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护理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作用研究

2021-08-14 13:29赵威丽于晓娜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9期
关键词:负面冠心病情绪

赵威丽 于晓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

近年,冠心病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及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高。该病的发生与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等有关。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等,且患病时间长,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1]。冠心病患者一般存在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工作在疾病治疗中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的效果进行简单阐述,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文所选72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基于双模拟法分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女例数比是20:16;年龄段:40岁至76岁(59.67±3.51)岁;观察组中,男、女例数比是18:18;年龄段:41岁至75岁(59.72±3.48)岁;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接受常规护理者为对照组:自患者入院后,带领其熟悉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并对其用药状况进行指导,同时监测病情变化等。

观察组: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①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冠心病诱发机制、治疗方法、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等,与此同时,指导患者自我护理方法。若患者理解能力较差,可以利用简答、容易理解和图片等一起讲解,在此期间,保持耐心、诚恳的态度,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性解答。叮嘱其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针对其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告知患者多运动,提高自身身体质量。②心理疏导。增加与患者交流、接触次数,利用询问或者交流方法,对其兴趣爱好全面了解,同时评估负面情绪发展程度,根据具体诱因实施针对性心理调节。利用轻音乐播放、深呼吸等方法,减轻其负面情绪导致的心理压力,分散每位患者的注意力。在与患者交流时,利用问题引导方式使其能够向医护人员进行提问,从而展现自我价值。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和谐、友好护患关系的方式,能够让两者更加支持护理人员的工作,以便护理人员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积极心态。

1.3观察指标 对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评估,前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后者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越高,两者负面情绪越显著。记录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包括三个指标,依次是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2]。

2 结 果

2.1SDS及SAS评分 SDS与SAS评分方面,两组护理前对比,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SDS及SAS评分对比分)

2.2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对于中老年人群而言,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近年,因为饮食习惯的改变、工作压力等,再加之运动较少,导致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且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冠心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除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外,也对社会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经调查研究发现[3],保守药物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效果一般,并未取得理想效果,其会导致心绞痛症状多次出现,而这些病症的发生使得患者情绪受到了严重影响,包括焦虑、抑郁等。经调查研究发现,患者的情绪直接影响预后及治疗效果。

治疗冠心病过程中,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参与其中,也要患者主动配合,如果患者负面情绪较为明显,而且针对治疗毫无自信心,甚至不愿治疗。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早展开心理调节,及时了解每位患者的想法,并对其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进行纠正,使其重燃信心[4]。利用心理疏导方式,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提高,并自愿参与到疾病治疗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实施,通过讲解诱因、注意事项、预后等,可以协助患者从多个角度认识自身疾病,对于内心压力的缓解有利。同时对其康复运动、锻炼等方式进行指导,有助于患者自身抵抗能力提高,加快疾病康复速度。结果显示,经过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

总而言之,为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内心压力,保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而且有助于护患之间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

猜你喜欢
负面冠心病情绪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