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滴入护理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1-08-14 13:29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9期
关键词:肾内科肾脏病灌肠

王 丽

吉林省珲春市中医医院,吉林 珲春 133300

慢性肾脏病是指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因预后较差,治疗费用高,往往会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经济负担,在我国该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之一,正导致我国社会经济损失不断增加[1-2]。基于上述现状,我国医疗领域近年来不断开展慢性肾脏病的相关临床实践。中医药一直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及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探析中药直肠滴入护理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我院内分泌肾病科及门诊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年龄为20~70岁;(2)无严重心肺、肝等全身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疾病;(3)符合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2013年慢性肾脏病(CKD)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排除标准:(1)不属于慢性肾脏病范畴;(2)确诊其他继发性疾病;(3)不能坚持灌肠治疗。应用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5~68(49.36±3.33)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3~68(46.45±3.38)岁。两组的基线资料基本均衡,P>0.05,均为自愿参与研究。

1.2方法 均予以两组患者肾内科护理常规护理,指导患者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内服中药,西医对症处理为基础治疗,灌肠法选用肾内科灌肠经验方浓煎(用药包括:大黄30g、牡蛎30g、蒲公英30g、厚朴30g、附子10g、黄芪15g等)。

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药灌肠,选用肾内科灌肠经验方浓煎,将150mL浓煎的中药加温至37~38℃,倒入一次性灌肠袋中,润滑灌肠袋肛管前端15~20cm,插入肛门7~10cm,灌入中药,10分钟内能滴完,嘱咐患者尽量保留。每日2次,两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药直肠滴入,嘱咐患者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cm。将肾内科验方浓煎150mL加温至37~38℃,倒入消毒的灌肠容器中,润滑前端20~25cm,因输液器前段较细、软,插入肠道深至10~20cm,调节滴数60~100滴/min,20~40分钟滴完,嘱患者尽量保留较长时间,以保证药物在肠道内充分吸收。每日2次,两周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为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情况和生存质量变化情况,药物保留时间。

药物保留时间分为≤30min、31min~2h、2~4h、≥4h,进行观测。

肾功能评价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

生存质量评价方法: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该量表由36个条目组成,分别从生理职能、心理职能、总体健康状况等11个方面评估个体的生存质量,满分150分,评分越高时表示测试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1.4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的肾功能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组间比较 见表1中数据,治疗组治疗前的Scr、BU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显示P<0.05,均低于对照组。

表1 治疗前、后的Scr、BUN水平治疗组、对照组统计对比

2.2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组间比较 见表2中数据,治疗组治疗前的SF-36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治疗前、后的SF-36评分治疗组、对照组统计对比

2.3药物保留时间组间比较 见表3,治疗组的药物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表3 药物保留时间-治疗组对照组统计对比n(%)

3 讨 论

祖国传统医学预防、治疗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当今的医疗工作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且应用形式也在不断丰富。本研究主要分析中药直肠滴入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由本文结果部分数据可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药物保留时间较长、吸收全面,肾功能指标BUN、Sc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得出,中药直肠滴入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即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开创中医直肠给药的先河。唐代以后各代医家沿用和发展了这一给药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一疗法的应用日趋广泛。现阶段,这一疗法已得到创新,滴入疗法就是创新后的一种形式。本次研究过程中发现,相对于传统的保留灌肠法,中药直肠滴入法具有药物留存时间长、吸收好、易于操作、污染性小等特点,结合我院肾内科灌肠经验方,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显著。现代医学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丰富、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直肠给药可以避免口服给药的首关效应,避免静脉给药的痛苦及减轻肝肾的解毒负担,直肠滴入药物保留时间较长,起到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作用,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是一种相对安全、高效的中药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中药直肠滴入能够控制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恶化,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肾内科肾脏病灌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能级对应原则在肾内科护士分层次使用中的应用
肾内科医生:我们为什么建议每个人做尿检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