体温依然无法降低,需重复服用退烧药物。若患儿体温较高,身体抽动、僵硬,医护人员需将患儿平躺放置,保持呼吸通畅,采取有效降温措施。若患儿出现并发症,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下降幅度、开始退热时间、体温反跳。②分析两组总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评估,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更高。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2]。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体温变化情况 护理后,由表1显示,观察组体温下降幅度更高,且开始退热与体温反跳降低明显,较对照组更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总满意度 护理后,观察组总满意度提高明显,较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总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小儿感冒发热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病,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典型症状为机体发热。该疾病主要是由细菌与病毒所致,多数患儿病原体为病毒,因小儿自身免疫力低,极易因寒暖不调引起体温升高,致使发热。发热属于感冒的防御机制,但是发热时间持续过长,会对患儿机体造成严重损害[3]。临床主要采用物理与药物治疗,但是因小儿自控力差,不舒适感强烈,同时药物苦涩,导致治疗依从性降低,为此需结合综合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对降低体温发挥重要作用。

综合护理干预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从不同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如呼吸道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以及高热护理等,可显著改善患儿生活习惯,注重气候变化,增减衣物;通过饮食护理,能够提升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体温反跳[4]。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体温下降幅度更高,且开始退热与体温反跳降低明显,观察组总满意度提高明显,较对照组更高,表明小儿感冒发热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体温,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小儿感冒发热患儿中,体温降低明显,护理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降温体温例数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动物降温有妙招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更正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页岩气开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