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踝关节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8-14 13:29刘蓓蓓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9期
关键词:足趾踝关节康复训练

刘蓓蓓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踝关节骨折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应激问题不能忽视,为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加强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意义重大。要求护理人员积极贯彻快速外科康复理念与循证医学等现代化服务理念,综合患者需求与病情等要素,制定针对性与有效性的促进肢体康复护理方案,促使患者安全度过恢复期,实现预后与生活质量持续改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8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经过X线等检查确诊,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临床资料不全、精神意识障碍、脏器功能障碍、复合伤者。两组护理方式不同,44例研究组中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1.3±6.8岁。44例对照组中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1.5±7.1岁。病人基本资料相匹配,P>0.05。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内固定术与硬膜外麻醉治疗,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与术中配合医师操作及术后并发症预防等;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强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心理康复护理 患者因卧床休息,生活无法自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与负面情绪,从而降低治疗信心。护士应当多通过鼓励性与暗示性等语言给予开导,或是采取放松疗法与家庭力量支持、患者间相互交流经验等措施,提供心理与精神及情感等层面的支持,提高患者配合度。

1.2.2康复训练护理 术后第1d固定骨折处,可适当做足趾活动。术后第2-3d适当活动固定关节部位,可配合提高练习。术后1-2周做踝关节屈伸活动,进行足趾屈伸与静力性肌收缩训练,配合双拐做三点式步行练习;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以缓解疼痛与肿胀为锻炼目标。术后第3周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内固定稳定患者做轻微非承重主动关节活动练习,逐步过渡到拐杖配合负重行走、主动进行踝部与足趾等活动。术后第4-6周做承重行走练习与等长肌训练、离心性肌力训练、足趾牵伸练习等,逐渐增大运动强度与训练范围。

1.3观察标准 比较两组踝关节运动度数。参照SF-36量表,了解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秩和检验其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性;组间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踝关节运动度数 研究组踝关节运动度数大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术后并发症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术后并发症率比对(n,%)

2.3生活质量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生活质量评分比对分)

3 讨 论

踝关节术后需要长期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疼痛与负面情绪等因素间互为因果关系,会促使机体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加剧心理障碍同时,延长骨折恢复时间。尤其是出现感染与出血等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同时会增加医疗费用,患者配合度与依从性随之降低,不利于临床工作有序展开[1]。康复护理是现代化服务理念的直接体现,要求护士根据患者病情等综合要素,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从心理与生理等方面给予全面护理,稳定患者身心状态[2]。康复护理能够通过康复训练路径的方式,每天给予患者科学运动指导,逐步实现康复锻炼目标,加速患者踝关节的康复进程。随着康复疗效的显著化,患者疼痛程度随之降低,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缓解患者心理障碍,要求护士掌握艺术沟通技巧,在不违背医院规章制度基础上,主动投入人文关怀,满足患者基本需求,积极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舒适度,实现临床工作规范化与安全化及高效化展开[3]。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技能水平与生活质量,加速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实现手术治疗与护理工作作用价值的充分发挥,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足趾踝关节康复训练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对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早期行下肢平衡功能训练的研究
足趾移植术后足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